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靈教學反思

  《都市精靈》是一篇隨筆,作者有感於某些現代都市連鳥雀也不見的現實狀況,提出了都市人應當與鳥、魚、獸和諧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質量 的願望。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本節課採用自主互助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緊扣文字,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文字解讀是語文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渠道。“真正的閱讀是與文字作者的心靈對話”***錢理群語***,這是塑造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創造力,實現生命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在本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走進文字,通過自由朗讀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然後利用精讀品析讓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彩之處及作者的寫作情感。

  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展示才華

  本節課所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以及親身體驗密切相關,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作者所描述的一種小動物,以小動物的口吻來敘述“精靈”們給都市生活帶來的好處,既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自己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角色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了對課文主旨的把握,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三:創設情景,挖掘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在“聽”中學

  新課程強調要有效的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應善於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設良好的氛圍。本節課為了引導學生聯絡社會實際和自己的體驗來正確認識本文所提出的問題,在導學中我設定了提建議與選形象大使兩個題目,讓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建立起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充分懂得尊重動物,保護動物就是尊重生命,尊重人類自己。並且在最後的作業設定中也體現了這一點。

  範文2

  經過再三斟酌,我選擇了《都市精靈》一文作為開課內容。這是一篇隨筆,揭示了現代都市連鳥雀都不常見的現實,倡導“善待自然,優化自然環境”的理念。這個理念說起來簡單,可真正讓一個認知水平還尚淺的初中生,從內心去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去貫徹它,可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畢竟語文課的學習還要考慮到人文性。怎樣把課上出新意、上得讓學生學有所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在我心頭。

  我又一次翻開了《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注重情感體驗”。讀到這裡,突然間我似乎捕捉到了一點靈感。對啊,我能否嘗試從情感體驗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心,體會作者的用意呢?我何不嘗試以此作為構建本節課教學思路的依據呢?

  於是,我設定了“文章寫了哪些城市的哪些動物?——作者對這些動物流露了怎樣的情感?——作者為什麼會動情,哪些畫面生動、精彩?談感受。作者滿懷激情地描寫對比鮮明的畫面,想呼籲的是什麼?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體會。”進而 “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的主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怎樣來體會感情和作者的觀點呢?讓學生精讀、品味。具體的做法是:抓重點詞句段,談畫面生動在哪,談內心的感受。對觀點的提煉,設想從議論抒情段落中捕捉資訊、把握大意,並結合生活中的例項,通過語文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這堂課最為精彩的,我想是結尾。這篇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優化生活環境質量的願望,其實也是對人類的一種呼籲、警示,以引起人們的思考,發現問題後我們要反思今後應怎麼做。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一個“為綠色奧運獻計獻策”的環節,展示圖示,讓大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也正是對文章主題是深化和延伸。注重文字閱讀與體驗,使文字閱讀實在,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於聽寫讀說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拓展能迴歸文字。

  課上完了,可也留給我一些想法。為何構思一度“難產”?對《新課程標準》,我究竟讀懂了多少?對新的理念,在每天的教學中我思考了多少,又運用了多少?新課程理念不是針對幾堂公開課的要求,應該滲透在常規教學中啊! 我常常會抱怨學生“啟而不發”,“頭腦簡單”,卻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教法是否恰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轉變觀念應該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自己疏於反思啊!

  範文3

  一節課,無論教師採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本節課筆者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 生自己在 原有知識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師的教必須轉化為學生的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 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而活動課堂是自主課堂的必然要求,沒有學生的活動,就沒有自主可言。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 在 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歡樂。有經驗的教師從不陶醉於個人的表演,而是一環扣一環地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聽一聽、議一議、試一試、練一練、想一 想、演一演……根據課堂需要和學生水平不斷變換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當然,成功的課堂裡不僅僅只有讀書聲,而且不乏掌聲和笑聲。在成功的課堂裡,師生之間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協商,友愛的交流與合作;在成功的課堂裡,師生之間心相印、情相通。就其自主、活動、民主這個意義上說我這節課是成功的。

  但 是,成功的課堂裡總是處處閃耀著藝術的火花---引人入勝的開頭,漸至佳境的層次,貫穿全課的主線,跌宕起伏的情節,餘音嫋嫋的結尾……在成功的課堂裡, 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親切從容的教態、恰到好處的點撥,無不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 還是欠缺的。成功的課堂基於教材卻不為之所困,而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造與創新,而教者往往還侷限於課本,拓展不夠。 就這些方面來說,筆者認為教師的教育機智還不夠老練。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