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思考論文

  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是事關學生髮展的重要事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太湖局事業中心基建專案質量管理思考

  摘要:工程專案管理是建設單位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內容,文章在探討建設專案管理內容的同時,提出在建設活動中必須堅持質量、安全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正確處理好質量、安全和效益的關係,通過引進目標管理先進科學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工程建設專案質量管理水平。

  關鍵詞:太湖局事業中心;基建專案;管理

  建設專案管理是管理者綜合地將知識、技術、人力等運用到專案的活動當中,從而達到利益相關者要求的行為。目前,工程專案事故成因主要由人、物和環境的不安全行為造成,只要我們嚴格控制人、機、料、法、環的各個因素,確保工程質量和產品質量,為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一、專案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進度,輕質量,質量意識不到位

  一是沒有把質量作為工程的前提。部分管理人員對抓好質量積極主動的態度差,有觀望、應付、推諉的現象。二是不嚴格執行程式和標準。

  2.重認證,輕實施,體系執行不到位

  一是管理體系要求不完善。二是缺乏新形勢下總承包專案的監控。三是體系檔案與生產實際結合度不高,可操作性、針對性不強。四是體系內審、外審形式化,沒有認真組織人員按要素全面稽核,沒有及時發現體系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沒有起到推進體系持續改進的作用。

  3.重結果,輕過程,目標分解考核不到位

  一是質量目標在基層沒有合理分解。二是目標考核流於形式。

  4.重引進,輕監督,承包商管理不到位

  一是分包商管理不規範,“以包代管”現象明顯。二是承包商能力評價和年度考核執行不嚴格。

  5.重要求,輕監督,嚴格執行不到位

  一是單位的管理力度不夠。二是現場“低、老、壞”現象突出,對質量監督檢查的頻次和方式沒有明確的規定,“三檢制”執行不嚴格,工序間的質量監控措施落實不到位。三是專案部與分公司的質量職責介面不清晰。四是要求的一些工作執行不好。

  二、工程建設的質量改進

  1.提高意識

  正確處理安全、質量和效益的關係,把保證質量、安全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加大質量工作的教育培訓力度,樹立各級抓好質量工作的堅定信心和決心;認真分析事故原因,汲取事故教訓,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處理事故,舉一反三,制定針對性強的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各級對工程質量的敬畏感和質量意識。

  2.健全體系

  分析質量工作現狀,明確工作思路,堅持以體系建設和系統推進為主線,建立規範化的質量管控流程和專業化的專案管理團隊,落實監管責任。制定有針對性的質量目標指標,明確每道工序標準和控制流程。對關鍵專案、關鍵節點和關鍵要素要做到:人人有職責,事事有制度,執行有標準,辦事有流程,工作有方案,責任可追溯。

  3.強化執行

  首先,要做到便於執行。一是優化、簡化、標準化專案質量監管。在二級單位層面統一規範,做到實用、有效,充分融合其他要求。二是完善考核獎懲機制,明確自上而下的質量監督要求和考核標準。三是培育“優質專案”,探索基層管理標準化,發揮“榜樣”的示範效果。其次,要做到善於執行。一是各級管理部門認真履行質量職責,系統思考工作的推進。二是督促逐級執行到位,做到有監督、有考核、有效果。三是把承包商真正納入單位一體管理,明確直線部門和責任人員,按規定監督檢查和考核。四是以主觀努力來消減客觀因素對質量工作的影響。

  4.嚴格考核

  建立制度,明確責任,定期考核,嚴格獎懲。其中定期考核既包括組織上的自上而下或建設方的檢查,又包括業務上的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的檢查。考核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採取定期或不定期、監督跟蹤及班組自查等。

  三、專案過程管理

  1.合同管理

  為切實落實基建合同管理,預防合同糾紛,避免財務風險,保障合法權益,根據太湖流域管理局綜關於印發《太湖局綜合事業發展中心資金管理規定》等三項財務制度的通知,太湖流域防調樓基礎設施改造專案過程中所涉及裝置採購、工程建設、設計委託、監理委託、招標代理委託、配電工程等均簽訂了相應合同。

  2.資金管理

  專案資金管理按國家建設單位財務管理的要求進行,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由太湖流域管理局綜合事業發展中心財務人員負責具體財務核算工作。

  四、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監督

  專案部工程組負責本專案的質量管理及監督,全面參與現場工程質量管理,做到一日三檢,同時加強工程設計質量控制,嚴格落實工程建設監理機制,嚴把工程材料質量關。監理單位做好工程施工的質量、進度和安全文明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對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審查,認真檢查核對施工人員的資質、特殊工種人員的崗位證書、裝置的檢驗證書,並組織召開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會、設計協調會等。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認真進行質量控制,對關鍵部位施工進行旁站監理,做好各項記錄;對於一般工序的施工,進行現場巡視;堅持施工原材料的抽檢,做重要材料抽樣送檢的現場見證工作;按規範要求組織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對關鍵部位的施工,會同設計單位、建設單位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檢查整改落實情況。施工單位嚴格按照相關規程、規範和設計圖紙施工,認真實行工程“三檢制”或“兩檢制”,按規範要求進行隱蔽工程驗收,認真做好施工記錄,以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魯雅平.我國建築施工專案成本管理及其控制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7:137-139.

  [2]楊立奇,宋起良,毛延春.淺談建築工程中施工專案管理[J].科技資訊,2012,16:389-390.

  [3]齊繼賀,劉鵬超.淺談建築工程施工專案管理與工程質量[J].企業技術開發:學術版,2011,3015:161-162.

  範文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思考

  摘要:為了更準確地出具證書,計量檢定機構應對廣大員工進行“科學、公正、廉潔、高效”工作方針的教育,以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使大家牢固樹立“公正為本”的理念。並在堅持公正性的原則下,通過技術進步和優質服務,提高計量檢定機構的質量管理水平。

  關鍵詞:質量管理;檢定機構

  就目前來看,部分計量檢定機構還存在市場意識不強,管理執行機制不健全,服務水平低,市場拓展能力差,檢定人員素質不高、工作積極性不高、思想落後等情況,提高內部質量管理已成為我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一個重要工作。

  一、改進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保持體系的有效執行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通過考核後,應始終堅持將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技術手段貫穿於檢定工作的全過程中,使各項工作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按照《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範》的要求,結合機構實際情況,根據上級組織的證後監督、計量比對和能力驗證及自身管理評審、內部稽核的結果,不斷對原質量管理體系檔案進行分析和評審,改進和完善管理體系,以滿足其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要求。

  二、調整組織框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改變原質量管理體系組織框架結構,對原有各科室人員進行調整和重組,將具有科技研發能力的科技人員從檢定工作中分離組合在一起,專門從事科技創新、科技服務工作。增設科研部和情報資訊中心,科研部負責科研專案的申報和實施以及相關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工作,情報資訊中心負責資訊傳播和交流。這樣,新的組織框架把檢定人員與科技服務人員分離成兩個獨立的部分。檢定人員不能從事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資訊傳播和交流工作;科技服務人員不能從事檢定工作,從而避免因與客戶間的利益關係導致檢定資料和檢定結果的不客觀和不公正。但他們都可以從事專案研究工作,因為這方面不存在與客戶間的利益關係。

  三、加強人才培養,提高人員素質,培養高素質隊伍

  應大力加強對現有幹部職工的技能培訓,利用科研手段培養科技人才,利用科技人才出科研成果。不斷擴充套件檢驗、檢定範圍,提高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和效率,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同時加大人才儲備力度,提高檢定人員的准入門檻。

  1.設定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質量監督員、內審員、裝置管理人員、樣品管理人員、檔案管理人員,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加強政治思想、法律法規教育,提高不同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組織職工學習體系檔案中的質量管理手冊、程式檔案和相關的管理制度,讓職工知道各個環節的工作都有章可循、競爭上崗、優勝劣汰。

  3.通過積極參加國家或行業組織的能力驗證和比對試驗,以及機構內部組織的比對和驗證試驗,瞭解自己的實際檢驗水平,彌補不足,不斷髮展和提高。

  4.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職工進行培訓,把專家請到本機構,直接授課培訓,並進行現場操作和規程熟知度考試;組織職工到發達地區考察學習,並按照各類人員的分工不同,有針對性地參加國家和省市舉辦的技術培訓。

  四、合理配置資源,確保檢定工作質量

  1.根據計量授權確認的檢定專案,認真審定檢定能力,杜絕超範圍檢定情況的發生。

  2.建立完善的資訊網路或委託專門的情報機構,收集自己所涉及檢定專案的有效版本的規程、規範以及相關文獻;對檢定規程、校準規範由專人定期進行核查更新,將新規程、規範及時釋出到檢定科室,同時做好作廢規程的清理工作,做好相應的記錄,使規程完全受控,確保檢定資料科學、準確、公正。

  3.對儀器裝置的配備、使用、維護、維修、標識、檔案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儀器裝置配備正確,制定並實施儀器裝置週期檢定計劃、期間核查計劃,每臺儀器都有專人維護管理,做好儀器裝置的量值溯源和維護管理,確保所有在用儀器正常工作。

  4.實驗室區分嚴格、佈局合理,各專業應配備相應的配套設施,保證檢定人員身體健康和實驗室安全,強化實驗室管理,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配置相應的安全防護裝置,制定安全應急預案。5.加強檢定過程的監督,質量監督員不定期對檢定現場進行檢查,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糾正、預防措施。

  五、做好檢定質量的控制,保證檢定結果的科學、準確、可靠

  1.檢定的環境條件對檢定結果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對於有溫度、溼度和空氣潔淨度等要求的檢定工作來說,必須按照規程的要求去創造合適的環境條件。

  2.檢定人員在檢定前,應認真翻閱檢定規程,並全面瞭解檢定專案要求、檢定方案、檢定步驟、計量標準器、檢定資料的收集歸納和整理、檢定物件的效能等。此外,還應熟練地掌握檢驗裝置一般故障的分析排除,並瞭解檢定過程中的安全保護措施。

  3.技術負責人定期組織實驗室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和評定結果的評審工作,並結合能力驗證和實驗室比對,有計劃地安排對評定的測量不確定度實施驗證。

  六、真實記錄,嚴格稽核

  檢定記錄中記載的資訊必須完整、原始、真實。凡涉及或影響檢定證書中的檢驗資料內容的應該詳細記錄。檢定記錄必須記錄真實、填寫清晰,需要修改的採用劃改形式,不可擦塗,保證原有字元清晰可見,並將正確值填寫在其旁邊,對記錄的所有改動應有改動人的簽名或印章,嚴禁隨意塗改。稽核是把住質量關的重要手段。檢定記錄需要嚴格稽核,以保證其質量。稽核內容包括:實驗室環境條件、儀器裝置情況、計量單位、不確定度計算、數值修約以及文字元號的正確性,如果出現差錯,檢定人員應及時更正,出現大的偏離要及時上報質量負責人,尋找原因,及早採取補救措施,以免影響檢定證書的按時出具。

  七、科學、準確出具檢定證書

  為了更準確地出具證書,計量檢定機構應對廣大員工進行“科學、公正、廉潔、高效”工作方針的教育,以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使大家牢固樹立“公正為本”的理念。並在堅持公正性的原則下,通過技術進步和優質服務,提高計量檢定機構的質量管理水平。在新形勢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只有提高自身質量管理機制,提高人員素質,增強服務意識,拓展檢測領域,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在將來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為政府放心、企業需要、百姓信任、社會讚譽的新型計量檢定機構。

  參考文獻

  1、基於工作流的企業資訊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郝潔明電子科技大學2014-09-25

  2、圖情檔一體化系統與現代企業資訊管理系統整合構建高新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李揚; 陸南燕現代情報2006-09-25

  3、企業資訊管理人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高策現代情報200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