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提高睡眠質量增強體力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很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的危害非常大,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會影響生命質量,而練趙堡太極拳可有效治療失眠,並提高睡眠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精神誘發,有的是疾病疾病引起的,年齡的大小和生活習慣以及工作環境等因素,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失眠。

  失眠屬現代醫學“神經衰弱”的範圍,是由精神因素引起臟腑及神經功能暫時失調的一種疾病。

  中醫認為失眠即“不寐”,多由七情所傷,思慮太倦或暴受驚恐,亦有稟賦不足、年邁體虛所致,其病機為氣血、陰陽失和,臟腑功能失調,以致心神被擾,神不守舍而不寐。

  練趙堡太極拳可以調整神經功能,使中樞神經興奮與抑制保持平衡,人們在睡前練習趙堡太極拳,緩解失眠症狀更顯著。

  使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得到恢復,陰陽達到平衡。因此,通過練拳養神,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寧等症。

  中醫也認為,練太極拳,能加強腎的藏精功能,並能調節內分泌系統。通過練太級拳,不僅能改善腰腿痠軟,也能改善體虛腎虧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可明顯改善睡眠質量。

  趙堡太極拳治失眠原理

  1、對人體礦物質吸收有好處

  據有關資料顯示,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得良好的。有報道說,老年人鍛鍊5~30分鐘後,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這樣動脈硬化的症狀也會大大地減輕。

  趙堡太極拳具有科學的治病原理,可以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及時補充身體營養元素,使呼吸更深長。

  2、對大腦有好處

  練太極拳時,首先要求精神貫注,不存有雜念。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排除了大腦其它思緒的干擾,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練習動作需要“完整一體”,從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上下不散,前後連貫,綿綿不斷。

  同時,由於某些動作比較複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與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間接訓練作用,從而達到強化大腦的調節目。

  3、加速血液與淋巴的迴圈

  就太極拳動作的組成來說,它包括各組肌肉、磁節的活動,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迴圈,減少體內淤血。

  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迴流,呼吸運動同樣也加速靜脈的迴流。太極拳的動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識地使呼吸與動作適應,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與淋巴的迴圈。

  4、對骨質有好處

  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過反覆地纏繞絞轉,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絞轉,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並增加收縮能力。

  由於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效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質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效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

  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久練太極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練習太極拳有助於人們的身體姿勢,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練功主要環節是調心***意識鍛鍊***、調息***呼吸鍛鍊***,調身***姿勢鍛鍊***所組成。

  三者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調心在三者之中起著主要的主導作用,三者在意識的主動控制下,發揮整體功能作用。

  練功機制很複雜,特別是對於內氣,至今尚未能作出完整的科學解釋。 筆者認為內氣確實客觀存在,只是人們對於經絡的敏感程度,感受的不同程度而有所不同的理解。

  其實一個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大自然環境和周圍的社會環境,大自然環境的寒熱、暑溼經常處於變動之中,社會環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熱、利害衝突也不可避免地隨時在變遷。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人體的一些基本生理指數,如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經常處於一種相當穩定的狀態。

  如果這些指標超出正常範圍,便標誌著人體可能已經轉入病態,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不但是人體生命活動所賴以實現的,而且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相生相剋進行反應的結果。

  例如當面板出汗多的時候,腎臟排尿量便減少,這種可以自動調節的穩定狀態,生物學者稱作“穩態”,在中醫理論中,則有“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論述,其中“陰平陽祕 ”所刻畫的狀態很明顯地指的就是“穩態”。

  如果這種協調平衡一旦破裂***陰陽離決***,生命便不能維持***精氣乃絕***。當我們進一步仔細觀察時,就又會看到,同樣的環境變化,不同人的反應卻不完全相同。

  例如同樣的氣候變化,有的人不在乎,體溫、脈搏都正常;而有的人卻受不了,甚至得病,體溫、脈搏都發生了變化。

  得了病,年輕人可能很快痊癒,體溫、脈搏又都恢復原態;而有些老年人,可能就由此一命嗚呼,這自然將會使我們看到對於穩態的維持能力,或者說實現人體各種調節功能。

  使之趨於“穩態”的能力,在不同人體上是有所不同的,那麼,有沒有辦法加強這種能力呢?

  我們的祖先經過多少年代的摸索,找到了很多好辦法,其中就是太極拳運動,它是集古人的 “導引吐吶”的大全,是一種身心兼練的養生之法。

  趙堡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動作姿勢要正確

  太極拳動作姿勢的基本要求是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鬆腰斂臀、沉肩墜肘、舒指坐腕、尾閻中正。

  如果動作姿勢不正確,勢必影響力量的協調發揮,使不該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續緊張,造成區域性肌肉勞損和關節的負荷過重,如屈膝下蹲動作深度過大,就會造成膝部勞損。

  技術動作要規範

  很多練習者在練習中,上下、左右脫節,如轉體動作,上體轉而下肢不轉,使膝關節扭曲力過大,造 成膝關節運動損傷;或者動作不連貫,造成不應有的停頓,使腿部肌肉持續緊張。

  正確的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等。各種動作要做準確,止點到位,動作連貫,手眼配合,達到自然執行。

  運動量不宜過大

  多數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的時間大都在40~60分鐘之間,還有25%的人超過60分鐘,其間休息時間過少。這樣的運動量對中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是不合適的,可考慮壓縮練習時間或延長間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