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養生學

  夏季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時候。所以,飲食調養非常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夏季飲食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簡介

  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養生***又稱攝生、道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養生大師尉湯渺,久居會稽山上。道號“二經道師”,人稱會稽山老道,為“易道風水”創始人。中國地理建築學,陰陽宅地理風水堪輿學術專業名家。一個“易與醫”科學養生家。

  尉湯渺老師一生勤樸修持深研兩部書:《黃帝內經》和《易經》。

  易醫相連,善於助人為樂,在國內外文明健康發展的“易道風水網”,特設一個欄目即“易道養生”,為健康養生而專注一題,與大眾分享。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忙種、夏至、小暑、大署六個節氣。

  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

  《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夏季養生歌

  夏季炎熱潮溼,須防風溼暑溼。

  夜晚不宜露宿,空調風扇溼度。

  大汗冷水沖洗,隨便躺臥溼地。

  陰氣侵襲機體,誘發腸炎溼痺。

  夏季酷熱燻蒸,須防中暑傷津。

  及時補足水分,避免津液耗淨。

  忌在日下暴晒,或作劇烈活動。

  可選釣魚散步,旅遊太極游泳。

  夏季飲食清淡,少吃油膩生冷。

  喝些熱茶熱湯,注意飲食衛生。

  夏季悶熱煩躁,精神自我寧靜。

  欣賞百花齊放,聆聽百鳥爭鳴。

  觀數夏夜繁星,保持好的心情。

  夏季飲食養生注意

  清淡為主

  夏季飲食以清淡、苦寒、豐富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不要食用黏膩食品,阻礙胃腸消化,勿過飽過飢。夏季酷暑炎熱、高溫溼重,吃苦味的食物,就能清洩暑熱,便可以健脾,增進食慾。夏季汗多易傷陰,食酸性食物能斂汗。

  調配注意

  細糧與粗糧要搭配吃,稀與幹要適當安排。一個星期應吃三餐粗糧,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乾飯,晚上吃粥。葷食與蔬菜配製要合理,夏天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夏季,肉類以瘦豬肉、牛肉、鴨肉及魚蝦類為好,老人以魚類為主,輔以瘦豬肉、牛肉、鴨肉等。

  多喝水

  夏季多喝點水,而且是溫水比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身體要隨時保持水分和補充水分,水在人體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明,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面板乾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另外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注意事項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經常食用一些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食品,對防暑降溫、祛病延年、強身健體等大有益處。

  多吃水果

  夏天是水果高產的季節,但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並非所有水果都適合吃。而且針對不同人的身體狀況來說,同一種水果還會引起不同的效果,有些水果會導致身體燥熱,有些卻是寒涼類的,所以在夏天吃水果的時候要選擇對自己身體有益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