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基因與誠信精神培育論文

  誠信最基本的含義是誠實守信,樸實無華,耿直公正,它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至為神聖的。杜少陵《贈鄭典設自施州歸》詩曰:“有俗則醇樸,不知有主客,乃聞風土質,又重田疇闢”。在現實生活中,土家人“其民質直好義,有先民之流”,凡是他們答應去辦的事就一定會竭盡全力去辦,決無欺騙戲謔之言,說話算數,“講信用”的人才受人尊崇。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民族文化基因與誠信精神培育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
 

  摘 要: 誠信也是一種資源,具有經濟社會價值,誠信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立世之本。誠信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從民族優秀文化中挖掘、整理、弘揚誠信觀念的合理核心,從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使之應用到誠信教育之中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關鍵詞: 民族文化 誠信精神 教育形式 創新與發展

  論文正文

民族文化基因與誠信精神培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歷史上,民族之間、民族內部各成員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大都以誠信為標準,以情義為根本,“莫問人待我,就看我待人”,“為人之道,情義為本”。這質樸的語言說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做人做事,誠信二字。

  誠信,從最一般的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為誠實守信、善良質樸、公正無私、既不自欺,亦不欺人。《大學》有云:“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孔子也說,“信以成之,君子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先賢們是從道德的層面加以說明的,而事實上,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誠信能帶來良好的聲譽和良好的效益,因此我們說誠信也是一種資源,是能夠創造價值的實實在在的資源。

  在此以美國凱姆朗公司老闆迪克·杜克為例,50年代初,杜克為生計所迫賣起了聖誕樹,為防被偷,他每晚睡在車中,一天,他實在凍得受不了,便回到家中,第二天一看,聖誕樹少了一棵,但同時多了一張便條,當天晚上拿樹的人主動找他付了款。這件事使杜克對誠信有了新的認識,他感嘆說:“我對人們的誠實可信感到十分驚訝!”正是這件事改變了他一生的經營理念,他要用誠信作為資本回報客戶,在他後來創辦的凱姆朗公司中也一直實踐著這一理念。

  公司專為客戶養護草坪,他們工作時客戶一般都在上班,養護與否實在難以看出來,唯一能看到的便是一張字條:“藥液未乾以前,請不要在草坪上坐臥。”員工在維護過程中對客戶造成的任何損失及時給予賠償,且從來都是先幹活後付款,這一切靠的均是誠信二字。靠這誠信二字,杜克的公司從4萬美元起家,15年後的營業額竟高達3億美元。據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誠信既有道德層面上的意義,也有物質層面上的意義。

  反觀今日之現實,有的人歪曲了市場經濟的本質,把對利潤的追求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絕然對立起來,錯誤地認為只要我的利益得到了滿足,至於是否損害了他人的利益,至於採取什麼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則無關緊要。於是乎,三角債清而不結,騙貸騙保花樣迭出,假冒偽劣烽煙四起,數字泡泡越吹越大等等,把他人的勞動成果揣進了自己的腰包,把非法所得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利潤,將他人的痛苦變成了自己的享樂。

  這一切的一切,嚴重干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程序,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對國家利益構成極大的威脅。面對如此毒瘤,我們不得不思考,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教育的缺失,誠信理念的淡漠,誠信調控的失範,誠信精神的萎靡。

  怎麼辦? 除了繼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化的程序,還應從轉變觀念入手,進一步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誠信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從民族優秀文化中挖掘、整理、弘揚誠信觀念的合理核心,從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使之應用到誠信教育之中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可以這麼說,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深厚的誠信文化底蘊,並在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普遍適用的教育價值。在此,以土家族傳統文化中的誠信觀作簡單描述,以窺全貌。

  誠信最基本的含義是誠實守信,樸實無華,耿直公正,它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至為神聖的。杜少陵《贈鄭典設自施州歸》詩曰:“有俗則醇樸,不知有主客,乃聞風土質,又重田疇闢”。在現實生活中,土家人“其民質直好義,有先民之流”,凡是他們答應去辦的事就一定會竭盡全力去辦,決無欺騙戲謔之言,說話算數,“講信用”的人才受人尊崇。

  在待人接物方面,土家人也是坦誠相見,以信為本,對不義之財不取不佔,他們始終認為“水清石頭自然現,過後才能見人心”,以己之誠意換他人之誠心。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土家人強調要交真朋友,不交假朋友,反對吃吃喝喝交狗肉朋友。他們說:“寧交雙腳跳,不交眯眯笑”,“酒肉面前知已假,患難之中弟兄真”。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土家族人對朋友大都以誠相待,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跟朋友做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有人背棄了朋友之信任,那麼這個人將失去許多的朋友,是讓人瞧不起的人。

  誠信不光是嘴裡說說,它已深深地融入到土家族人的精神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誠信理念。在土家先民的經濟生活中,生產力極其落後,燒墾農業是其主要生產方式,土地成為重要的財產,因而,燒畲墾地變成獲取土地資源的重要方式。在開墾土地的過程中,誰開墾的土地歸誰所有,只要“插手為界”、“插草為標”就無被侵佔之慮。即使出現邊界之爭,或“鄉臨忿爭,或枉屈不得白”,只要“鹹誓神前,立解釋。”他們相信誠實守信的道德力量,不做對不起先人的事情,因為先人們是用“誠實”、“信用”來規範自已的,誠、信是一個家族立足社會的重要資本。
 

  民族優秀文化中誠信理念的價值取向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誠信教育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抓起,營造厚重的誠信文化氛圍,重要的是培養一個民族的誠信精神。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當前要著重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是誠信精神的培育。

  誠信是一個民族的立世之本,缺乏誠信根基的民族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因而,我們要從民族和國家的高度來認識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把民族優秀文化中的誠信理念融入到當前的教育工作之中,培育一個民族成熟的、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誠信精神,這一點是至為重要的。

  二是契約理念的鑄就。

  契約理念是體現誠信精神的重要方面,一個守信的民族將把契約***文字的或口頭的***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般重要,傾力維護,依約踐行。記得有一本書裡說過,如果你和猶太人做生意,哪怕是在飯桌上的口頭承諾,他也會認認真真地去履行。這種神聖的契約理念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是比較缺少的,有的人不僅是簽了協議不履行,甚至利用所籤協議進行欺詐,以達到一己私利。如武漢曾有一案例,某公司和一農民簽訂水果購銷合同,待農民將產品運到後,以各種理由壓級壓價,變相剝奪,給該農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鑄就神聖的契約理念是刻不容緩的了。

  三是依法治信的跟進。

  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法治經濟。沒有一套完善的法制體系對市場經濟進行規範,則誠信找不到其應有的邊界。所以說,我們要進一步加快市場經濟法制化的步伐,出臺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規章,強化依法治信。對那些不講誠信,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者予以堅決打擊,還市場經濟的一片藍天,留誠信文明的一片沃土。

  四是誠信機制的建立。

  建立誠信機制要著重道德機制、制度機制、文化機制和利益機制等幾個方面,通俗地講,每一個公民要把誠信當成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企業、公司等法人要把誠信作為對外交往合作的制度,是獲取正當利益的保證,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則要將誠信放在安邦立國的戰略高度,通過長期的教育和宣傳,培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高尚的誠信精神,以良好的形象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