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藝術概論論文

  當前,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體育生活化、全民健身已逐漸深入人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析現代藝術運動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現代藝術 藝術運動 平面設計

  論文摘要:繪畫和設計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雖屬於不同的門類,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創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繪畫和設計是互為作用,互為服務的。而現代藝術不是單純指各種美術流派,它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思潮的體現,深刻地影響了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同時也影響到其它領域。現代藝術為平面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更多的形式語言,促進了平面設計的表達和新風格的形成,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由此,現代平面設計在自覺的層次上步入了多元化、自主化的境地。

  20世紀是一個無法比擬的時代,各種藝術形式在反傳統的基礎上,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象,它幾乎很難用一種風格和形式進行描述,也很難用傳統的觀念進行分類。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不但對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同時也為藝術家們帶來了新的藝術內容和新的表現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和美國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的藝術運動,是針對傳統藝術而進行全面、徹底的藝術革新運動不僅是對人類文明中從傳統藝術的內容、目的價值觀、服務物件、表現形式、創作手段到表達媒介的徹底改變,而且也為現代視覺設計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極大地豐富了招貼設計的視覺語言。

  一、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運動從1908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是現代藝術中最重要的運動,它不僅對20世紀初的前衛藝術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導致了新藝術運動的出現,並且對平面設計從表現形式到思維方式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主要代表人物是帕布羅·畢加索和喬治·布拉克。他們的創作來自兩個不同的源泉,一個是非洲的原始藝術形式,特別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和埃及的出土文物;另一個是保羅·塞尚的靜物和風景繪畫。20世紀初,當人們還沉浸在傳統藝術的浪漫優美的氛圍中時,畢加索在1907年向世人展示了“第一件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亞維農少女》,人們被這抽象成幾何人形的畫面震驚了,這是向傳統的審美觀進行的尖銳挑戰。因為立體主義“否認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的趣味讓位於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

  立體主義運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08年到1912年,這時期基本上是畢加索和布拉克的二人活動,後來影響到其他青年藝術家進行嘗試,逐漸形成一個國際運動。他們分析繪畫中的各種基本組成元素,對於色彩、形式、結構都提出了具體的分析原則,在繪畫上逐步走向理性分析的方向,稱為“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畢加索還開始嘗試把這種思維方式、觀察處理藝術狀態的方法用在雕塑上,受他影響的幾個前衛雕塑家推動了立體雕塑的形成。

  第二個階段是從1912年開始的,立體主義往更主觀、更抽象、更復雜的方向發展。畢加索開始嘗試使用新的媒介進行拼貼,他在作品中使用舊報紙、海報殘片、廢棄的公共汽車票等,之後還使用了木片、沙、金屬等材料在作品中進行拼貼。這是繪畫史上第一次使用其他材料,通過不同材料的組合和造型,達到和諧的藝術效果,被稱為“綜合立體主義”時期,開創了繪畫漸新的方向,表現方式使藝術家空前的自由。

  立體主義在造型、空間的處理手法上,新材料的運用方面都給現代平面設計帶來了新的啟示。在進入了綜合立體主義階段後,利用多種不同素材的組合去創造一個新的形象,開始使用拼貼來進行表現,強調肌理和色彩的質感。傳統的寫實的、具象的形象被抽象的幾何化的形象代替,新材料拼合出色彩和肌理都逼真的形象,創造出新的平面設計語言。抽象的幾何形態,多視角的畫面,不同空間的物象組合,新材料的運用,拼貼手法的使用,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新的創造元素,極大地豐富了平面設計語言,開拓了新的設計思維。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的招貼設計和平面設計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立體主義的影響。

  二、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於20世紀初在義大利興起,它是涉及到繪畫、雕塑和建築設計等領域的一場影響深刻的藝術運動。它崇尚機器速度,拋棄傳統的趣味,反對一切模仿的形式,對抗和諧與高雅的趣味,否定藝術批評的作用,對達達主義運動和構成主義運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並且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高度自由的設計方式。

  未來主義的代表人物為義大利詩人費裡波·馬裡內諦,他於1909年2月份在法國報紙《費加羅報》上發表的《未來主義宣言》為標誌,成為未來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他認為應該慶祝速度、戰爭和暴力,這些活動才是代表未來的實質。他反對任何傳統的藝術形式,認為真正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應該是義大利和歐洲的技術成就,而不是古典的傳統,應該歌頌技術之美、戰爭之美和速度之美。

  未來主義摒棄一切傳統的繪畫方式和表現手段,強調藝術反映工業時代的現代感,致力於通過表現運動和速度來展現工社會的審美觀念,讚美機器、運動、速度和暴力。未來主義一面吸收了分析立體主義用分解物體的方法來表現物體的運動感,另一方面借鑑了新印象主義點彩的繪圖技巧,用線和色彩表現連續的層次組合和一系列重疊的形,還經常把同時發生的各種現象放在一幅作品中,來表現物體運動時的情景,用無拘束的構圖,狂亂的線條和筆觸表現物象的運動感和速度感。巴拉的代表作《鏈子上一條狗的動態》體現了未來主義的風格,描繪的是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用重複的形來表現物象的運動,將奔跑的狗連續運動時在不同的時間腿部的動作瞬間定格在一張畫布上,這些動作瞬間就會凝固成一個個變化階段,這是未來主義藝術家以靜態的手段描寫動態物體的積極嘗試,對後來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等畫派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對於平面設計來說,未來主義主張利用抽象元素在畫面中的穿插、重疊,以及線的力量來表現作品的運動感、速度感和力量感。他們對字型設計、字母形態及組合構成有獨到的見解,強調對時代和生活的感受、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把平面設計的內容通過具體的畫面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等要素體現出力量感是未來主義平面設計的風格,未來主義詩歌和宣傳品的設計是他們平面設計風格的典型表現。馬裡內諦正於1913年6月份在《拉謝巴》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宣傳他的平面設計觀點,他認為新時代的語言應該是不受以前規律限制的自由組合。在版面編排上,他也主張推翻所有的傳統的編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他在其中一頁上發表了自己的詩歌,完全違反語法,編排自由,縱橫交錯,雜亂無章,字型各種各樣,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個完全混亂的,無政府主義的形式。從這裡開始,義大利未來主義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設計風格,稱為,成為“自由文字”。 馬裡內諦任認為詩歌額其他文學作品首先應該是解放作家自己的手段,解放的內容包括從語法中擺脫出來,從陳舊的版面編排控制下襬脫出來。他的這一主張,在未來主義藝術家這一時期設計的招貼畫、書籍和雜誌中得到充分發揮。

  未來主義藝術家對藝術和人類文化的進步,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他們是現代機器文明和技術進步的狂熱歌頌者和崇拜者,對現代藝術的貢獻也並不只是藝術風格、形式語言的創新,其重要性更體現在激進的藝術主張,,以及自由不羈的無政府主義的宣傳所引發的強大感染力與煽動性。未來主義在平面設計的形式上給後來的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編排借鑑,而且還影響著計算機出現以後的當代平面設計。

  三、達達主義Dada

  達達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群對社會前途感到失望和困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首先在瑞士蘇黎世,之後在德國的柏林,法國的巴黎和美國的紐約發展起來的一個高度無政府主義的藝術運動。他們用偶然在字典上翻到的詞來稱呼這一藝術運動,主張用消極的無政府主義和破壞形式來表達他們對以前的藝術,現實世界和戰爭的反映,以批判的觀念重新審視傳統,對藝術的準則進行瓦解和嘲諷,力圖反主流文化和徹底解放視覺的想象。達達主義反對所有的現存藝術,反理性,認為世界是沒有任何規律可以遵循的,唯一可以遵循的是機會和偶然性。達達主義具有強烈的虛無主義特點,是知識分子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個人情緒的宣洩,對20世紀的藝術和平面設計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破壞意義上的達達精神的真正先驅是製作現成品的馬塞爾·杜桑,他曾用立體主義語言創造過經典的繪畫《下樓梯的裸女》,用靜止的形象記錄傳達了運動的可能性。他的驚世駭俗的“作品”是在1917年用小便池製作的“泉”,引起了極大的譁然;另外還在複製的蒙娜麗莎臉上加上兩撇鬍子的畫等。他以堅定不移的自我邏輯和傑出的稟賦,將他藝術家的命運貢獻給了顛倒的、貶義的、反藝術的、甚至非藝術的美術原則。但他是藝術與生活融合的主倡者。

  德國漢諾威的詩人兼畫家庫特·施威特是達達主義平面設計的代表人物。他的版面編排隨意,強調藝術視覺效果,版面沒有實質的內容,且大部分的版面內容都難以讀懂,但是他的版面排版工整,並經常使用象徵的版面設計手法,追求完全自由與偶然性法則相互作用的創作方式。同時,他還大量利用各種平面印刷品、照片進行隨意拼貼、拼湊,是照片拼貼設計的重要早期探索人物。

  達達主義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是從形式上開始的,他的對現成品使用的隨意性、偶然性,成為現代平面設計創造語彙與表現手法的能源。達達主義對義大利未來主義的精神和形式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發展,繼而又為超現實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四、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超現實主義運動是1920年出現在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現代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在文學、喜劇和藝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歐洲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壞和損害,使大批知識分子感到茫然,出現了虛無主義思想。他們以為所謂的真實表象都是虛偽的,要了解社會的真實,只有藝術家的自我感覺可以依賴和信任,這種思潮很快得到其他藝術家的認同,發展為一個運動。1924年,安德烈·布里東發表了一篇名為《超現實主義宣言》,宣告超現實主義的開始。超現實主義繼承了達達主義對社會現實的批評態度,對於字型、文字、文學的表達方法、語法規律,文化、美學持否定態度,對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西格蒙德的心理學研究倍加讚賞,聲稱要進行精神領域的革命,主張發覺未開發的想象,幻想的心靈世界,全面地解放思想。超現實主義是非理性的,更強調無意識是一種與理性思想相分離的意識流。超現實主義不僅是一種美學風格,還是一種認識方式,一種生活方式。

  超現實主義有兩個著名的大師——薩爾瓦多·達利和瓊·米羅,二個人都是西班牙人,卻代表了超現實主義兩種相反的表現方向。達利以寫實和近乎攝影搬的形象來盡力捕捉他夢中的感覺,夢中所看到的景象,讓不可能的現實變為一眼目睹的真實;而米羅則採用抽象的純視覺語言進行創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去完成作品的釋讀與理解。他們把現實觀念與夢境幻覺及本能潛意識等結合起來,不受邏輯和現實制約,由非理性的聯想來指導並表現原始的衝動和主觀意象,營造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形象和環境,以達到超現實的境地。 超現實主義對平面設計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為平面設計提供了一個新的美學風格:那種看似真實的、光怪離奇的形象之間非邏輯的聯絡,有一種怪誕的、神祕的美;其次超現實主義還為平面設計的創意提供了一種認識世界、感覺生活的新思維。

  平面設計中常常把毫不相關的物象組合在一起,強調主觀比喻,或者採用荒誕、誇張的手法呈現出超現實主義的夢境,進行主題表達和資訊傳遞。同時,超現實主義非常具有表現力的寫實技法和兒童般天真的抽象、半抽象的神祕有機形為平面設計廣泛運用,其強烈的視覺形象對平面設計造型、表意、資訊表達都具有很好的作用。超現實主義作為一個運動已經逝去,但它為後來者建起了一座豐富的創意寶庫。

  五、結語

  以上幾種西方的藝術運動不僅僅是繪畫方面的成就,繪畫所體現出來的藝術觀念、審美精神也影響了現代設計的發生和發展。繪畫和設計本是一家,只是在當今社會發展之下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繪畫是設計的視覺準備,不僅給予設計造型的方式產生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借鑑意義,同時繪畫的美感知覺也可以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品味美,為設計打好基礎。設計在飛速發展的今天被賦予了很大的商業價值,成為產品宣傳的最有效途徑;設計也可以激起學生的繪畫熱情,可以使繪畫變得精緻細膩合乎現代人的審美。因此,設計和繪畫可以進行互動性教學,在互動中啟用有靈感的創意,從而做出有創造性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M].新世紀出版社,1998.

  [2]詹文瑤,李敏敏.現代平面設計簡史[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3]樑梅,梅法釵.世界現代平面藝術設計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季鐵,李軼南.現代平面設計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李路葵,湯雅莉.現代藝術運動對平面招貼設計語言的開拓[J].裝飾,2006

  [6]李瑛.論西方現代藝術運動對平面設計的引導作用[J].大眾文藝.

  範文二:現代標誌設計風格演變趨勢的研究

  摘要:標誌設計是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門類,在人類生活的多個方面都發揮著各種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標誌設計已成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的視覺通訊,本文旨在論述新時代背景下標誌設計的新思路,以國內外的大量成功的設計作品為例, 從剖析基礎知識入手,用圖文並茂的方法加以詳細說明,使大眾能夠熟練地掌握有關現代標誌設計的概述、歷史發展趨勢、美感特徵、設計準則、表現程式等。

  關鍵詞:現代標誌設計;發展趨勢;風格演變

  第一章 緒論

  1.1課題的來源及研究現狀

  現代標誌設計是一種特殊的文字或影象組成的大眾傳播符號,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圖形來傳達資訊,表現其內在的質量、特點,而以之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它是人類文明高容量的載體,是人類文化的縮影。縱觀歷史,從原始社會的記號到圖騰,從商周的象形符號到秦漢的印章,再從唐宋的幌子到明清的洋化標誌,標誌的這些變化無不體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歷史文化狀況。我們在進行現代標誌設計時可以借用象徵意義的原始符號體現某種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將原始符號的某些元素進行變化、重組和出新,使其具有傳統的形似和神韻,又有現代設計的意味;或是將傳統圖形滲透於現代標誌設計的方法之中,進而體現出某個地區、某個民族的氣質、精神和理念。

  在設計過程中,不同設計領域風格的融合已經成為設計風格變化的主題之一。現代標誌設計就是在方寸之間盡顯無盡的意趣和思想,在交流與交換中傳達出很強的符號性和象徵意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環境的變化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和審美心理,而整個設計世界的設計趨勢則出現了“反國際化”的現象,倡導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設計,一個新的設計風格不斷湧現,日趨多樣,這同樣在標誌設計中表現出來。

  1.2課題的意義

  旨在論述新時代背景下湧現的標誌設計新思維,分別從標誌設計的表現手法、歷史文脈的繼承、消費者情感需求、及後現代標誌趨向方面予以闡釋,歸納出具體新趨勢和表現風格,希望對現代標誌設計的研究知識和實踐具有一定意義。

  1.3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論文以國內外大量成功的設計作品作為例項,從剖析基礎知識入手,用圖文並茂的方法加以詳細說明,使大眾能夠熟練地掌握有關現代標誌設計的概述、歷史發展趨勢、美感特徵、設計準則、表現程式等。同時又藉助優秀案例生動具體地幫助讀者掌握如何賦予簡潔的標誌圖形以豐富的內涵,以及如何把圖形所承載的資訊以恰當的、生動的形式傳遞出來。

  第二章 概念與定義

  2.1標誌設計

  “標誌是用以區別個人或集體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務的標記”。它是根據人類生產、生活實踐的需要應運而生,既是一種智慧財產權,一種腦力勞動成果又是工業產權的一部分。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它不同於古代的印記。

  2.2現代標誌設計

  現代標誌設計是一種特殊文字和影象組合起來的的大眾傳播符號,它能夠借鑑和運用原始符號並給予原始符號以更高的藝術境界,原始符號是人類有記載以來為了交流、記錄的需要而創造的一種視覺語言。原始社會中,一些部落的圖騰、手工藝品及其物品的符號和記號都是現代標誌設計形成的萌芽,它們都代表著群體文化,這類標誌、符號和記號並非是一種純裝飾的紋樣,它們充滿了部落信仰和傳統觀念,凝結了原始人一定的動作和目的,反映著社會歷史的內容和各種含義,表現著一個地區的發展程序。

  2.3現代標誌設計的特性

  一、多元化特徵更為鮮明

  進入新世紀以後,包括美術和設計在內的多種學科,都呈現出了鮮明瞭多元化的特點。這種多元化特徵的表現是一個包含從創作到接受的體系。在創作理念、創作手法、創作效果、審美接受方面,都會有多種理念和多種風格。多元化特徵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時代和社會、創作者自身和接受者等多個方面。可以說,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導致了標誌設計作品的多元化藝術特徵。這就要求設計師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理念,不能侷限於一個特定的風格和理念中,而是通過不斷學習,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設計概念,掌握多種設計方法,才能設計出具有時代感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倘若對於多元化這種發展大趨勢持一種抵制和逃避的態度,則無異於一種固步自封,所設計出來的作品,也難以得到多數人的認可。

  二、注重民族化的堅持和表達

  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豐富了設計本身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即設計出來的作品過於的主觀,大多數人在面對作品的時候,很難找到一個認同的基點,導致標誌內涵的傳達受到了阻礙。民族性,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情感、民族審美、民族文化的集合體,在標誌設計中融人民族性因素,無疑是激發起觀眾認同的最佳選擇。同時,越是多元化的發展,越需要強烈的個性化因素,民族性正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它地區和民族文化藝術的本質區別所在。

  三、人性化需求將更加強烈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獲得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客觀上造成了人與自然的異化,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以及人們對於情感的溝通和思想的交流,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所以現代標誌設計中,要體現出一定的人為因素,在設計時要從欣賞者和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考慮,注重作品和受眾者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人性化的關注,將會使作品本身的所傳達的資訊更為流暢,從而讓受眾者印象深刻。因此人性化的表現,已經成為當前標誌設計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只有充分考慮和估計大眾的心理需求,將情感因素傾注於作品中,才能創造性的提高設計主題的傳達功效和訴求目的。

  四、設計要體現出強烈的視覺感

  現代標誌設計種類繁多,要想讓標誌設計達到讓人矚目的效果,就需要注重標誌設計作品的視覺衝擊力,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一種出奇制勝的目的。這種具有強烈視覺感覺和非常時尚的現代標誌,具有吸引觀眾的獨特優勢。它不但可以使用視覺藝術上的魅力來吸引大眾,還可以用標誌所暗含在內的意蘊,達到在最短暫的瞬間示人以理、動人以情,在情理的結合中呼喚觀者的共鳴,從而震撼觀者的心靈。綜上所述,21世紀,人類社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標誌設計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作為從事標誌設計的設計師和教育工作者來說,要深刻認識時代發展形勢對標誌設計的新要求,及時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思路,使標誌設計能真正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發展,促進藝術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2.4當代標誌設計發展趨勢 標誌設計未來的走向,其實每位設計者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我在這裡提出的是我經過長時間觀察和積累的一些經驗和總結,希望能結合我自己一些近期的作品對標誌未來設計的特點做一些自我看法的總結。標誌設計發展到近代已經相當成熟,主要體現在其藝術性、標準性、應用性。而下面我將介紹和分折的標誌更衝破了某些束縛、更大膽、更前衛。更能掠奪你的說視線。

  在設計上有以下主要方面:

  三維造型的廣泛應用:標誌更加立體化,通過前所未有的立體造型傳達更強的視覺欣賞視覺資訊三維造型,標誌還可以在更加細緻的區分為幾種層次上的立體造型。

  材質和光澤的應用:標誌擺脫以往純色填充的約束,具有更豐寓的材質和光澤,這種設計風格還受到其他鄰近設計領域風格的影響。

  更復雜的生動形象:標誌設計的物件不再只有死板的簡約造型,更具藝術性和表現性的形象層出不窮。設計素材的來源大大被豐富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借鑑了插畫設計的風格。

  第三章現代標誌設計風格演變趨勢的研究

  3.1包豪斯前:新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是流行於l 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新型設計運動,同時也是一場設計的運動與變革。持續時間大約20年,盛行於西歐,席捲美國,涉及了傢俱、印刷、服飾、建築、繪畫、文學、舞蹈、平面設計等多個領域。在發展過程中深受工藝美術運動、象徵主義、自然主義和東方藝術等多種風格的影響,引起了人們在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審美標準和藝術觀念等方面的重要改變。新藝術運動反對傳統複雜的裝飾風格,反對工業化生產,反對直線裝飾,強調自然主義,迷戀鄉土風格。其目標是創造一種全新的視覺語言,是傳統裝飾風格向現代主義風格過渡的橋樑,是一次不成功的設計改革,可以看作是現代主義設計的試金石,在世界設計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藝術運動旨在源於自然卻又迴歸自然,人與自然和鑿相處。以“迴歸自然”為設計口號,將自然、空間、表現的設計的要素融入設計中,表現出靈動自然的藝術本色形式。藝術設計的精髓在於給人們美的視覺衝擊的同時,將設計理念融入自然,使人們從心靈和精神上帶來極大的豐富和充實。

  3.2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產生於1919年德國魏瑪,是德國一所國立建築學院,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作為跨時代的設計主義,包豪斯設計理念對現代藝術、建築及各大設計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為現代主義提供了清晰明確、耐久實用的設計原則,追求經濟、簡潔與實用功能。無論是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或是傢俱、餐具設計等,均隨處可見包豪斯設計理念的呈現。因此,包豪斯設計理念實際設計中應遵循以下戒律:

  1 包豪斯設計戒律一:形式追隨功能Form FollowsFunction

  這一設計戒律由著名建築設計師路易·沙利文⑧首先提出。在“形式追隨功能”之前,設計師一直從過去來尋求借鑑的形式,自從這個概念提出並風行後,產品和建築物都試圖不再雷同,形式漸漸等同於內容,也就是審美與功能的相互協調。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從長遠角度來看,單純的實用性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美”的觀念經歷著不斷的變化,但人們對美的渴求依然不減。而形式與審美必須服從於內容與功能,這一點是包豪斯鐵的戒律。建築大師與理論家阿爾貝蒂認為,“建築藝術作品不僅要具備功能性還須具備審美性—— 當然這觀點也被廣泛應用於版面設計”。現代版面設計起源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包豪斯的具象藝術家及文字排版工們的無數實驗。在他們的作品當中,試圖創造出系統化

  的平面分割,給予版面設計以新的形式基礎,並且每一個排版作品都需要將其版面內容結構化。這種結構化的藝術創造直覺,類似於構成主義和具象幾何藝術,但這種系統化分割版面的設計方式,最終被髮展創造為用來整合圖片、文字等圖形元素的現代格式手段,被稱為瑞士版面設計。這種版面設計手段不是簡單地把文字和圖片並列放置在一起,而是從畫面結構中的相互聯絡發展出來的一種形式法則。它具有嚴密的文字和圖片設計方案,貫穿全書的統一的版面設計風格。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使版面設計作品重視比例感、秩序感,具備清晰感、準確性和嚴密性。於是,形式與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統一,所有的設計元素——字型、圖片之間的協調一致成為可能。

  2 包豪斯設計戒律二:忠實於原材料Truth to Materials

  包豪斯提倡讓每一種材料保持本色—— 不要把塑料偽裝成木頭、織物或者毛皮。正如在我們國家隨處可見的公園扶手和山路上修建的欄杆,硬是把水泥實心的扶手欄杆偽裝澆築成木頭的材質,顯得與自然環境極不相容還有形形色色的假花兒、塑料花兒,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環境空間。木頭就是木頭,植物就是植物,包豪斯認為,最簡單的真實,有著最簡潔的美。這種簡潔的美是可以被人們感知的。平面設計中的美感是通過印刷介質—— 紙張來傳遞美的。“紙的尺寸和比例自身是不能產生美感的,只有通過所有視覺元素的結合才能產生審美欣賞的物件。”對平面設計來說,這意味著所有設計元素和材料的結合,紙質材料選擇及其傳遞出的觸感與溫度,以及紙張的尺寸和比例;版面字型的選擇與運用;插圖、墨色的選擇等,最終構成版面美感的將是印刷區域與未印刷區域的關係,所有這些材料與元素都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構成它們之間美感的要素就是各部分的和諧統一。

  結論

  綜上所述,21世紀,人類社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標誌設計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作為從事標誌設計的設計者和教育者來說,要深刻認識到時代發展形勢對標誌設計的全新要求,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思路,使標誌設計能夠真正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推動這門藝術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任何設計都要緊跟時代,標誌設計也不例外,一種設計風格會因為社會歷史背向的變化而被另一種設計風格所取代,這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時代提醒我們,這是一個顯示標識個性化的設計時代,設計師要注意世界前進的每一步。現代標識設計的資訊化、視覺化、現代化將是當前的世界潮流。

  總之,我們進行現代標誌設計時,除了把握標誌所要傳播的資訊要點,還要謹記以上八項準則,標誌設計也在不斷地更新、變化中,我們要與時俱進地設計出更好更有創意的高品質標誌。

  參考文獻

  [1]王冬妮 徐玉琴.標誌設計新發展淺析.江南大學學報,2004,5:43

  [2]彭綱.Ⅵ 設計新趨勢.裝飾,2004,12:8O

  [3]張雪.後現代主義標誌設計.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3:52—55

  [4]諶德軍.現代標誌設計 中圖騰文化的應用J.裝飾,2005,7.

  [5]吳國欣.標誌設計 [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