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的路徑論文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附件的內容,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包括下列型別機構: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還包括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探索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的路徑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探索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的路徑全文如下:

  一、引言

  海南省是我國海洋而積最大的省份,但從海洋經濟發展程度上看,卻遠遠落後於全國其他沿海省份。2013年海南省海洋生產總值達847億元,佔全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的比重為1.56%,比2012年增長17%,佔全省生產總值的27 %,遠高於全國9.5%的水平。2013年,海南省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達474億元,佔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56%。其中,海洋漁業增加值為113億元,較上年增長6%;而發展較快的則是濱海旅遊業,在全國範圍內是海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儘管如此,總體來看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粗放,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本文以海南海洋資源特點為出發點,重點研究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濱海旅遊、海洋運輸等四個領域的金融服務路徑。

  二、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現狀

  海南省雖屬於海洋大省,但海洋金融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金融機構針對海洋經濟的服務程度不高。隨著近年來國家加大對海洋經濟的開發和扶持力度,海南省海洋經濟的發展迎來了良機,尤其是作為我國陸地而積最小、海洋而積最大、地處最南端、最年輕的地級市三沙市成立一年以來,在國家“海洋強國”、海南“海洋強省”的戰略推動下,各銀行機構都紛紛以“藍色金融”作為切入點,及時跟進,探索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接海南省三沙市的金融新需求。

  一海洋漁業行業

  在海南省相關政策的引導下,2013年以來海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參與了海洋漁業及相關產業的金融支援,工行、農行、農發行、郵儲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是金融支援的主力軍,漁業及相關產業貸款餘額達到47.35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12.74%。但由於海洋漁業的特殊性,目前金融機構對海南省海洋漁業的金融支援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海南省金融機構對海洋漁業的支援主要集中於實力較強的企業類客戶,對一般漁民的金融支援力度明顯不足,參與的金融機構也非常有限;二是金融機構對海洋漁業的金融支援以漁業加工等領域的企業為主,漁業捕撈及漁業養殖等領域的經營者難以獲得有效的金融支援;三是海洋漁業獲得的金融支援與海洋漁業的經濟地位不匹配,2013年海南省海洋漁業增加值為113億元,較2012年增長6%,佔全省GDP的比重大約為4%,而海南海洋漁業獲得的信貸支援僅佔全省信貸規模的1%。

  二海洋油氣行業

  工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是海洋油氣行業重點支援的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海南省東方工業園區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大型園區的發展上,長期以來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對洋浦和東方兩大工業園區的營銷,是其積極介入三沙油氣開發加工的關鍵。

  三濱海旅遊行業

  濱海旅遊業是海南旅遊業的支柱和特色,其投資週期長,資金需求大,對於當地配套基礎設施和其他配套產業的發展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從海南省旅遊業歷年發展情況看,轄內銀行機構對旅遊業及服務業的貸款規模較小,金融支援濱海旅遊行業方而特色也非常明顯。一是金融機構支援濱海旅遊業的發展主要集中於與濱海旅遊業相依存的旅遊地產行業,而濱海旅遊業的重要性未在金融支援方而得到體現;二是單獨的濱海旅遊專案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援,導致很多優質的濱海旅遊資源開發緩慢;三是作為濱海旅遊重要載體的旅行社行業,行業內獲得的金融資源支援更加稀缺。

  三、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支援海洋經濟的結構分佈不合理

  海南省海洋經濟各版塊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各版塊獲得的金融資源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一方而是海洋油氣、旅遊地產等版塊金融資源過剩,目前海南省金融機構對海洋的支援主要集中於石油天然氣的開採深加工及旅遊地產等方而,貸款形式多以專案貸款的方式進行,貸款物件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恆大、綠地、魯能、華潤等大型公司為主,客戶實力強,融資渠道多,是金融機構重點支援的物件。

  二金融支援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海南省金融機構在海洋經濟領域的金融創新力度十分有限,仍然以傳統的信貸融資模式為主,海域使用權抵押、漁船抵押、短期融資券、海洋風險投資基金等特色融資產品較少開發,海南省內很多涉海企業難以獲得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信貸產品,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海洋漁業來說,融資渠道更為狹窄,抗風險能力更弱,金融支援的獲得性更小。

  三金融支援海洋經濟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海洋經濟很多專案的推動都是以政府開發為主導,對於熱點專案或風險較小的專案,專案自身融資能力較強,而政府往往也在熱點專案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導致金融資源融資集中分佈,而其他金融機構不容易關注的行業和中小企業,政府也存在自身關注不足、引導不足的問題,其經濟活動主體獲得金融支援難的現象非常普遍。

  四、零售商業銀行支援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金融產品支援

  零售商業銀行應該針對海洋經濟發展特點,努力解決融資、結算等方而實際問題,從產品、服務以及流程上不斷創新,逐步加大對海洋經濟各領域的支援力度。

  一是融資模式創新。一般來講,海洋經濟具有完整的三次產業鏈條,這為供應鏈融資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漁船配套企業、船舶建造企業和船舶商貿企業三者就是個完整的供產銷業務鏈條,且隨著政府對漁業產業的支援力度加大,在船舶建造環節能夠為造船客戶提供融資產品;對於供應鏈的下游,由於漁民所需的燃料—石化、能源產品的生產商普遍存在加快貨款回籠的要求,而漁民墊付的成本壓力較大,因此,可推廣保兌倉業務和“集客貸”產品。

  二是擔保方式創新。繼續完善漁船抵押的融資方式,除擴大現船抵押貸款的範圍外,探索以在建漁船為抵押物的擔保融資方式,在建漁船抵押可以有效擴大漁民的抵押物範圍,對於解決漁民融資中抵押物的不足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試點推動海域使用權及養殖裝置抵押的新抵押方式,可有效解決海上水產品養殖抵押不足的問題。此外,對於輕資產型別企業,可嘗試股權質押、捕撈證質押和智慧財產權質押等新擔保方式。

  二綜合金融服務支援

  零售商業銀行應該針對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服務需求,拓寬銀行的金融服務領域,鼓勵銀行開展多元化業務、綜合服務以滿足客戶綜合化融資需求。零售商業銀行可採取多種方式開展綜合金融服務,如成立財務管理中心、加大投入建設區域性的網路營銷和電子商務平臺以及與證券、保險、信託等其它金融機構廣泛開展合作等最大限度地拓展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業務範圍和服務範圍,賦予銀行發展更多的選擇權。如可通過綜合金融服務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投資金融方而的服務與支援,促進海南省海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郵政儲蓄銀行支援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案例

  一是郵儲銀行海南省分行小規模的養殖業、近海捕撈、水產品加工業的特點開發“短、平、快”小額信貸產品,該產品從受理、調查到審查審批,再到貸後管理,所有環節都在市縣分支行完成,短則1天就可以放款。此外,額度不高也是主要的特點,由於小規模養殖、近海捕撈客戶在資金需求規模不大,因此一般按行業進行細分,設定最高的貸款額度和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