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溶質溶劑是什麼

  1.定義:在溶液中鹽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生成弱電解質的過程叫做鹽類的水解。

  2.條件:鹽必須溶於水,鹽必須能電離出弱酸根離子或弱鹼陽離子。

  3.實質:弱電解質的生成,破壞了水的電離,促進水的電離平衡發生移動的過程。

  4.規律:難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誰強顯誰性***適用於正鹽***,同強顯中性,弱弱具體定;越弱越水解,越熱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即鹽的構成中出現弱鹼陽離子或弱酸根陰離子,該鹽就會水解;這些離子對應的鹼或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變化越大;水解後溶液的酸鹼性由構成該鹽離子對應的酸和鹼相對強弱決定,酸強顯酸性,鹼強顯鹼性。***

  5.特點:

  ***1***水解反應和中和反應處於動態平衡,水解進行程度很小。

  ***2***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

  ***3***鹽類溶解於水,以電離為主,水解為輔。

  ***4***多元弱酸根離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為主。

  6.鹽類水解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因為鹽類的水解是微弱且可逆的,在書寫其水解離子反應方程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用可逆符號表示,

  ***2***由於鹽類的水解程度通常很小,因此在書寫水解離子方程式時不標“↓”“↑”,但是如果存在雙水解的情況,通常需要標註“↓”“↑”,且可逆符號要換成等於號。

  ***3***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進行且步步難,以第一步水解為主。

  7.水解平衡的因素

  影響水解平衡進行程度最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①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鹼性就越強,PH越大;

  ②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鹼越弱,水解程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

  外界條件對平衡移動也有影響,移動方向應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下面以NH4+水解為例:

  ①.溫度: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溫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增大。

  ②.濃度:改變平衡體系中每一種物質的濃度,都可使平衡移動。鹽的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③.溶液的酸鹼度:加入酸或鹼能促進或抑制鹽類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若加入鹼,就會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動而促進水解;若加入酸,則抑制水解。

  同種水解相互抑制,不同水解相互促進。***酸式水解——水解生成H+;鹼式水解——水解生成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