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看的教育孩子的書有哪些

  對於如何做一個好父母,很多家長知道得很少,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為人父母之道,那麼稱職父母都究竟要學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書籍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看的教育孩子的書,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看的教育孩子的書

  兒童教育暢銷書: 《窗邊的小豆豆》

  這本連續8年位居全國暢銷書排行榜的兒童教育書籍,用一個孩子的成長把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現給我們。書中一個被傳統學校認為是“有問題”的小學生卻在巴學園健康成長。儘管巴學園是一個理想的世界,但巴學園把握了教育孩子的真諦,抓住了孩子的天性,引導鼓勵孩子去學習知識,去體驗生活,去探索世界的做法卻對我們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經典兒童教育著作: 《愛彌兒》

  《愛彌兒》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的一部經典兒童教育著作。本書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可以說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應該閱讀的書。

  做一個好母親:《孩子你慢慢來》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是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臺,在十五年前以一位母親的親身經驗寫下的,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

  深入瞭解孩子:《小王子》

  這是本百看不厭的書,但不一定每個人第一次都能看出深意。在這本書裡,從兒童的視角用孩子式的眼光看成人的世界,每個父母都能從這本書裡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它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引發一代又一代成人的感悟。

  家庭教育原則工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同時,書中給出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使父母們不僅立刻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本書不但告訴你怎麼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你怎麼教孩子做人,教你怎麼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它是實事求是談家教的典範,是家長們最實用的工具書。

  與孩子有效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麼聽?”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您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看的教育孩子的建議

  愛要有方,嚴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兩極分化”。要麼愛得死去活來,要麼嚴得不近人情。過份愛孩子的家長常常替孩子包辦一切,使孩子從小不能學著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有的父母則以“愛”為理由,對孩子過份嚴厲,經常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聽話,但漸漸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於向上、百折不撓的勁頭,失去敢於說真話的願望。理想的家教應該“愛有方,嚴有度”,父母要對孩子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多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多給孩子發展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不要替代孩子選擇。

  中國家長對待孩子,常有一種“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幫著孩子做。從小幫著孩子穿衣服,從小讓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學,幫著檢查文具書本,不讓孩子幹家務活。甚至長大了找工作、結婚,家長都要大包大攬。在這種包辦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試試看的心理被抹殺,變得懶惰、依賴、怕苦怕累、沒有主見、不負責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關鍵的選擇,要讓孩子自己去選,以便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對多元智力的認識。

  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論等到人們普遍認可,這種理論認為,人至少獨立存在著7種以上的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錯綜複雜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組合在一起,使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特點。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我們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應該多種多樣。不要過早地對孩子下結論,教育孩子一定要善於發現他的長處,予以挖掘發揚,最終就能做到每一個孩子都成功。

  錯誤與成功同樣重要。

  大多數家長總認為“孩子犯錯不好”,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錯誤和成功一樣不可避免,一樣有意義。孩子犯錯誤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的過程。孩子因為害怕犯錯,什麼也不敢嘗試,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成長,那才是最大的失敗。錯誤也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成功。孩子有了錯,家長一定要平靜對待,當它是一件好事,當它是孩子進步、成長的機會,切勿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錯,而不給孩子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學會誇獎孩子。

  大家現在都知道賞識教育,但誇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只有運用得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誇獎要公正合理,實事求是,不要誇大,也不要縮小。如果誇得不準,孩子就會產生疑問,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誇錯了,孩子就會把錯的當成對的,產生壞作用。其次,誇獎要真實,只有真心、真情地誇,孩子才能積極迴應。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會感到是在騙他。家長對孩子每一點進步給予發自內心的誇獎,會使孩子受到真心和親情的感染,樹立“今後我要做得更好”的決心和信心。三要誇獎及時,否則事過境遷,沒有了當時的氛圍,誇獎作用也會降低。誇獎的形式很多:除真誠的語言外,還有讚賞的目光和微笑,親切的擁抱,輕輕的撫摸,等等。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和舉止,經常誇他的優點和進步,讓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勵。

  家長看的教育孩子的技巧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1.家庭教育的勵志書籍推薦

2.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

3.家庭教育孩子的書籍推薦有哪些

4.家長成功教育孩子演講稿有哪些

5.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