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公共知識考試題

  公共基礎知識是教師招聘科目之一,考生在複習的同時也需要結合試題進行練習,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1、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與行的矛盾

  B、外界多種良莠摻雜的教育影響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

  D、學生的上進心與惰性之間的矛盾

  2、教學的起點應該是

  A、教師宣佈上課 B、引起求知慾

  C、感知教材 D、理解教材

  3、“嚴出於愛,愛寓於嚴”, 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A、熱愛學生 B、團結協作 C、忠誠於教育事業 D、以身立新

  4、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觀念

  5、教育活動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三結合”中的三種教育為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級教育 D、學校教育

  E、社會教育

  6、下列直觀方式中,屬於模象直觀的是 。

  A、圖片 B、演示實驗 C、圖表 D、模型 E、教學電影

  7、以下關於課外活動的論述,正確的是 。

  A、課外活動是學生自願選擇的、自願參加的

  B、課外活動也能在校內進行

  C、選修課是學生自己選擇的,屬於課外活動

  D、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

  E、課外活動是近代學校才出現的教育活動

  8、學習是由反覆經驗而引起的,由經驗而產生的學習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由有計劃的練習或訓練而產生的正規學習;另一種則是由偶然的生活經歷而產生的隨機學習。判斷題

  9、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而不是課堂教學的必需補充。判斷題

  10、學生的身心發展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 。

  A、個體身心發展的矛盾性

  B、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C、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D、個體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E、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正確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與矛盾中逐漸形成的,德育過程的矛盾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

  2、【答案】B。解析:教學過程的結構指教學的基本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引發學習動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其中引發動機是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教學的起點。

  3、【答案】A。解析:熱愛學生、關愛學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師德的靈魂。

  4、【答案】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道德認識:亦稱為道德觀念。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

  5、【答案】ADE。

  6、【答案】ACDE。

  7、【答案】ABD。

  8、【答案】正確。解析:題幹考察學習的定義。學習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由經驗而產生的學習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由有計劃的練習或訓練而產生的正規學習,如中小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另一種則是由偶然的生活經歷而產生的隨機學習,如路遇交通事故而體會到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等等。

  9、【答案】×。

  10、【答案】BCDE。

  二

  1、不屬於氣質的特性是 。

  A、遺傳性 B、先天性 C、易變性 D、穩定性

  2、教師熱愛學生的基本要求有 。

  A、要深入瞭解學生 B、要充分尊重學生

  C、要始終信任學生 D、要嚴格要求學生

  E、要平等對待學生

  3、“化悲痛為力量”,“不要意氣用事”,這是 。

  A、意志對認識的影響 B、情感對認識的依賴

  C、意志對情感的作用 D、情感對意志的影響

  4、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最能體現最近發展區的是 。

  A、三歲的麗麗在媽媽的指導下,逐漸學會了自己穿衣服

  B、小藝的媽媽希望小藝將來能成為一名的科學家

  C、七歲的小燕實際身高和七歲女孩的平均身高之間的差距

  D、五歲的小明已經能夠背誦100首古詩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款規定,教師應當“遵守憲法、法律和 為人師表。”

  A、法規 B、規章 C、學校規章制度 D、職業道德

  6、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的 。

  A、邏輯思維 B、輻合思維 C、發散思維 D、求異思維 E、常規思維

  7、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B、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影響惡劣的

  D、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8、不論是初中學生還是高中學生,他們的品德發展都具有極強的動盪性。判斷題

  9、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發展、技能的形成關係密切但他們並不是同步發展的。 判斷題

  10、教學目標群眾,短程目標即課程目標,是對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判斷題

  正確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氣質相對穩定,不具可塑性。

  2、【答案】ABCDE。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款規定,教師應當“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6、【答案】CD。

  7、【答案】ABCD。解析:《教師法》第三十七條: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8、【答案】×。解析: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盪性,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9、【答案】√。

  10、【答案】√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