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研究與分析論文

  教師的職業認同,直接關係到教育質量的好壞,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教師本身的工作生活質量。小學男教師作為小學教師中比例偏低卻又佔據特殊地位的群體,他們的職業認同程度直接影響基礎教育改革的程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研究與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研究與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研究了教師職業認同理論,調查和研究了長沙市城區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現狀及其原因,並提出了提高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度的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 :城市小學教師 職業認同 研究與分析

  一、引言

  自古以來,中國都重視尊師重教,社會賦予了教師高度的期望,特別是目前中國處於改革開發的關鍵時期,要實現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之一的教育現代化,教師成為成敗的關鍵因素,如果教師內心對於自己的職業沒有很好的理解與認同,教育改革將流於形式,教育改革失敗將在所難免。

  二、教師職業認同概念

  一職業認同概念

  Nixin1996指出職業認同是用特定的工作條件來刻畫一個職業團體特徵的心理變數,Moore和Hofman1998則從認同的內容出發,認為職業認同是“個體在多大程度上認為自己的職業角色是重要的有吸引力的與其他角色是融洽的”。另外,Ashforth、Mael1992等認為,在一個組織中個體具有複合的群體特徵,個體認同的實體可能是工作單位、子單位、組織或是專業團體。對不同工作的認同、對專業團體的認同,可以認為是對某一專業領域或職業的認同。顯然,學者們界定職業認同內涵時所選取的著力點存在差異。

  二 教師職業認同概念

  教師職業認同是指教師對其所從事的教師職業各種因素的認可。教師職業認同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價值認同

  教師職業的價值認同是指教師對從事事業的價值取向,即職業目標是為了地位、榮譽、金錢,還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等的選擇。也就是教師所持有的職業價值觀是以外在職業價值觀為主,即為了生計和榮譽,還是以內在職業價值觀為主,即為了職業素養的提升和實現自我價值。

  2、情感認同

  教師職業情感是教師素質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穩定性情緒體驗,教師情感認同是指教師對教師職業情感體驗。

  3、能力認同

  教師職業能力是指教師從事教育職業的學科知識、學習技巧和教學困難克服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教師能力認同是指教師對自己的學科知識、學習技巧和教學困難克服能力等能力水平的感知和判斷。

  三、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研究與分析

  一長沙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現狀研究

  筆者隨機抽取了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開福區、天心區、芙蓉區、雨花區及望城區等12所城區小學教師共256名小學教師發放問卷,從職業價值觀、角色價值觀、職業歸屬感和職業行為傾向四個維度對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進行調查,筆者採取隨機取樣的方式,抽取了前面所述湖南省長沙市六個市區的12所城區小學教師中的250多名小學教師作為正式調查物件,並注意不同階段教師的控制,使各階段教師比例分佈大致均勻,共發放問卷256份,回收246份、回收率為:98.4%,其中無效問卷22份、到有效問卷22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9.6%。得出長沙市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現狀如下:

  1、職業總體認同度高

  長沙市城區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得分統計表2-8中清楚表明,長沙市城區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度平均值為4.2977,超過了臨界值3的143.26%,職業認同總體處於比較高的水平。

  2、認同維度不均衡

  長沙市城區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各維度並不均衡,主要表現在:

  * 不同性別教師在職業歸屬感和職業認同上存在顯著差異;

  * 不同年齡段的城市小學教師在職業認同總體、角色價值觀、職業歸屬感、職業行為傾向上差異顯著;

  * 不同教齡段城市小學教師調查資料進行方差分析後發現,不同教齡的教師角色價值觀、職業歸屬感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職業認同上也存在顯著差異;

  * 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的職業認同程度顯著高於具有大專及以下學歷的小學教師,而城市小學教師的職業價值觀隨教師具有學歷的增高而增強。

  二長沙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原因分析

  1、長沙市小學教師總體職業認同度高原因分析

  本研究從湖湘歷史文化傳統、近代社會公眾觀念轉變及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三個維度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從傳統湖湘文化來看,在湖湘文化的傳統社會中,教師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大責任,其地位也格外的受到重視,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在社會上獲得了尊敬和崇高的地位。

  從近代社會公眾觀念轉變來看,我國教育事業歷經十年的摧殘,教師的社會地位也一度得不到尊重,期間教師職業為蔑稱為“臭老九”。但從1978年後,隨著黨和國家對知識和人才的重視,教育工作和教師的社會地位日益提高,不僅在全社會形成了尊師重教,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

  從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從2007年,長沙、株洲、湘潭被國家批准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以來,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作為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核心的長沙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長沙市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2、長沙市小學教師總體職業認同各維度差異分析

  本文主要從性別和收入水平兩個方面分析。

  1 不同性別的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差異分析

  從男女教師性別特徵角度來看,受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影響社會公眾認為女性比男性更適合從事教師工作。由於小學教師的職業特點,對其工作人員在細緻耐心程度和語言表達能力上要求較高,而大多數男性教師缺乏女性教師所特有的溫柔、耐心、親切與善解人意,且情緒容易衝動不穩定,但男性在認知水平、邏輯思維、鮮明個性及抽象能力上相比女性有明顯的心理優勢,且男性的獨立、自主、持久和自制能力更強。因而在社會職業選擇方面,人們認為社會女性角色更適合教育、藝術和醫護工作,而男性角色更適合從事科學技術、軍事及工業生產等職業。

  2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差異分析

  教師職業所帶來的收入是絕大部分城市小學教師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教師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師生活質量的好壞和其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從而影響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

  四、提高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的對策

  本研究主要從以下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三個方面提出了提高城市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的針對性措施:

  一社會方面

  當前社會普遍把教師比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進步的階梯”、“蠟炬成灰淚始幹”等,在這些讚揚、褒獎詞更多地是單一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和社會價值,忽視了教師作為社會公眾普通一員的脆弱,社會各界應給予教師合理的職業期待及社會各界媒體多做正面宣傳。因此,社會公眾和學生家長應認識到教師職業的偉大不是因為教師什麼都會,而是因為教師強力的職業責任感和所從事的創造性工作,解除套在教師頭上過多的“必須會”和“應該做”的“緊箍咒”。

  二學校方面

  根據Douglas.Mc.Gregor的Y理論:“人並非天生厭惡工作,而是願意勤勞肯定的,他對工作的好惡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即可把工作視為一種滿足,也可把工作視為一種痛苦。”城市小學學校應建立合理、民主、寬鬆的學校環境,對於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促進教師職業認同至關重要。根據本研究的調查,形成學校管理民主、教師參與決策的學校氛圍,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三教師個人方面

  城市小學教師應在瞭解學校、認清自己、合理規劃後製定合理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並通過調節個人情緒、享受職業樂趣、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來增強職業認同感。

  作者簡介:楊春豔,女,湖南邵陽人,單位: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