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開展論文

  在基層群眾中開展美術活動,可以推廣普及我國的民間文化,基層群眾的情操、豐富群眾的生活,促進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群眾美術不但是基層文化的主要構成內容,還是民間美術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探討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開展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探討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開展全文如下:

  摘 要:社群文化中群眾美術活動由於其較強的休閒性和娛樂性得到了社群居民的廣泛喜愛,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採取合理的措施來解決現存問題可以使美術活動更滿足人們的要求,符合人們的生活實際。文章闡述了當前群眾文化中的美術活動概況,說明了群眾文化美術活動存在的問題,給出了關於開展群眾美術活動的工作建議及對策。

  近年來,群眾美術活動在社群中得到了廣泛的開展,群眾美術氛圍隨之越來越濃厚,人們熱衷於美術創作,多姿多彩的美術活動成為了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要想讓美術活動更加貼近人們文化生活的需求,使美術輔導工作更滿足群眾文化的需要,是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下面就此進行討論分析。

  一、當前群眾文化中的美術活動概況

  1.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內容豐富,涵蓋了美術中諸多門類。美術是一門具有可視形象的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因其具有可觀性與可賞性的鮮明特點,深受群眾喜愛。在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中,其內容也涵養了如書法篆刻、繪畫、雕塑、建築和攝影等藝術門類。佛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明清時期以中國“四大名鎮”和“天下四大聚”之一而聞名於華夏,長期的商業繁榮同時亦孕育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書畫、陶藝、木版年畫、剪紙、花燈扎作等美術形式在民間得到比較好的傳承與發展,從而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群眾喜聞樂見的美術形式。南海地處佛山腹地,擁有豐富的群眾文化美術資源。

  2.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由於不同地方實際情況的差異,使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開展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地域之間也存在差異。在南海,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開展在形式上有以下特點。一是資源豐富,群眾所參與的美術活動既有傳統的國畫、西畫和書法,還有民間工藝美術如灰塑、剪紙、花燈扎作、刺繡等。二是團隊活躍,區文化館、鎮街文化站、社群文化室等,還有區美術家、書法家和攝影家協會,以及在鎮街和社群成立各式各樣的書畫、攝影社團等,單位與協會、社團之間的經常開展雅集、寫生、講座、培訓等活動。三是展覽豐富,區文化館展覽廳近年所舉辦的各類美術展覽每年在30場左右,起到了很好的核心與輻射作用,而鎮街文化站的展覽廳以及民間所建立的私人美術館更使南海形成了豐富而各具特色的展覽活動。

  二、群眾文化美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群眾文化的工作者們為社群群眾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充分發動群眾的學習和創作熱情,付出了不少努力。為繁榮美術,促進藝術交流,出作品,出人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在我們的工作中還有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1.美術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多以描摹傳統水墨畫、書法為其主要形式,都呈現出千篇一律的面孔。年畫、剪紙、花燈扎作等貼近生活的民間藝術卻離老百姓越來越遠,商業性逐漸取代原生性,隨著老一代民間藝術家逐漸過逝,民間藝術輔導層出現斷代,傳統民間美術有待保護。

  2.文化館美術幹部自身業務水平雖然較高,但是對理論研究較少。技術、藝術修養問題與我們平時的理論研究學習有極大的關係的。若對理論沒有很好的研究,在創作上就無法生動地表現主題;對生活就沒有更好的認識,那麼作品就缺乏靈魂與真實性,從而也不能給社群群眾帶來更好的輔導。

  3.美術活動條件存在差異。各社群因經濟和文化基礎的距離,造成美術活動條件存在一定差異。落後鎮街社群美術方面的圖書少之又少,沒有專門的美術活動場地;某些地區存在文化設施跟不上群眾需求,沒能發揮應有作用的問題;文化館美術幹部下街道社群輔導時沒有教學場地,無法組織現場創作活動。

  4.社群群眾的美術能力和欣賞層次不同,兩極分化嚴重。以我獅山鎮社群為例,雖然有幾所大學城,大學內有專業教授和文化學者,文化資源豐富,居民素質整體較高,但是大部分社群居民美術觀念落後,美術欣賞層次有待於提高。常常聽到群眾對某些作品讚歎“跟真的一樣”,在好作品前無奈地搖頭說“看不懂”等等,這種現象極為普遍,這些問題讓我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責任,群眾美術輔導工作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研究。

  5.美術展賽活動忽略了群眾性。有一些群眾文化美術展覽和比賽活動,往往是重視活動最後產生了幾件精品、關心的是活動有何聲勢、方方面面反映得如何,而對於社群群眾參加活動的熱情卻不注重保護,不考慮到活動的導向性和長期性,對於美術作品的評比也缺乏群眾性,過高的要求水準打擊了好多社群群眾的創作和參賽的積極性。

  三、關於開展群眾美術活動的建議及對策

  1.社群群眾美術創作,應在休閒、娛樂的基礎上,激發他們觀察生活,反映生活的熱情,創作出與時代相適應的作品,如社群新生活、家庭生活的變化、社群文化活動等。並且要緊緊地抓住地方特色題材,挖掘民間藝術,找出真正適合社群群眾參與、貼近群眾生活、容易學習接受的美術活動,例如一些貼近生活的家庭裝飾藝術、服裝藝術等實用美術方面多做研究,讓社群群眾能夠體會到美存在於生活之中,真正的參與到群眾文化的美術活動中去。

  2.對於群眾文化美術幹部嚴格要求,首先要注重讀書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多注重理論研究,觀摩美術動態,把握時代脈搏,陶冶藝術情操,提高藝術思想境界,確立積極向上的美術創作觀。其次,要深入生活,多觀察多寫生。要避免停留在臨摩的層面上徘徊不前。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啟用創作,才有創作衝動和創作能量。另外,希望上級文化部門能多組織一些美術理論培訓,提供美術幹部再深造再學習的機會,提高專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和水平。

  3.爭取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援,可採取政府、地方、企業相結合的辦法,增加資金投入,解決美術活動場地,文化經費不足等困難問題,大量購買美術方面的圖書,管好、用好社群文化設施,使之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使文化設施能進一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社群群眾創造良好的學習交流的空間和藝術氛圍。

  4.群眾文化的美術幹部下街道、社群的輔導工作要從兩個方面開展。針對沒有美術基礎的有喜歡美術的社群居民做好基礎輔導,要幫助社群群眾提高對美術的欣賞和認識,從基礎知識開始循序漸進的講解,通過較有系統的輔導學習,讓美術初學者對美術書法有初步的認識。另外,要重視藝術骨幹作用,加強隊伍的建設,培養新人,在技法和創作思想上進行輔導,讓美術骨幹增加新的認識和收穫,創作出既有深度又有硬度的優秀作品,樹立敢於衝擊更高層次的展覽和衝擊獎項的信心。

  5.群眾文化中的美術展覽與比賽不同於純專業學術活動,群眾文化中的展覽與比賽首先要體現在群眾性,要重視群眾的參與面和自發性,要體現寓教於樂,要有群眾文化的娛樂性,要滿足群眾文化的需求;另外作為社群居民,他們生活在基層,他們用其獨特的視角創作的美術作品,生活氣息濃厚,可能有些手法不太成熟,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審專家不能以純專業學術的角度或標準來衡量群眾美術的參展作品,避免由此產生消極導向,打擊了群眾的美術創作和參加展覽比賽的積極性,使群眾美術走向死衚衕;要充分地調動社群群眾的創作熱情,加強藝術的交流活動,以展覽比賽活動來推動創作,通過創作培養美術骨幹,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繁榮群眾美術活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給群眾文化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給群眾文化工作者一個好的平臺,能有效推動群眾美術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凝聚群眾美術工作者的團隊力量,不斷開闊群眾的美術創作空間,提高群眾的美術創作熱情,爭取得到領導的關心和支援,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美術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使群眾美術活動能夠更好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