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基礎教育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現代文化變遷的重要推動力,那麼在調查基礎教育工作後,應該怎麼整理一份基礎教育調查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基礎教育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從如下四個方面做了初步調查:

  一、 調查目的

  1. 瞭解八年級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狀況。 2. 分析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 3. 教師該如何激發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二、 調查物件和調查方式

  1. 調查物件:遵義縣新站中學八年級二班學生 2.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三、 調查結果

  一知識價值觀

  知識價值觀即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今天儘管對整個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仍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教育環境裡,在幾乎相差無幾的智力下,學習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有人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奉為座右銘,但有些人卻仍持觀望態度,臨淵羨魚,得過且過。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

英語只是為了考好試,考到一個好的大學。而 為了學習西方文化 或 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的人只佔到大約18%;約有74%的人選擇學習數學是為了考大學,或是為了工作。而只有8%左右的人學習數學是為了在解決生活問題。以上的結果都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價值認識比較侷限,並非具有遠景的目標,而是著眼於現實。這與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於高考的關注度所帶給學生的壓力是分不開的。雖然說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價值認識不足,但卻構成了他們學好數學的重要動力。

  二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它伴隨著求知的動機、理智的情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的最佳動力。但調查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的人只佔到不到11%,30%的學生表示數學沒意思,並不能像生物、化學、物理等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其中有60%的學生覺得數學太難。顯然,從整體上來看,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熱情不是很高,其中與數學課的質量有很大關係。

  三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

  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也是構成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明確的定位能使學習的目標更為接近與自己的學習水平,從而產生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數學,顯然女生比男生要吃力些,當然,這與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四學習成績歸因

  學習成績歸因就是學生面對學習成功或失敗尋找原因的一種心理傾向。一種是積極歸因,一種是消極歸因。積極的歸因能夠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向尋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從而改善學習策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消極的歸因則偏向於從外部找原因,例如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運氣不好,或是題目太難,自己太笨等等原因,久而久之,消極的歸因會逐漸削弱學習興趣,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調查顯示,八年級學生歸因策庫水平相差不大,會較為客觀的認識問題的原因。但也有大約9%的人選擇 題目太難 或 老師教的不好 等等,這與其長期處於成績低谷的原因是分不開的,難免出現歸因偏差。而學習成績的好壞又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此四者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同時又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作用。共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四、 對數學教學的啟示

  上述結果告訴我們,對於數學教師來說,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給予一定的引導,才能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首先,數學課堂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要從教法上做出調整,可採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中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其次,對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自身學習能力的評估,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認知,而且還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予以加強。這種肯定和鼓勵,不僅在課堂上口頭進行,也可以通過作業批改的寄語,考試過後的談話和激勵。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從而調整學習策略,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數學教師應立足實際,喚醒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以八年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中考已經成為他們為之奮鬥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教師應給學生以導向,但不能純粹的只是為了中考。因為動機水平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相互制約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並不是動機水平越高越好,若是目標太過巨集大,脫離實際,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或是淡然的態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目標分段,避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應立足於四類學習動機,以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個人學習策略的養成,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篇2

  摘 要:根據與學生零距離接觸過程中對中學生心理狀況的瞭解,闡述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 學習倦怠 這一心理現象。分析來自於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壓力,提出了轉化中學生 學習倦怠 心理的對策。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調查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研究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鹹祥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1%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8%的中學生沒有考慮,,5%的學生是受家庭逼迫。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10%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 考大學 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 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 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

  3、學習需求

  當前, 特長 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 特長 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的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但是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①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受到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的影響。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激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在包分配。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 讀書有什麼用?錢要花很多,畢業後又沒工作。 的觀念,社會上新的 讀書無用論 開始再抬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 工具 ,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並沒有成為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②學習興趣低下:1外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大等;升學壓力大;師生關係緊張;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①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其次要強調學習的內在意義,即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使之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負擔。第三,幫助中學生設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學習目的教育不僅要使中學生具有遠大的目標,而且還有使這種遠大的目標與具體、切實可行的目標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生腳踏實地去實現遠大的學習目標。第四,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學生和家長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消除誤導。

  ②及時反饋與適當評價 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激發進一步學習的動機。為了充分利用反饋的促進作用,還應對中學生的學習結果進一步作出評價。運用評價時應注意:第一,要使中學生對評價有正確態度。第二,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以表揚為主,做到客觀、公正,使中學生心悅誠服。第三,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中學生,不能單獨看其分數高低,還要從他們各個學習環節的不同層次上,發現可取之處,並給與表揚和鼓勵,讓其看到自己的進步,以增強其自信心。第四,注意中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對低年級中學生多采用表揚方法;高年級中學生則應適當,最好通過集體輿論來進行表揚或批評,效果會更好;第五,注意師生間關係的融洽,只有尊重中學生,教師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揚或批評;只有尊重教師,中學生對教師的表揚或批評才能重視。

  ③科學使用獎賞與懲罰 獎賞具有促進活動的力量,是一種外在的激勵因素,如分數、等級、獎金、獎品。獎賞是一種手段,若用之過多,則可能失去效力,甚至發生弊端。獎賞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應使中學生變成物質或金錢的奴隸,否則,一旦取消獎賞,中學生將不再努力學習。從心裡健康的角度,應注重獎賞而不去注重懲罰,因為這樣可以減弱失敗給人帶來的恐懼心理。但也不能否認處罰在激發學習動機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學校,懲罰的目的在於克服學習中出現的不注意、拖沓、懶散和不努力,從而對學習起促進作用。但是,在使用時必須要小心謹慎,使用過分,可能激起極高焦慮水平。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