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電子商務,最初出現在1993年美國克林頓政府工作報告對國家資訊基礎設施的描述中,含義就是利用電子資訊科技、網路互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有效地把商品的資源管理和人們的交易行為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政府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顧客之間的資訊交換、業務處理、商品和服務交易的計算機化,網路化活動。但是它不僅指基於網際網路網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資訊科技來解決擴大宣傳、減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從1997年我國實現了第一筆電子商務交易行為到現在,已經有10幾年了,但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完善,各個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因此切實瞭解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案,才能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有效的發展。

  一、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1.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長迅速。2005年我國網民網上購物使用者達2200萬,比2004年增長38.6%,交易額高達135.05億元。2007年通過B2B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達到21239億元,增長65.9%,實現的運營商營業收入達39億元,增長49.1%。2008年6月底,網路購物使用者人數達到6329萬,半年內增加3%,全年我國電子商務類站點的總體使用者覆蓋已經從9000萬戶提升至9800萬戶,網路交易規模接近2700億。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釋出的《2010年上電子商務市場資料檢測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份,國內個人網店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家,且增長迅猛,預計今年年底網店數量將達到1300萬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30萬人,間接帶動就業近1000萬人,市場交易額達到2.25萬億元,預計全年交易額將超過4.3萬億元。

  2.消費群體發展速度快。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人群中的普及化,以及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程序的推進和國家對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視,網路已經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觀念,改變國人的消費模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會進行網上購物,據淘寶網檢測資料,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國的網購人數超過5500萬,較2002年增長近7倍。每天有近900萬人在淘寶網“逛街”,相當於近600個沃爾瑪、家樂福的平均客流量。據CNNIC的報告,2009年至少在網上買過一次東西的中國網民數歷史性地突破了1億人,達到1.08億,增長46%;而艾瑞的報告也近似於此-“網購”的中國網民達1.1億。

  3.電子商務涉及的行業不斷擴充套件。電子商務不單在電子產品、服裝、家庭生活用品等方面發展,而且在外貿、能源、製造、金融等行業方面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許多大型傳統行業也紛紛涉足,建立起實業網站,中國電信運營商、軟體及系統整合商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服務,移動商務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新領域;電子商務服務及網路公司自身正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電子商務服務業,已經湧現出阿里巴巴、中國鋼鐵網、中國化工網等一大批網上採購市場。另外我國政府機構也加入到“政府上網工程”行列,通過網路釋出政府採購資訊。

  4.電子商務模式創新日益活躍。近幾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不僅僅侷限為企業與企業的交易模式,更多的企業為了實現節約成本、減少流通環節從而直接打造面向消費者的交易平臺,即B2C交易模式;此時,與之相對應的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C2B交易模式也隨即應用起來,它是通過匯聚具有相似或相同需求的消費者,形成一個特殊群體,經過集體議價,以達到消費者購買數量越多,價格相對越低的目的;另外,還有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C2C模式、企業、中間監管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BMC模式、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B2G。隨著3G時代的來臨,移動電子商務也逐漸發展起來,它利用手機終端移動化的特點,可以為使用者提供隨時隨地的服務。

  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1.電子商務立法和安全標準滯後。電子商務是在開放的Internet環境下進行交易,採用電子支付方式,通過無紙化的電子票據進行結算,而現行的《票據法》並不承認經過數字簽章的非紙質電子票據的支付和結算方式,電子商務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市場規則來支撐。然而,我國目前尚未正式頒佈和實施電子商務法,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生的問題存在著原有法律條文沒有涉及或者有涉及但不完全適用的情況,這就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

  2.電子商務交易存在安全隱患。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問題仍然是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首先表現在身份認證方面,由於非法使用者可以偽造、假冒電子商務網站和使用者的身份,因此登入到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客戶無法知道他們所登入的網站是否是可信的電子商務網站,電子商務網站也無法驗證登入到網站上的客戶是否是經過認證的合法使用者,非法使用者可以藉機進行破壞;其次是資訊的完整性,敏感資訊和交易資料在傳輸過程中有可能被惡意篡改;第三是資訊的不可抵賴性,網上交易行為一旦被進行交易的一方所否認,另一方沒有已簽名的記錄來作為仲裁的依據。這些安全隱患導致很多企業對實施電子商務有熱情,但缺乏激情。

  3.電子商務交易存在信任危機。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方式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交易的當事人不見面,是在虛擬的網路空間完成的,也就是說你根本不知道交易對方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對於彼此的信任一般都是通過感受和體驗等比較初級的手段,並沒有成熟的體制或者適合的載體來支援真實資訊的傳遞。於是,消費者無法準確知道經營者的信用狀況;經營者無法完全地瞭解消費者的真實程度。特別是當前一些網路商家並沒有取得網路經銷的資格,但卻在網路上銷售商品,在銷售過程中要麼是以次充好,要麼誇大宣傳,騙取消費者的貨款後便銷聲匿跡,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任。

  4.電子商務交易存在物流發展滯後的問題。由於電子商務交易的雙方不是面對面,那麼交易過程中的商品都將涉及到實物轉移的問題,也就是物流過程,而這個物流過程的快慢,服務的好壞也將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然而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處在初級階段,雖然已經認識到物流的重要性,但由於一些制度還不太完善,導致物流的發展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出現不少問題。比如:由於物流公司制定像物品丟失只能賠償運費類似的霸王條款,經常出現消費者物品給掉包的情況;由於小縣城用物流的較少,導致消費者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才能達到,從而使小額交易的運輸成本所佔交易額的比例過高。因而物流方面的諸多困難,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又一“瓶頸”。

  三、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我國電子商務要健康、快速、有效地發展,必須儘快解決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

  1.加快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程序。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剛剛起步,出現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的情況不足為奇,但政府應該根據目前的情況及時制定出新的貿易法規,對電子商務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如訂立電子合同的有效性、合同的執行和賠償,電子合同的數字化印章和簽名的法律效率,電子資料的證據力,交易雙方當事人的法律關係和法律責任,交易的監督及違法交易行為的處理等,都需要儘快加以明確和規範。

  2.完善電子商務交易體系。由於電子商務主要是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的,因此必須具有一個安全、可靠的網際網路環境,以保證交易安全。首先,完善建立網際網路站、釋出網頁、從事網上經營活動情況的備案工作,建立各地電子商務主體資訊資料庫。其次,建立統一安全技術標準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嚴密的客戶認證機制和安全管理機制。再其次,加強對電子商務主體的網上經營活動的監測工作,有效實施網上監管。

  3.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倡導以德經商。要通過廣泛的社會宣傳和有力的市場監管措施,增強公眾的網路經濟意識和信心,以建立信用體系和加強信用監管為手段,以健全法規和制度為支撐,促進誠信經營,防範交易風險。通過行業誠信自律機制,強化守信意識和誠信自律,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企業和個人信譽等級認證制度,加快建立權威性的信譽認證中心和電子商務信譽等級資料庫,對企業和個人進行信譽記錄、評測及信用等級認證、發放數字等級證書,以保障電子商務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大力發展物流體系,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勢頭。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是給我國的物流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交易需求,除了要鼓勵郵政部門發揮自身優勢,與從事電子商務的部門簽訂協議,積極開展各種新服務外,政府還應通過政策進行引導和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逐步開放市場,歡迎國外的速遞公司參與競爭,通過競爭,使我國的物流配送體系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