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調研報告

  婚姻家庭是社會和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今天上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與珍愛網在京聯合釋出《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20xx年十城市抽樣調查》,第九屆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佩雲出席活動並講話。彭佩雲表示,這個調查報告反映出中國中心城市婚姻家庭的主流是好的,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被多數人接受。她還特別提到,珍愛網的網路紅娘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值得點贊”。

  本次調查區域為全國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包括北京、廣州、重慶、南京、長沙、武漢、成都、瀋陽、合肥和鄭州,同時對幸福婚姻專案試點社群江蘇省南通市進行了相同內容的基線調查。十個城市共回收有效個人調查問卷10157份,其中男性樣本5050個,女性樣本5107個,平均年齡為33.48歲。

  調查報告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字,比如熟人介紹仍是夫妻相識的主要途徑,佔比超過五成,而通過網際網路社交工具相識的比例日益提升,60後只有0.8%的比例,80後則高達10.2%,但是85後及90後的比例略有下降,達到8.5%。

  與此同時,大多數受訪者與配偶在婚前時間為半年到一年,這個現象在各代際之間無明顯差異,初戀情結趨於淡化,60後的初戀結婚比例達到70%,而85及90後的初戀結婚比例明顯降低,僅為47.8%。婚前同居行為漸成常態,60後、70後、80後、85及90後的婚前同居比例分別為13.7%,44.4%,59.6%和57.8%。

  調查樣本中,平均結婚年齡為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在婚前戶籍型別中,戶口不再是締結婚姻的障礙,在85及90後這一代際中,僅有39.1%的在婚人士是同為城鎮戶口,而有31.3%的城鎮男女性是與農村中走出的“鳳凰男”、“鳳凰女”結婚,且丈夫是城鎮戶口、妻子是農村戶口的比例更高。而關於孩子的性別問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男孩女孩都一樣。

  調查報告還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逐漸淡化,僅有43.3%的女性受訪者贊同這種看法,她們同時認為,男性應該更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

  調查報告得出了幸福婚姻家庭的幾點啟示:一是修煉品性、寬容體貼;二是情感依戀、用心經營;三是共同成長、積極溝通;四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五是陪伴子女、言傳身教;六是上慈下孝、相互關愛。

  據瞭解,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已經連續3年,聯合珍愛網開展幸福婚姻家庭系列專案,重點通過大規模的問卷調查,瞭解中國婚姻家庭狀況,認識當代中國幸福婚姻的基礎,總結成就幸福婚姻的黃金法則,並逐漸撰寫和釋出《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以達到正確指導公眾的婚姻觀和婚姻生活實踐,為社會和諧發展傳遞正能量的目的。

  篇2

  為進一步瞭解全市目前的婚姻家庭現狀,找出影響家庭和諧的最直接、最關鍵、最突出的問題,分析存在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構建和諧家庭中的職能作用,**市婦聯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發展,改變了人民經濟生活,也改變了人們婚姻家庭觀念,離婚問題日益凸顯。為此,**市婦聯通過法院查案卷、走訪民政局、查閱婦女維權中心受理案件情況,調查了2007年以來的全市婦女結婚、離婚情況,客觀分析了**市婚姻家庭情況。

  從婦聯法律維權中心來訪情況看,婚姻家庭問題居高不下。2007年至2008年維權中心共接待婦女婚姻家庭案件140件,其中家庭暴力導致離婚20件,佔離婚總數的14.2%;感情不合導致離婚64件,佔離婚總數的45.7%。2009年維權中心共接待婦女婚姻家庭案件25件,其中家庭暴力導致離婚4件,佔離婚總數的16%,感情不合導致離婚21件,佔離婚總數的84%;2010年維權中心共接待婦女婚姻家庭案件23件,其中家庭暴力導致7件,佔離婚總數的30%,感情不合導致離婚16,佔離婚總數的69%,婚姻家庭類案件已經成為影響婦女權益保護、社會和諧發展的主要障礙。

  從民政局2004年至2008年的統計資料來看,結婚總數為8673對,離婚總數為932對。其中2007年結婚總數為1913對,協議離婚總數為217對,離婚率佔當年11.3%;2008年結婚總數為2327對,協議離婚總數為242對,離婚率佔當年10.3%。2009年結婚總數為1328對,協議離婚130對,離婚率佔當年10.2%;2010年結婚總數為2513對,協議離婚351對,離婚率佔當年7.2%。

  從**市人民法院調查情況看,人民法院2007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235件,判決離婚76件,調解離婚114件,調解和好45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19%;2008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247件,判決離婚56件,調解離婚141件,調解和好50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20%;2009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330件,判決離婚56件,調解離婚154件,調解和好120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36%;2010年受理婦女離婚案件280件,判決離婚81件,調解離婚124件,調解和好75件。調解和好案件佔離婚案件總數的26%。由以上資料可見,近幾年離婚案件的數量在逐年增加。

  二、導致婚姻家庭破裂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1、家庭暴力是導致婚姻破裂的導火索。家庭暴力讓處於弱勢的婦女身心遭受極大的摧殘,其引發的婚姻家庭問題是影響家庭和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市婦聯信訪案件中有一典型案件,女方長期遭受暴力侵犯,但由於愛面子,在外人面前仍表現得非常恩愛。結果男方愈加恣意妄為。直到女方無法承受時才開始對外反映。忍受只能縱容家庭暴力愈演愈烈,導致婚姻的破裂。

  2、家庭關係不和導致婚姻失敗。一方面,在農村家庭中,兒子、媳婦大多是與父母同住。少數農村婦女缺乏文化,思想愚昧,加之有些長輩處處袒護兒子,無端挑剔媳婦,增加了婚姻家庭的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經濟困難成為婚姻家庭的又一誘因。一些婦女為了依靠男方的收入來維持生活而忍受沒有感情的婚姻,對於不順心的事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從而導婚姻失敗。

  3、草率結婚導致“短命”婚姻。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一些農村女孩早早就輟學,來到城鎮打工。許多人認識不久便未婚同居或草率結婚,當感到婚姻並非理想中的“伊甸園”時,便整日打鬧著要離婚。

  二原因分析:

  1、封建思想影響。當今社會,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頭腦中仍舊根深蒂固,尤其是農村,大男子主義、男尊女卑等封建殘餘思想直接影響到婚姻家庭的穩定。妻子捱打是“家庭內部問題”,離婚不光彩的舊觀念導致家庭矛盾愈演愈烈,輕者離婚,重者發生家庭暴力傷害案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2、道德觀念缺乏。有些男性為了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選擇到外地打工,留守婦女的在家務農、操持家務和照顧老人。長期的夫妻分居導致了夫妻倆感情淡漠,導致了婚外情的發生;有些人缺乏家庭責任感和義務感,熱衷於賭博、喝酒,導致家庭矛盾的產生,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夫妻間缺乏包容和諒解,言語粗魯,動輒拳腳相加,導致家庭暴力的產生。

  3、法律約束不夠。家庭矛盾無法用法律約束,大多要靠道德自律;婚姻家庭案件取證難,也是離婚案件的難點。

  三、對策和建議

  1、建立機構,積極為困難群眾提供幫助。要整合社會資源,建立一些諸如婦女庇護所、婚姻家庭諮詢投訴中心等服務機構,幫助弱勢婦女儘快擺脫困境,走出誤區,避免和解決矛盾糾紛的發生。

  2、強化宣傳,弘揚社會主義婚姻家庭觀。充分發揮宣傳媒體的作用,宣傳社會主義婚姻家庭觀,積極引導,開展一些弘揚家庭美德、社會道德的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構建和諧社會。

  3、普及法律法規,加大婦女兒童的維權力度。要大力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新《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並納入全市普法總體規劃,採取多種形式,讓廣大婦女群眾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合法權益。

  4、注重引導,加強家庭道德美德教育。要多形式、多途徑、大張旗鼓地宣傳家庭穩定的重要性和構建和諧家庭對社會的重要性。要加強家庭責任感教育,積極培養家庭義務感和責任心,使每個人都懂得珍惜和保護家庭穩定。

  5、解困幫扶,從源頭上做好婚姻家庭穩定工作。要深入開展調查活動,探索解決婚姻家庭問題的好方法、好路子,從源頭上預防也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對家庭暴力能及時出警,出臺相關整治辦法;對困惑婦女和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同時要對孤寡人群給予關注、關心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工作、生活問題,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

  篇3

  婚姻家庭是社會和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瞭解中國目前的婚姻家庭狀況,中國婦聯發起的《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通過全國10餘個省區市地區的數萬份問卷調查,進行資料分析,為婚姻家庭幸福尋找更多方法。

  平均結婚年齡有下降趨勢 婚前同居成常態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平均結婚年齡為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歲之間結婚,超過九成的女性在30歲之前結婚。其中,70後比其他代際結婚時間更晚,平均結婚年齡在29.6歲,60後、80後及90後的平均結婚年齡依次是26.3歲、26.2歲、24.3歲。報告顯示,婚姻締結模式中,身邊熟人介紹的方式達到54.3%,相對於60後和70後而言,80及90後通過新型網際網路社交工具相識的比例日益提升,且成功率達到10.2%,是60後通過社交網路等方式締結婚姻成功率的十倍以上。情感專家社會學博士李鬆:60年代出生的人,重視的是過平淡的生活。70年代的比較注重經營夫妻關係,80後比較浪漫,90後比較自我為中心。中國社會隨著年代變遷,男女關係態度比較大的轉變,跟初戀結合60後佔到70%。在持續一年的調查中,86.5%以上的受訪者與配偶在婚前戀愛時間為半年至一年,60後的初戀情結比較明顯,而70、80、90後被訪者中,受觀念的影響,婚前同居比例也在逐年提升,70後有44.4%的婚前同居者,80後和90後的比例分別為59.6%和57.8%。與此同時,80、90後的婚姻半徑明顯超越了地域限制,受訪者和配偶在同一城市出生的比例僅佔到45.5%左右,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跟同城市以外的人結婚。情感專家婚姻律師陳旭:由於經濟條件相對發達了,坐飛機坐高鐵都方便了,所以異地戀已經沒有地域障礙了。結婚要素中有車有房需求僅佔15.3% 責任感和情緒控制能力更為重要在《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中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仍然凸顯,受訪者從男女兩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期待來看,女方承擔大部分家務,而男方承擔大部分消費的觀念相對凸出。在結婚前,男女雙方對於另一半的期待與過去相比較,也有了新的變化。調查報告指出,縱觀受訪者的各年齡階層,在結婚前有房有車這一點要求,比例僅佔15.3%。而91.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步入婚姻時,更看中的是有責任感的人,同時,善於控制情緒和化解衝突的情商也很重要,79.4%的已婚人士表示自己會盡量控制好情緒並且化解衝突。

  與此同時,幽默浪漫的細胞也對婚姻的締結形成良好的助力,年輕群體在這一方面更為明顯,80後和90後認為自己開朗幽默、懂得浪漫的比例比60後高出10多個百分點。專家表示,理智和負責任的態度將有助於雙方奠定更穩定的情感關係,而幽默浪漫的感性特質則有可能成為雙方步入婚姻殿堂的加速劑。忠誠是幸福的基石調查發現,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口流動的加劇,戶口對婚姻的束縛日益減弱。而從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來看,男女雙方家庭具有相似的家庭狀況仍然是主流。而使婚姻幸福能夠維繫的因素中,“忠誠”佔首位。報告顯示,幸福夫妻在婚後相處中,對配偶首要的期望是“忠誠”。86.3%的受訪者希望配偶忠於自己,更在意一份長久的有安全感的關係,而體貼、睿智和是否要小孩這三點緊隨其後。僅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每個月會跟配偶發生口角,但超過80%的受訪者從未對配偶談及離婚話題。

  專家表示,爭執也是溝通,信任才是重點。非常幸福的夫妻給與對方更高的信任度,並不會輕易後悔或談及離婚。通過調查報告,最終得出的幸福婚姻家庭有幾點啟示,專家總結提煉為:修煉品性、寬容體貼;情感依戀、用心經營;共同成長、積極溝通;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陪伴子女、言傳身教;上慈下孝、相互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