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案例有哪些

  當今社會教育孩子的案例有很多,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為了幫助家長們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案例,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案例

  案例一:“你能行!”和“你不會!”

  你能行

  媽媽:“軒軒,今天幫忙媽媽做事,好嗎?”

  軒仔:“好啊,我最喜歡做事了。”

  媽媽:“那我們今天一起洗碗。”

  軒仔:“好的,我最喜歡洗碗了。

  軒仔:“媽媽,我要洗泡泡洗潔精。”

  媽媽:“今天媽媽先洗泡泡,你來過水,下次就輪到你洗泡泡,媽媽來過水,好嗎?”

  軒仔:“好!我會洗得很乾淨的!”

  媽媽:“對!你能行!”

  你不會!!

  幾天前我給孩子買了一雙鞋,週六早上剛一起床,我就看見孩子在自己刷鞋,我還是頭一次看見孩子刷鞋呢!

  媽媽:“怎麼自己刷上鞋子啦?我來刷吧!你怎麼能刷得乾淨呢?”

  孩子:“不用,我喜歡這雙鞋子,我要自己來把它刷乾淨!”

  媽媽:“你不會,你從來沒有刷過鞋是刷不乾淨的,到時候我還得再費一遍事。”

  專家點評:

  孩子需要通過體驗“我能做多少”來獲得成長的心理營養,需要多多體驗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獲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長的語言暗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不會”時,孩子會認為自己真的不會,然後放棄嘗試!

  案例二:童言童語

  諾諾:一個媽媽不夠,要去超市再買一個回來。買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一個會做遊戲的媽媽,一個會唱歌跳舞的媽媽。

  虓虓:奶奶,你再生個爸爸嘛!一個上班,一個陪我玩,要不就再生個媽媽!

  點點:媽媽,我什麼都不想吃,就想和你在一起!”

  專家點評:

  無論是“買一個媽媽”還是“再生一個媽媽”,都是孩子因父母陪伴不足而造成情感缺失的內心吶喊。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凡是童年獲得充足而又高質量陪伴的孩子日後都會情緒積極穩定、樂於交往、敢於探究。愛他,就多陪陪他吧!

  古代家長教育孩子案例

  寬嚴相濟巧勸學

  孟母“斷織喻學”的舉動,可以算是體現中國母親智慧的典型例子。孟子小時無心向學,一次還沒放學就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織布,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聞言,舉起剪刀一把剪斷了織好的布。“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孟子頓有所悟,從此手不釋卷,刻苦攻讀。

  與孟母一樣,東晉名將陶侃之母也曾藉助紡織教兒愛惜光陰,用功讀書。她讓小陶侃觀察織布時梭子飛快穿梭的情景,溫言啟發,循循善誘,從此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八個字印在了陶侃心裡。此外,宋朝歐陽修母畫荻教子識字、唐朝詩人元稹之母從不體罰子女的佳話,都為人們稱頌。

  著名作家茅盾八十壽辰時,寫了一首《八十自述》詩,深情地回顧了童年時母親的精心培育:“……大節貴不虧,小德許出入。課兒攻詩史,歲終勤考績”,述說自己小時貪玩,母親雖然生氣,但也不忍心打罵,而是說服教育,循循善誘。鄰人頗有微詞,認為她對孩子太“姑息”。母親一度也困惑,但她經過深思,堅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要抓好大節教育,孩子偶爾貪玩點也沒什麼。”這與古人寬嚴相濟、勸學有方的教子智慧一脈相承。

  點評:“知識改變命運”,古今一理。古時的母親們都十分重視促子學習,千方百計地教子讀書。值得稱道的是,這些母親自有一種天然的睿智,在教子時不是舉起棍棒,而多以巧妙的方式喻學,曉之以理,以情感化。

  防微杜漸敦品行

  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由嬸母一手撫養長大。顧炎武從小聰穎,常被誇讚,漸漸滋長了驕傲情緒。嬸母覺察後,讓他背誦並解釋《賣柑者言》。這是一篇寓言雜文,用形象的比喻,揭露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達官貴人的腐朽本質。顧炎武解釋得很清楚。“還有什麼別的意思嗎?”嬸母追問。顧炎武無言以對。“文章的諷刺對一般人不也很有教益嗎?如果做學問剛有一點進步就驕傲起來,滿足於一知半解,那不也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顧炎武聞言大窘,從此立志進德,勤於修身。

  三國人孟宗十歲時,母親送他到河南南陽求學,臨行前,特意為兒子做了厚褥大被。南陽氣溫較高,用不著厚褥大被,鄰人感到奇怪,便問為什麼。孟宗母說:“我兒年幼無知,不懂得怎樣和同伴們相處,不會幫助別人。我想,求學的同伴中難免有缺衣少被的,我是要他和那些家境貧窮的同伴同鋪一條褥,同蓋一條被。這樣,可以‘聽聲相應,同氣相求’,受到良好的影響和薰陶。”用心良苦的話語裡,閃現出樸素而高明的智慧。

  再比如,孟母三遷,是防微杜漸,看到了環境對人品性的影響;春秋時文伯母教子克己自勵,春秋時江乙母、東漢範滂母教子剛直不阿,岳飛母刺字勵子“精忠報國”等等,均體現了不俗眼界與高尚德行。

  點評:與重學崇文相比,歷代母親更注重對孩子品性的培養。她們都把良好行為規範和優秀品質視為做人的根本,巧妙地輸送到孩子心裡。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建議

  ●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1.教育孩子好榜樣的例子

2.家長成功教育孩子的書籍推薦

3.家長成功教育孩子演講稿有哪些

4.家長成功教育孩子故事有哪些

5.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