水土流失現狀及保持對策

  摘要介紹了我國水土流失的現狀,闡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並分析了其成因,從法制與規劃、山區道路與煤礦生產建設、植樹造林與水利建設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對策,以期為水土保持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土流失;現狀;危害;成因;水土保持;對策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礎資源。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洩,淤積了江河湖庫,加劇了災害的發生,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給水土資源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水土流失已成為我國的重大環境問題。現對我國水土流失現狀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討。
  1水土流失的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使水土流失成為主要的環境問題。中國的水土流失分佈範圍廣、面積大[1-3],根據公佈的全國第2次遙感調查結果,中國的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km2,佔國土總面積的37%,其中水力侵蝕面積達165萬km2,風力侵蝕面積191萬km2。在水蝕和風蝕面積中,水蝕、風蝕交錯面積為26萬km2,侵蝕形式多樣,型別複雜,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蝕特點各異,相互交錯,成因複雜。土壤流失嚴重,根據統計,中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t。長江流域年土壤流失總量為24億t,其中上游地區年土壤流失總量達15.6億t,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區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多達16億t。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嚴重的水土流失給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帶來多方面的危害[4]。
  2.1耕地減少,土地退化嚴重
  水土流失使土層變薄,土地石化和砂礫化,失去農業利用價值,減少了耕地面積。水土流失使植被減少,地面覆蓋率降低,土壤攔蓄地表徑流能力減少,流失後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乾旱則農業產量下降,甚至絕收,人畜飲水也出現困難。近50多年來,中國因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達267萬hm2以上,平均每年5萬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鹼化草地約100萬km2,佔中國草原總面積的50%。進入20世紀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充套件2 460 km2。
  2.2泥沙淤積加劇了洪澇災害,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劇了乾旱的發展
  由於大量泥沙下洩淤積江河湖庫,降低了水利設施的調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洩洪能力,加劇了下游的洪澇災害,大量的泥沙淤積使黃河河床每年抬高9 cm左右,形成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增加了防洪的難度。每年長江發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加速了地面徑流的彙集過程。黃河流域50%以上的雨水資源消耗於水土流失和無效蒸發。為減輕泥沙淤積造成的庫容損失,部分黃河干流水庫不得不採用蓄清排渾的方式執行,使大量寶貴的水資源隨著泥沙下洩,黃河下游每年需用200億m3左右的水衝沙入海,以降低河床。
  3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歸納起來無外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2個方面。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潛在因素,是水土流失的客觀條件,而人為因素則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是水土流失產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現為:一是陡坡開荒破壞原有的地面植被和地貌而產生的水土流失;二是不合理的森林採伐而產生的水土流失;三是開礦、修路、採石等沒有妥善處理而產生的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對策
  加強對水土保持的管理,把水土保持法宣傳好、貫徹好,把水土保持納入法制軌道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需要,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4.1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制體系,制定科學的水土保持規劃
  完善執法檢查機制,進一步加強各級監督機關的監督職責,加強領導,改進方式,加大監督力度,提高監督效果,這也是保證水土保持法規正確實施的有效途徑。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經費,用於水法規的宣傳,藉助廣播、電臺等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在群眾中造成一定聲勢和輿論氛圍,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瞭解水土保持法規的基礎上,依法與破壞水土保持設施的行為作鬥爭,依法與洪水災害作鬥爭。水土流失是由於生態系統失調、生態環境惡化所致,要從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首先要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使生態系統恢復良性迴圈,而要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就必須有科學的規劃予以指導。實行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運用工程、生物和農業技術三大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4.2加強山區公路建設及煤礦生產建設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
  山區公路建設土方數量大、開挖範圍廣,容易造成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影響大於平原區。做好山區公路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既可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減少地質災害發生,又可保護公路設施。山區公路建設要全面貫徹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建設理念,按照預防***下轉第314頁***
  ***上接第312頁***
  為主、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
  少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應採取保護水土資源的措施,建設專案的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應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建設專案竣工驗收時,應同時驗收水土保持設施,建設專案設計概算中應有水土流失防治的經費,已造成水土流失的,應依法組織治理。按照“誰損壞水土資源,誰負責治理水土流失”的原則,制定規劃和方案,採取措施積極防治,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時,必須在專案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制水土保持方案。
  4.3加強植樹造林工作和天然林的保護,加強河道坡地管理和水利設施建設
  森林是生態環境的主要保護者和調節者,但砍伐森林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因此要加強保護天然林的措施。利用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動員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增加森林覆蓋率。同時要積極推進荒山承包,發展各種經濟林木,既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在實行退耕還林的過程中,由於各地執行的標準不一,加上政府給予退耕還林的補貼低,不能保證退耕還林的工作質量。因此,政府應針對各地的具體情況,提高退耕還林的補貼標準,使退耕還林工作落到實處,達到治理效果。此外,有的地方河道灘地坡地無序開墾以種植農作物,不僅影響了洩洪,而且加大了水土流失,因此要嚴格管理;水利設施老化的地方糧食產量很難提高,因此加大水利設施建設,不僅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澇災害,還能促進農業豐產豐收。
  5參考文獻
  [1] 黨維勤.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對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J].中國水利,2010***10***:25-27.
  [2] 周斌,樊太嶽,卿太明,等.四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水土保持,2009***7***:3-5.
  [3] 劉城巨集.水土保持的社會開發性[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9***2***:3-5.
  [4] 賴觀路.龍南縣水保和諧執法新篇[J].中國水土保持,2007***7***: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