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關鍵在祛溼

  秋季要注意排溼,秋季養生排溼是關鍵,那祛溼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秋季養生祛溼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養生祛溼

  初秋時節,很多人都會出現腹瀉、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病症。因此,秋天想要不生病,還得從保養開始。可多吃點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溼的食物,以幫助脾胃消化。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邪氣”中,中醫最怕溼。海口市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枝錦說,溼氣夾寒則成為寒溼,溼氣夾熱則成為溼熱,溼氣夾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可侵襲人體臟腑、皮肌、關節……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難治?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臟腑功能失調而生的內溼,與外感六淫之溼膠著、黏膩難祛。

  進食過於油膩

  易導致溼氣鬱結

  中醫認為,體內鬱結溼氣大致有三個原因:進食過於油膩、滋膩;跟時節,季節有關,譬如南方的夏秋季節溼氣較重,人們就容易受溼氣侵襲而鬱結體內;與自身脾胃功能有關。若人的脾胃功能不好,水谷不能正常運化,就容易產生溼氣。

  溼氣鬱結於體內不同地方,會產生不同症狀:鬱結於關節,會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鬱結於腦腑,會頭昏頭重;鬱結於脾胃,會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鬱結於膀胱,會小便異常等等。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李枝錦表示,判斷自身是否溼氣鬱結,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常為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如果有便祕,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了。此外,也可以觀察舌頭,若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氣越厲害。

  日常祛溼健脾胃為先

  在日常生活中祛溼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祛溼要健脾胃為先,脾胃為運化水溼的中樞。食療祛溼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健脾祛溼、芳香化溼、淡滲利溼。中醫認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的功效。白朮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芳香化溼可以砂仁與冬瓜煲湯,藿香、佩蘭等泡水代茶飲。砂仁是一種芳香***材,具有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的功能,與利溼的冬瓜同食,能起到良好的祛溼效果。

  淡滲利溼可以常用小米或者薏米紅豆。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

  還可以選擇淮山、黨蔘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煲成粥、煮水喝,都可利尿、除溼。這種方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但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二,多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都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第三,儘量避免溼氣較重的環境。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問題以外,很大部分與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李枝錦表示,祛溼還可通過按摩曲池穴進行調理。曲池穴對於化解體內溼熱邪氣有比較好的作用,經常按摩它,不僅能去溼清熱,還能疏風解表、疏經通絡。

  秋季養生祛溼食譜

  冬瓜排骨湯。

  冬瓜是秋季的時令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冬瓜多汁,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排毒養顏、消腫利尿、清熱利水的作用。秋季人體溼氣重,難以排出體外,多喝冬瓜排骨湯可幫助排溼。

  玉米炒瘦肉。

  玉米也是屬於溫性食物,有開胃護脾、利尿祛溼、化痰止咳的功效,瘦肉是良好的滋陰養胃的食物。秋季適量吃玉米炒瘦肉,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在祛溼祛毒的同時,玉米還可以加快腸胃蠕動,排毒體內垃圾和毒素。

  清炒芹菜。

  這裡的芹菜指的是水芹菜,水芹菜具有清熱解毒、排溼消腫、止咳化痰的作用,清炒水芹菜本身清淡多汁、口感爽脆,是難得的秋季佳品。大家不妨每天都吃一頓水芹菜,或者自制鮮榨芹菜汁飲用。

  洋蔥炒土豆絲。

  洋蔥性溫、味甘甜,具有理氣養胃、護脾養腎、化痰祛溼、利尿消腫的功效。土豆溫和,有護脾養胃、排毒養顏的作用,秋季常吃洋蔥土豆絲可起到祛溼祛熱的作用。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洋蔥土豆絲最好採取清淡的烹飪方法,有助於消化吸收,提高營養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