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艾灸養生方法有哪些

  今天迎來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開始,立冬後,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艾灸是一種不錯的養生方法,以下小編為讀者們介紹幾種常用的艾灸養生方法,一起來看看


  更多立冬相關知識***點選↓↓↓↓***

  立冬後養生粥推薦

  立冬養生飲食原則

  廣東人立冬的習俗


  立冬穴位養生艾灸的方法

  1、風門灸

  風門穴是臨床驅風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適宜於體質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風邪的功效。

  2、隔姜灸

  在感冒流行期間,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壯,以區域性面板溫熱舒適、面板微紅為度,隔日一次。

  3、腎俞灸

  腎俞穴在腰部,在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旁開兩指處,左右各一個。

  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調節臟腑功能、振奮人體正氣的要穴。腎俞灸具有調理腎氣、強健腰脊、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

  4、關元灸

  關元穴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關元灸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衝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5、足三裡灸

  足三裡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足三裡灸具有補脾胃、調氣血、助運化、補虛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6、溫和灸

  於穴位上薰灸,每次10-20分鐘,以區域性微紅為度。

  點燃艾條,於足三裡穴上距面板3釐米處薰灸,區域性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20分鐘,以區域性微紅方度。

  7、氣海灸

  “氣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說氣海穴有調整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氣海灸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功效。

  8、神闕灸

  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

  老年人陽氣不足、真元虛憊者尤其適合在此處進行艾灸,長期艾灸具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延年益壽的功效。

  9、隔鹽灸

  隔鹽灸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將臍中用鹽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覺得熱或微痛時換炷再灸,每次5-7壯,每週1-2次。

  10、溫灸盒灸

  溫灸30分鐘左右,以小腹溫暖舒適為度。

  以上灸法建議一週2-3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立冬節氣養生美食

  餃子

  北方人最愛的食物之一,立冬的傳統美食,餃子可以發揮無限的想象力,做出各種餡兒,沾著醬汁食用,滿滿都是幸福滋味。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就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羊肉火鍋

  羊肉是大補的肉類,羊肉火鍋能有效去除身體內的寒氣,補充身體內的元氣,非常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在立冬這天食用,能起到去病根的作用。

  立冬養生食物介紹

  熱粥暖胃

  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甘薯、馬鈴薯、紅薯

  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立冬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祕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

  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