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教學論文範文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教學中作用顯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高校體育教育田徑教學改革分析 》

  摘要:體育教育專業的田徑教學是體育專業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田徑教學對於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其它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當代,田徑教學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田徑教學沒有任何興趣,學習的質量也大大達不到預期中效果。很多學生認為田徑教學枯燥無味,再或者害怕自己會受傷,從而影響他們對田徑運動的選修或者是學習。本篇文章,立足於國內外的田徑教育背景,並且對田徑教學改革的原因進行剖析,從而對如何進行田徑教學改革提出一些探究性的意見。希望通過本篇文章在理論方面的探究,為田徑教學的實際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借鑑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校;田徑教學;改革;探究

  1田徑教育背景

  1.1國際田徑教育背景

  我國的課程教育必須考慮到國際的教育背景。在國際中,各個國家都十分注重青年的體育方面的教育,特別是田徑方面的教育。在外國中,以美國為代表,國美被譽為世界上著名的“田徑王國”,他們對田徑教育從小學就開始。田徑教育與學校的教育體系緊密相連,同時,除了在學習的訓練外,他們還進行大幅度的課外訓練以及專項訓練。西方國家十分注重田徑教學,中國為了在國際中要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們也必須在田徑教學方面順應時代的潮流。

  1.2國內田徑教育背景

  在國內教育中,國內的高校需要進行田徑教學中的一些改革是有重要的現實背景的。首先,田徑教學的內容十分枯燥。在當前的高校田徑教學中,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差,有的還是沿襲傳統的田徑教學中的“講解-示範-練習”模式。然後,是由新課的教學目標決定的。在新的一輪教學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更多方面從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來考慮課程的實施。最後,在教學方式上,田徑教學無法做到與時代緊密相連,它還是以單一的練習為主,這無法適應新時期青年人的發展需要。

  2田徑教學進行改革的原因

  2.1田徑教學活動本身的弊端

  首先,這是由當代田徑教學活動本身的弊端所決定的。在當代的高校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本身已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首先,在內容上,田徑教學的內容往往主要依靠於課本,而課本的知識比較注重理論方面,同時它還比較強調田徑的競技性,而往往忽視學生自身的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再次,在教學方式上,很多學校採取“講解-示範-練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沒有任何的趣味性,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高校的田徑教育物件往往是青年學生為主,他們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人生時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展對他們的一生都產生了關鍵點影響。為了學生的健康而穩定的發展,田徑教學需要不斷調整內容和方式,使田徑教學的過程真正是一個促進青年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田徑教學必須適應並且對學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因此需要田徑教學方面的改革。

  2.3新課標對田徑教學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對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育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促進人發展。從2000年以來,我國不斷提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把教育的目的的基本精神定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新課標無論是從指導思想上,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方法上都要求對學習物件身心的全面關注。因此,為了順應新課標的要求,在田徑教學方面也必須改革。

  3田徑教學進行改革的方法

  3.1豐富田徑教學內容

  在當代社會,隨著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田徑教學的內容不可僅僅守著固有的課本知識,同時,在豐富教學內容時,我們還應該堅持一些教學原則,例如;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原則、發展性發展以及循序漸進原則等等。當我們在選擇教學的內容遵從這些指導原則時,這會極大的提高教學效果。在選擇田徑的教學內容時,我們要考慮到學生真正可能會需要的知識,這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還是能力提升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3.2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代教學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採用“講解-示範-練習”的模式,這種學習方式十分單調枯燥。為了適應學生的發展要求,我們需要引進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例如;啟發式教學,可以在田徑教學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然後由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這樣有助於技能的全面掌握。另外,還可以利用體育遊戲來進行田徑教學。因為體育遊戲本身具有競爭性,創造性以及趣味性,這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3.3主動培養田徑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輕鬆地掌握知識,他首先必須能對所學習的東西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的田徑興趣有三個策略,首先,利用教師期望效應。教師應該對所教的學生在練習某個動作時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可以完成這個動作或者是任務。第二,要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遷移到田徑的喜愛上。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打籃球,讓他們完成田徑要求的動作後去打籃球。最後,要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因為在課外活動中,他們會增長見識,課外活動增長了他們視野,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會越來越大。

  4結論

  在新時期下,田徑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對於如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如何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這還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究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振兵,李豔茹,黃瑛.新時期高校體育專業田徑教學改革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4,03.

  [2]姜銀興,田國祥.高師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對策[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2,16.

  [3]翟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內江科技.2008,07.

  篇二

  《 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鍊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

  1注意在體育課堂教學常規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體育教學目標之一,體育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活動形式多樣,活動範圍廣泛,體育活動必須有嚴格的規範要求,寓德育於嚴格規範中才能使體育活動得以順利實施。這為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了條件。體育課堂常規是上好體育課的保障。它要求學生上課必須穿運動鞋、運動服;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請假、不無故曠課;認真聽講、刻苦鍛鍊、互相保護和幫助、愛護器材等;學生從集合整隊、佇列練習到隊形變換都有嚴格的要求。把體育課堂常規落實到每一節體育課中,可以培養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習慣,有利於體育活動的開展。

  在體育教學中,經常有佈置場地、搬運器材、清掃運動場、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動,教師要安排學生擔當某些管理角色,給學生多一份責任,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可影響到學生主人翁意識的形成。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養成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習慣,加強了課堂學習主人的意識,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課堂的體育競賽時,可以通過體育競賽規則和制度的約束,讓學生髮器械、當裁判、計成績等,培養學生髮揚公開、公平、公正的體育精神和尊重對手、遵守規則、服從裁判等體育道德品質。在遊戲活動中,鼓勵學生自己制定遊戲規則,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遊戲規則,否則取得的成績無效,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2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去,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要追求的目標。

  2.1體態暗示法:用體態暗示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在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過程中,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廣大學生心悅誠服。.例如,教學中發現某學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時,教師漫步走到該生跟前,遞個眼神,擺擺手,以示提醒或制止,這要比中止教學,當眾直呼其名批評教育效果更好。.

  2.2實踐體驗法: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育專案本身又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學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在藝術體操的練習中得到美的享受,這是體育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徵。.教師應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有目的的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使學生在體育實踐過程中陶冶情操,磨鍊意志,體會人生的價值,培養愛國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品質。

  2.3激勵競爭法:體育教學中教師經常採用激勵競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語言刺激、體態暗示、榜樣示範等手段,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師運用激勵競爭法時,首先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其次要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因為任何競爭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在規則的範圍內進行,否則將受到懲罰,從而增強學生的法紀觀念。

  2.4時機捕捉法:不良個性心理的發展,應引起教育者的關注,教師要善於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適時的加以啟發誘導,以促進其轉化。例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學生摔倒後,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應及時給該學生以恰當的鼓勵和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能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2.5情感感染法: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感染學生,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具備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去的敬業精神,教師良好的言談舉止,會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新穎獨特的教法,科學合理的分組,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不僅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更有利於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載力與人的疾病有著很大的利害關係,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不良的心態和較低的心態承載力,都可能誘發人體病症,小到身體,大到精神。現在大多數的家庭一家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稍有不順,孩子就大發脾氣,嚷著受不了了,要離家出走等,出於溺愛,家長也屬實沒有辦法,班級裡有一個很要強的男同學,體育成績一向很好,僅有一次動動會的百米賽跑中獲得了第二名,下場後用腦袋往牆上撞,然後蹲在地上大聲痛哭,我走過去扶起他,和他交流,然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小白兔和山羊比賽蓋房子,小白兔沒有山羊蓋得快,小白兔從此就一撅不振,不再動工了,終於沒蓋上房子,你甘心做一隻小白兔?我不想。“遇到點挫折就都像你這樣,世界上的人豈不都自殺光了嗎?”他被我的幾句話逗樂了,也發自內心覺得自己的這一做法很幼稚,也很荒唐,他隨即說了一聲:“不要緊”聲音不大,但我聽出了他的聲音是如此地堅定,接著又大喊了一聲:“下次再來,我是不會輸給別人的!”。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心理承受力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小到守時,大到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對一個人的發展是言而不喻的。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絕不僅僅是這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度的自信心,對他們責任感的培養等等,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針對每節課的不同情況,靈活的加以運用了。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