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學習感想_延安之行學習心得體會

  延安是我國的革命聖地,很多單位會選擇在這裡接受紅色教育。延安之行學習感想該怎麼寫最好呢?下文是關於延安旅行的一些感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延安之行感想篇一

  延安行活動結束一週了,陝北高原的黃土高坡、戴著頭巾的陝北漢子、手挎藤籃的純樸婆姨、滔滔的黃河水……這一切讓我還沉醉在延安的窯洞中。由中央宣傳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百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活動讓我們深深紮根於最基層的老百姓中。

  遙想當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時候,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但有一種力量一直讓他們勇往直前,戰無不勝——這就是後面我們稱之為的延安精神。這次到延安,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和絕大多數受苦的老百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絡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追求真理、永不言敗的精神。那麼延安精神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呢——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立黨為公,以人為本,真正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中國老百姓過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奮鬥精神。

  這次延安行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就是要深深紮根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不尚空談。通過這次“三貼近”活動,深深感到人民需要我們來陝北最偏僻的地方瞭解真實情況,用自己手中的筆積極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績。儘管我們在窯洞裡只生活了短短几天時間,但我們與當地的老百姓相處十分融洽。我的房東馮至玉曾來回步行六個小時到黃河岸邊為我們釣魚,打兔子。

  他的婆姨幫我們炒花生,我們臨走的時候他們又送綠豆給我們,真是親如一家人。這次活動使我們切身瞭解到中國農民的實際情況,黨的政策使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區人民對我們黨的貢獻太大了,他們需要的回報太少了,因此我以後不論走到哪裡都會想到陝北純樸的農民,想到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陝北人民。我時時想,黨賦予我們記者的權力和記者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就是需要我們反映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我真想為當地老百姓做點什麼。來下坡村的第二天,深圳的幾個企業家朋友不辭辛苦,利用一天半的時間到達延安延長縣下坡村來看我並瞭解了當地的情況。他們感概萬千。南河溝鄉鄉長王增元參加了我們的午餐,四位企業家一致認為他們將與下坡村“結對子”,幫他們脫貧致富。

  這次延安行活動,更加堅定了作為中央新聞單位的記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我們要時時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堅持正義,反映客觀,堅持主流,反對譁眾取寵,以實際行動做人民滿意的記者。

  延安之行感想篇二

  十月的陝北,秋高氣爽,陽光明媚。

  一輛載著光榮院院民和工作人員的專用豪華大巴正在向革命聖地延安平穩地行駛著,車上專門播放著革命紅色歌曲,老人們隨著雄壯的樂曲聲唱著、笑著……盼望已久的願望就要實現了,怎能不令這些昔日的老兵們激動不已呢?

  這些老人平均年齡73歲,年齡最大的86歲。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出生入死, 抗日寇、滅蔣匪,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出過力、流過汗,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我們光榮院裡受到工作人員細心入微的照顧,豐富多彩的生活安排,使這些老人個個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但他們在高興之餘,還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走出去,看首都北京,到革命聖地延安,在有生之年,再次追隨當年革命先輩的足跡,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對於他們的心願,我心裡很是矛盾。一方面他們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長途觀光學習,困難、風險很大,一方面又不忍心讓老人們失望。北京我們已經去過,難到延安之行將給他們留下遺憾嗎?我考慮再三,堅決不能讓他們失望,一定得讓他們去啊!於是經過慎密安排、精心組織,我們這支特殊的觀光學習團終於踏上西去的征途。

  大巴在青銀高速上疾駛,郭樹茂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歡迎紅軍到陝北》、《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等革命歌曲,李志德老人也講起了他的從軍經歷:七十多年前,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的長征終於到達了陝北,從此延安就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成為億萬優秀青年心中夢想的聖地,十七歲的我光榮入伍後就一直在延安戰鬥和生活了十幾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從這裡走出、毛澤東思想形成體系並日漸成熟、西安事變、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巨幅標語映入眼簾,“延安到了”不知誰的一聲呼喊。老人們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們帶領著老人們瞻仰了寶塔山、楊家嶺、棗園、黨的七大會議舊址等,看著一孔孔窯洞,一件件簡陋的陳設,一幅幅充滿歷史記憶的圖片……..老人們和院工作人員們無不感動!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裡,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魄,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還是在這窯洞裡昏暗的小油燈下,主席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為了戰勝日寇和國民黨的經濟封鎖,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毛主席親自種菜,周紡線,王震將軍帶領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使之成為“陝北的好江南”……….當講解員講到毛澤東主席為了革命,先後有多名親屬被國民黨殘忍地殺害,子女流離失所、居無定所…….老人們和工作人員都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默默地向主席遺像鞠躬致意!並向紀念館捐出了平時攢下的零用錢,以表達對主席的敬仰之情!

  八十六歲的李志德老人回到曾經戰鬥和生活過十幾年的延安,更是思緒萬千,見到了闊別了六十多年的老戰友時,激動萬分,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久久地也不願分開,他撫摸著延安的一草一木,看著延安的山山水水,是那樣的熟悉啊!站在寶塔山上,俯望著延安城的飛速發展和巨大變化時,浮想連翩、感慨萬千。此時老人不由的感慨地說到:“延安變化真大啊!共產黨領導真好啊!”

  看到老人們精力充沛、精神抖擻,我們一行又驅車來到了塞上江南-------寧夏。那漫無邊際的沙漠、鬼斧神工般的沙雕、闊步前行的駝隊、惟妙惟肖的西部影視城、神韻猶存的古西夏城、神奇的賀蘭山岩畫…….使老人們再次留戀忘返。在國家五星級風景區沙湖,老人們乘座在遊艇上,看到連天的碧水、翱翔的飛鳥、迷人的葦蕩……..老人們的心情溢於言表,爽朗的笑語聲在空中久久地迴盪著……

  一路上,工作人員悉心服務,隨團醫生隨時為老人們檢查身體,飲食、起居、參觀、活動安排合理。並多次得到所到景區的特殊照顧,特別是在延安寶塔山景區,景區工作人員破例讓老人們乘座的車輛進入山頂,圓滿完成參觀學習。

  這次延安之行對工作人員觸動很深,在座談會上,大家紛紛表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而創造這些奇蹟的功臣就在我們身邊,為他們服務是我們的榮耀,對他們更增添一份敬重之情!因此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盡一切努力服務好院民,對院民要做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我們一定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地送給他們,使光榮院真正成為“溫暖家庭、幸福樂園”,讓他們更好的安度晚年!

  延安之行感想篇三

  在紀念建黨**週年之際,我有幸和同事們一起來到了仰慕已久的革命聖地延安接受紅色教育。3天時間裡,我們先後參觀了棗園、南泥灣、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等。通過參觀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居住、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以及大量的珍貴照片和歷史實物,重溫了我黨、我軍以延安為根據地逐步發展壯大,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感受了延安精神。此次紅色之旅使自己對黨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在延安時期黨的偉大發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收穫。歸結起來有以下六點:

  一是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毛主席指出:“指導一個偉大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瞭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在延安抗戰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大潮中,毛主席始終熱愛學習、堅持學習、帶頭學習。當前,我公司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各項工作任務非常繁重。特別是公司黨委開展的以“四強四優”為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對標管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黨建質量管理體系等重點工作,對我們的理論修養、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公司黨委部署的這些重點工作,需要我們從書本、從實踐中加強學習,用系統的、思辨的方法去考量、去鑽研,努力在學習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要堅持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把學習當作一種境界、一種享受、一種責任,一種修養、一種生活方式,不斷加強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增長才幹。

  二是要腳踏實地,敢於擔當。延安時期,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革命領袖,還是“死得重於泰山”的張思德、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等普通一員,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敢於擔當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循著這種精神,以腳踏實地的作風、敢於擔當的勇氣,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自覺地將個人的奮鬥融入到實踐當中,立足本職,敬業奉獻,紮實工作。要緊緊圍繞實現安全穩定“雙零”目標,按照公司黨政在“三會”上的安排部署,找準努力的方向和著力點,堅持從高處著眼、從遠處著眼、從大處著眼,善於從工作大局去思考、審視和謀劃,順應大勢,積極作為,做一個謀在深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先鋒模範。要敢於擔當責任,時刻牢記身份,牢記使命,牢記職責,腳踏實地,恪盡職守,遇事不推諉,履職不鬆懈,為推動公司又好又快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充滿信心、努力奮鬥。在堅持抗戰的艱苦歲月裡,共產黨人以必勝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信心的支撐,積極的心態、堅定的信心,是戰勝困難的重要力量。當前,受巨集觀經濟影響,我公司生產經營形勢較為嚴峻,煤炭銷量下降,庫存增加,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經濟執行壓力較大。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我們一定要充滿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氣,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取得成效。要繼承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繼續紮實開展好“增收節支”活動,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在工作中,應當充滿朝氣、充滿銳氣,為推動公司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鬥。

  四是要心懷感激、謙虛謹慎。中共七大召開時,毛澤東在開幕詞《兩個中國之命運》中指出:“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自我修養的重要準則。在當前社會壞風氣的相對年輕的時候走上領導崗位,容易迷失自我、驕傲自滿。要心懷感激、低調做人,不能認為自命不凡,也不能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要倍加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條件優越的工作環境,倍加珍惜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要謙虛謹慎,躬身前行。借鑑老同志的經驗,學習中年者的魄力,發揮年輕人的優勢,尊重同齡人的優點,拜群眾為師,在實踐中汲取營養,收穫智慧。

  五是要心繫群眾,服務職工。共產黨在延安的13年,是依靠群眾、根植群眾、服務群眾的13年。當年,是延安接納了紅軍,是老百姓滋養了共產黨。同時,也是革命隊伍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是共產黨領導人民翻身得到了解放。共產黨和老百姓的關係真真切切是魚和水的關係。當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黨的根基還是在於廣大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生命之所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群眾、忘了群眾,更不能辜負、傷害群眾。我們只有把人民當父母,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實踐證明,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群眾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來自群眾更強大,沒有一種信任比群眾滿意更幸福!我們要大力弘揚密切聯絡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