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故事案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90後白領當農夫 大膽創業借30萬種草莓

  大膽創業借30萬墾荒

  22歲的楊顥和張雨佳都是重慶市萬盛經開區人。去年,兩人從城市管理學院畢業後,沒有選擇做白領,而是自己回農村創業種起了草莓。

  來到他們位於西永的草莓農場,20多個大棚裡的草莓已經開了花。說起不做白領當農夫的初衷,楊顥表示,他們學的是平面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我們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本專業的工作競爭太大,而其他行業的工作待遇和專業都不合適,我們想靠自己實幹拼出一番事業”。

  楊顥透露,“我叔叔種草莓發家致富了,現在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我想像他一樣,於是就和好朋友張雨佳種起了草莓”。

  去年7月,兩人租下西永附近一塊荒地,“這塊地的租金是每畝1700多元/年,我們的錢只夠租幾畝,當時我們就想多種點,心一橫,便開始向親朋借錢”,楊顥和張雨佳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家境並不富裕。“讓我們感動的是,父母都很支援,拿出老本湊了10萬元讓我們墾荒”。最後,兩人又向各自親戚借來20多萬元,才算有了一點開荒的底氣。

  扮遊客偷師其他果園

  “在墾荒之初,我們租來兩架旋耕機,由於這塊地土質很硬,有一次竟把機器的一個齒輪卡掉了”,張雨佳透露,開墾之後又遇到連續三天的降雨,泥土又溼又重,旋耕機根本耕不動,他們就用鋤頭翻地。“17畝地,我們反反覆覆耕了4次”,張雨佳說,一番折騰之後,原本帥氣的大男孩變得像剛出土的兩個泥人,而草莓地一旁的二手板房也成了他們的家。

  接下來,他們開始給泥土切塊搭大棚,楊顥說:“泥土分割切塊是個技術活,但我們沒有經驗,只能裝扮成遊客到其他果園去‘暗訪’,收集分割比例的資料”。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全靠自己搭大棚。經過一個月的趕工,他們的草莓農場初具規模。

  怕育苗死凌晨3點澆水

  去年10月,6萬多株草莓育苗從浙江空運過來,“當時遇到連續降雨,正是栽種的好時機”,楊顥說,他們僱了十幾個人開始栽種育苗。

  誰知,大雨過後連晴了十多天,“草莓性喜涼爽,不耐高溫乾旱,連晴十幾天,我們每天凌晨3點就開始澆水,但還是死掉了一萬株育苗”,楊顥心疼地回憶說,每株草莓育苗的成本在兩元左右,死了近一萬株,相當於損失了兩萬元。“後來我們又趕緊補充了一萬多株,總共損失超過4萬元”。

  “這不是玩QQ農場遊戲,作物枯萎了除去可以再來。錢是借來的,種植草莓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事業了,而是我們對兩個家庭的責任”,張雨佳說。

  今年1月,種植的草莓迎來了一個花期,並結下了紅彤彤的果實。楊顥與張雨佳邀請父母到農場一同見證他們的碩果。楊顥說:“由於土質原因,第一季的果實還不夠好,所以不打算賣出去”。

  他們幹勁大我們很欣慰

  如今,草莓第二個花期已經到來,20多個草莓大棚內開滿了雪白的花朵,有一些還結出了青綠色的小草莓。楊顥說:“等到3月份,棚內的草莓就成熟了,我們打算開放農場,讓大家自己來採摘。按市場價算起來,我們大棚內的草莓至少可以賺10萬元”。

  楊顥和張雨佳的父母來到農場後,對兒子的踏實肯幹感到很自豪,“雖然現在還沒能賺到錢,但他們的幹勁很大,我們感到很高興,也很欣慰”。

  2:小夥辭去國企工作 回家鄉創業賣土雞月入2萬

  一次偶然機會,他瞄到經營土雞、土雞蛋的商機,便下定決心以此回農村創業。90後的他沒有采用傳統的營銷方式,而是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時興網路平臺進行推廣。如今,他全職經營土雞生意僅4個多月,月營業額近2萬元。來一起看看這位有著與眾不同創業故事的“90後”小夥子。

  放棄國企工作回家鄉創業

  “我現在剛開始打寧德市場,一個月賣一萬多,這個月估計能突破兩萬。”詹思傳信心滿滿地說。

  詹思傳生於1990年,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嶺後村人,2012年畢業於廈門華天涉外學院物流專業。如今的他,是一個經營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土老闆”。

  每天晚上,詹思傳開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訂單。第二天早起床,根據訂單殺好雞,9時左右打包好要送的土雞土雞蛋等“土貨”,騎上摩托,他從位於漳灣鎮嶺後村的家中出發,開往寧德市區,約20分鐘後到達。學過物流專業的他,按照提前設計好的路線,一一派送到客戶家中,送完貨剛好繞了一圈。“這樣比較省油。”詹思傳笑著透露。

  而在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國有企業職工。“畢業後,我在泉州安溪一家國企幹了8個月。”詹思傳講起他的第一份工作:這是一家位於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的一家國企子公司,詹思傳從事的是LED晶片生產,每個月可領到兩千多元工資。

  但是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時要上夜班的工作,詹思傳並不喜歡。趁工作之餘,詹思傳不少營銷類及創業類的書籍,正是這些書籍,讓一個“創業夢”在他的心中漸漸萌芽。“趁年輕就要拼一把。”2013年春節過後,詹思傳便辭去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回到家鄉寧德,決定自己創業。

  “好好的工作幹嘛不幹呢?”對大學生兒子辭去穩定國企工作回到寧德,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十分不理解。他勸兒子:“你就安分地找份工作吧。”但一門心思要創業的詹思傳哪裡聽得進去。2013年3月,詹思傳在寧德市區開了一家電信代理店,經營賣手機、繳話費、辦理寬頻等業務。見兒子乾的事情還算靠譜,詹仁山便不再反對。

  發現商機:三成寧德人愛吃“土貨”

  可好景不長,剛開始,手頭的各種人脈資源比較多,詹思傳的手機生意還算不錯。可時間一長,手裡的資源漸漸用完,他又想不出好的推廣辦法,手機店生意一日不如一日。2013年9月,詹思傳被迫關了店門,重新找工作。他很快在一家團購網站謀得一職,只可惜這家網站經營狀況不好,上了一個半月班後,公司倒閉,詹思傳再次沒了工作,甚至連這一個半月的工資都沒拿到。

  不過,詹思傳並沒有一蹶不振。在休息一個多月以後,2014年初的一天,他向父親詹仁山提出要全職賣土雞和土雞蛋的想法。

  詹思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緣於他一個偶然間發現的商機。從國企辭職回到寧德後,應一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名為“閩東寧德同城交易”的QQ群。群友都是寧德本地人,不少人在群裡進行商品交易。一天一位某網路公司老總在群裡問起:“哪裡可以買到正宗土雞?”詹思傳便順口答道:“我家就有正宗的土雞啊。”

  原來,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從事農業養殖多年,還是“科技示範戶”,家裡養了許多頭豬,還養了20多隻土雞。不過,他養的土雞以及產下的雞蛋,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或送人。

  詹思傳在QQ群裡與對方詳聊,併成功將一隻土雞賣出去。通過這件事,詹思傳開始留意身邊需要土雞或者土雞蛋的人群,他在QQ群裡作了一次小調查,他發現,在寧德愛吃土雞、土雞蛋的人佔到30%,但其中80%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買正宗的土雞蛋。

  “這是一個商機。”詹思傳動了賣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心思。於是他在自己開的手機店門口貼上宣傳單,當有客戶來店裡充值繳費時,他便順便告訴對方自己也經營土雞及土雞蛋這樣的“土生意”,並因此發展了一部分客戶。不過由於沒有認真宣傳,剛開始他的生意並不好。

  “我想通過網路賣土雞和土雞蛋。”詹思傳向父親詹仁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詹仁山認為這事不靠譜不同意。手機店關門、團購網工作沒了之後,詹思傳再次向父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詹思傳的姐姐和姐夫對詹思傳的想法表示支援,他們從事養殖業多年,覺得這條路子行得通。詹思傳趁熱打鐵,在父親面前立下“軍令狀”:“先讓我做三個月,要是賣不動,我就聽你的找個工作去上班。”這樣,詹仁山才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借網路平臺賣土雞創業

  作為一名90後,詹思傳和同齡人一樣,喜歡掛QQ、泡論壇、刷微博,隨著微信時興,他又瘋狂地迷戀上玩微信。而下定決心通過賣土雞創業的他,便想通過他最熟悉的方式進行推廣。

  詹思傳透露,他的第一單“土生意”是通過QQ群達成的。此外,他的推廣手段還有論壇發帖、微博營銷以及後來的微信營銷。

  “我是一個微博達人,那段日子刷微博非常頻繁,以至於我的朋友一開啟微博,看到的訊息全是我發的。”詹思傳說,他的營銷方式是“直接發農場裡土雞們的圖片”,讓潛在客戶們與其互動,並沒有特別刻意去推廣。

  後來,詹思傳發現微信比微博推廣成效更好,便逐漸“轉戰”微信。“微信可以一對一營銷,方便客戶與我交流下單。此外微信還有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找附近的人’,我的很多客戶都是通過這個功能找到的。”詹思傳透露,如今他的微信裡有400多個好友,其中300多名都是他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2014年1月7日,詹思傳為自己的土雞生意申請了微信公共號。

  2014年1月中旬,詹思傳在微信上收穫第一單生意。“那個客戶說要下農場看,過了一兩天,他和他老婆真的開車下來了。”詹思傳說,“我那時候特別激動地接待了他們。”這次客戶來訪,買走了一隻小母雞和兩斤土雞蛋。回家後,客戶將自己在農場拍攝的圖片傳到自己微信上,並寫上“原生態土雞”的評語。詹思傳興奮地給他點了一個贊,還特別把這個客戶評價截了圖,存在自己手機裡。

  詹思傳的土雞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當我做得還可以時,‘禽流感’來了。”詹思傳說起創業中遭遇的第一次危機。那是2014年1月底,“快過年了,30日那天晚上,一市區的客戶在微信上下了單,要買2只土雞,叫我2月9日送過去。”詹思傳說,當時他還高興地向父親吹噓網路上招來的單子。可沒過幾天,這個客戶就取消了訂單,說因為“禽流感”不買了。

  所幸客戶沒有全部流失。漳灣附近農村的一些客戶,以前跟詹思傳的父母打交道,後來交給了詹思傳負責。這些農村客戶由於沒聽到“禽流感”的傳聞,他們的訂單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退單的都是城裡的。”詹思傳說。

  春節後,詹思傳的土雞雖然賣不動,但土雞蛋的銷售不受影響。生意雖然淡了許多,但詹思傳並不著急,而是趁機休息,偶爾看看書、爬爬山,“我知道這段時間終究會過去的。

  他的遠景:把農場連到城市

  通過網路營銷和客戶間口口相傳,詹思傳的土雞生意越做越大。如今,詹思傳的土雞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1000多隻。

  “1月份的時候,平均一天只能賣兩三隻,現在每天至少賣五六隻,最多的一天賣了14只土雞。”詹思傳說,有一次因訂單太多,他的摩托車超載被交警攔住。“經歷這次之後,我再也不敢超載了,而是分時間段送貨。”此外,他表示,隨著今後生意的擴大,他有僱人送貨的打算。

  其父親詹仁山是他的幕後“技術支援”。“他有專業經驗,知道雞食慾好不好,有沒有生病。我負責送貨和推廣,白天有空的時候就幫忙喂喂雞。”詹思傳說起了父子倆的默契分工。

  “我這種模式是把農場連到城市,客戶可自行開車下來購買,也可以送貨上門。”說到未來,詹思傳還準備賣一些有機蔬菜,“待農場規模再擴大一些,我打算把農場打造成親子農場,“讓客戶來買自己撿的雞蛋,體驗撿雞蛋的樂趣”,將“土生意”做到極致。

  3:90後小夥創業包600畝地 種樹種下夢想

  初見90後小夥盧振群,他的言談舉止有種超越年齡的成熟。對此,盧振群笑稱,近2年的創業經歷,讓他彷彿一下子老了十幾歲。

  “基地建立初期,每天不僅要解決各種苗木培育過程中的難題,還要挖空心思到處找客戶,頭髮都快熬白了。”盧振群說,大學畢業後,做臨時工、跑業務的他四處碰壁,屢次打擊曾讓他低迷不前。與朋友的一次閒聊中,盧振群得知,城市綠化苗培育是個很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就是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不甘於平庸的他,萌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盧振群自幼生活在農村,他深知養育自己的這片熱土,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機會與財富。2014年,經過上網查閱資料,盧振群先後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從農民手中承包了600多畝土地,幾經籌劃,一個繁育綠化苗木新品種、種植銷售綠化苗木的基地終於註冊成功。

  然而,基地註冊的喜悅並未持續多久,隨之而來的重重困難卻是盧振群始料未及的。因為沒有建設經驗,苗木基地的概算投資遠遠超出計劃的5倍之多,就連辦公室、監控裝置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曾因資金問題屢屢停工。

  開弓沒有回頭箭,盧振群憑著一股韌勁,硬著頭皮四處籌錢。“當時父母把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盧振群透露,在親友的幫助下,基地建設步入正軌。基地建成以後,通過多方調研,盧振群終於確定了綠化樹木的種植、繁育專案,從購進樹苗到合理栽植,從日常管理到技術創新,短短3個月的時間,他的苗木基地種植繁育綠化苗木100萬株,建設溫室5000多平方米。

  截至目前,基地共繁育包括海棠、櫻花、紫葉李、木槿、百日紅等在內的綠化樹木50多種,稀有花卉苗木30多種。

  在盧振群的苗木基地裡,看到很多散養的鴨子。盧振群說,這是他近期開始運作的新產品——林下經濟。

  “在基地裡搞養殖,養鴨子,一方面是由於鴨子吃草,可以減輕人工除草的負擔,節約勞動力,另一方面,畜禽活動的空間大,發病率低,鴨子散養在樹林中,節省飼料,肉質也好,產生的糞便還是地裡的有機肥料。”盧振群說,樹下散養的方式契合了當下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追捧,鴨子根本不愁銷路,很多客戶已經開始提前預定了。

  除了在樹下搞養殖,他還準備在樹下種藥材,把樹底下的閒置土地充分利用起來。

  苗木基地建成以後,盧振群先後為附近村民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為基地附近的村莊硬化道路2公里,為附近蔬菜的運輸提供了便利。

  盧振群,基地所在的村子附近有200多個蔬菜大棚,由於沒有統一的管理,每年都會有好菜找不到好銷路的情況出現。近期,盧振群決定和附近的村民一起,讓村民以蔬菜大棚入股的方式,成立農業合作社,統一種植和管理,共同找銷路。

  談及未來,盧振群說,建立基地,成立農業合作社,只是他創業夢的一部分。接下來,他將結合苗木基地緊挨徒駭河,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優勢,建一個集垂釣、餐飲、娛樂、觀光、採摘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村。

  
的人還:

1.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案例

2.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案例

3.80後農村創業故事

4.80後農村女創業故事

5.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