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證券市場的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證券市場也在不斷擴張和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證券投資的行列中。然而我們該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國證券市場淺析》

  摘要:通過分析我國證券市場基本情況,指出目前投資者的基本分析、主流技術、估值技術及時間四大誤區,從而對因果、波動、秩序及輪迴等方面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

  關鍵詞:證券市場;投資者

  一、我國當前證券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證券市場也在不斷擴張和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證券投資的行列中。證券投資即有價證券的買賣,作為個人而言,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收益,降低風險,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和流動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投資者對風險、收益及投資時機的選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的股票市場經過的二十幾年的發展,市場更加規範和完整,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投機氛圍較重,市場波動較大,大部分投資者很難真正實現投資盈利的目的。相比歐美股市等成熟市場,我國的股市形成時間還較短,處於成長階段,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投資者在投資股市的時候應該認識到這一現狀,謹慎投資。

  二、投資者應建立怎樣的市場認識

  一誤區

  投資者要明確當前市場的執行特點,走出觀念上的誤區,建立正確的市場認識和理念。隨著中國股市規模的發展,齊漲同跌的局面很難再現。市場愈發表現出個股特性。特別是隨著市場不斷分化,近兩年的市場板塊特徵並不明顯,因此要充分認識到過去的一些誤區,具體如下:

  1. 基本面分析的誤區。真正的基本面是由社會的在需求結構的變化決定的,是一種社會洪流性的因素。正因為是歷史洪流的因素,所以才不會頻繁變動。這就要求投資者不要被市場隨時發生的某個政策變化、某個專家意見、某個股評人士的觀點或某隻個股的隨機波動所左右。盲目輕信專家意見或股評人士的結論是相當有害的。這就要求投資者要保持獨立的方法來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走出基本分析的誤區。

  2. 市場上主流技術分析的誤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技術分析方法,從本質上講,忽略了事物變化發展的內部成因。多數是以從結論來推導結論。並且這種方法早已為大多數市場投資者所擅長。當一個方法為市場上大多數人掌握的時候,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基於股票投資而言就已經失去作用了。

  3. 估值分析的誤區。估值技術在最近幾年的市場中較為搶眼。其基本邏輯是在估計偏低時買入,在估值偏高時賣出。但在實際市場操作中,市場環境是不斷動態變化的,而估值技術卻是依賴靜態的資料,呈現出與市場實際行情的滯後性。

  4. 時間上的誤區。股票投資本質上講是一個長期的投資。在近些年的執行中,任何一隻股票從低位走到高位,升幅如果在5~10倍左右,其所經歷的執行時間往往長達兩年以上。所以要想獲得較大的投資收益,就必須要建立較長週期的投資觀念。大多數投資者會被一夜暴富的心理所阻礙,但多數最終得不償失。形象的說,股票應該“燉”,而不是“炒”。

  二理念

  正確的市場認識是股市投資成功的關鍵,投資者需要走出以上幾個誤區,克服一些常犯的錯誤,樹立正確的市場理念。

  1. 因果觀念。強調分析市場執行的原因與結果。技術分析派認為決定一隻股票上漲與否的主要因素是該股股價執行所形成的K線趨勢,認為自己掌握了股市執行規律的法則。技術分析派通過股價的執行K線尋找股價的執行規律,這是可取的,但也有著致命的錯誤。因為股價的運動的K線圖只是買賣力量作用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用結果再去推導另一個結果,本身就是錯誤的。股票為什麼要上漲,從根本上講,僅僅從執行圖上、技術上是找不到原因的,只能從股票的內在規律上發現。

  2. 波動。這裡的波動指的是個股的波動。區分開不同歷史階段的波動對於分析個股有重要的意義。個股的波動可以分為上漲途中的波動和下跌途中的波動。而上漲和下跌的波動又各自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緩慢上漲階段、快速上漲階段、快速下跌階段、緩慢下跌階段,連線起來形成一般意義上的個股上漲下跌週期,其中,中間兩個階段的波動速度和幅度比前後兩個階段都要大。波動是股市中永恆的法則,它告訴我們所有的股票都有盈利的衝動。對於投資者來說,把握不同階段的波動,實際的操作策略也會不同。

  3. 秩序。股票市場在很多方面與自然原理都是相通的,大自然有它的自然規律和秩序,股票市場也同樣如此,因此投資者要樹立起秩序的理念。在股票市場裡,每一隻股票都會在某一個時刻到達股價的峰值,而整個市場裡的峰值接替出現就造成了股市的秩序,正是由於秩序才使股票市場產生了牛熊,也就產生了股票價格漲跌的週期性規律,稱為輪迴。

  4. 輪迴。股市的輪迴分為個股本身的輪迴和整個市場的輪迴。這裡,我們主要來看一看個股本身的輪迴:

  1下跌階段

  股票上市以後,如果整個市場還處於牛市或走熊的過程中,發行的股價可能比較高,這時主力資金是不願意介入的,因此,就會出現股價持久大幅下跌的階段。只有當換手率縮到很小,才有築底的跡象。當然,下跌階段並不意味著只是下跌,在下跌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著反彈,需要對反彈的性質進行鑑定。除此之外,如果一隻股票上市是在熊市的末端,此時股價已經很低了,那就可以不必經歷下跌階段,直接進入底部。

  2底部階段

  當一個股票的下跌階段走完以後,並開始放量時,便進入了底部階段。底部不是股價的最低點,而是一個區域,是由於主力資金大量的在低位買入籌碼而形成的。底部有兩個最重要的要素:時間和成交量。底部也不是一個平整的區間,底部區域也有高點低點。底部高低點的差別形成了底部的各種形態:平底、斜上底、振盪向下V型底、頭肩底、圓弧底等等。

  3拉昇階段

  當一隻股票經歷了幾年的底部區域後,就會進入拉昇階段。拉昇階段的產生,究其本質是由於主力資金進入了一隻股票或,為了獲得利益,而不得不對股價進行拉抬。拉昇週期有長也有短,至少都在半年以上。拉昇也分為幾個階段,在拉昇階段的初期,股價每天的漲幅並不很大,但由於上漲的天數多,所以總漲幅也就大。在拉昇的後期,很有可能出現股價連續漲停的現象。在暴漲的同時,也要注意迴避風險,很有可能頂部已經來臨。

  4頂部階段

  當股價經歷的大幅抬升的拉昇階段後,就進入了頂部階段。判斷一隻股票是否進入頂部區域,要綜合上漲的時間週期和漲幅等來看。一隻股票的底部區域時間越長,也就意味著它的頂部位置越高。主力資金在股價執行的高位要把籌碼全部賣完,有兩種手法:第一,在高位用很短的時間使得股價大幅震盪,並出現巨大的成交量;第二,成交量沒有明顯放大,但橫盤的時間長。

  5.時間。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需要帶有時間的概念,投資股票也不例外。在股票市場裡,投資者要戰勝機構投資者的唯一法寶就是時間。通常來講,一隻股票走完一個完整的週期所需的時間是十年。在分析股票走勢的時候要隨時帶著時間的觀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要精確的掌握每一隻股票的上漲和下跌的時間點。

  三.結語

  證券市場是一個博弈的市場,多空雙方在其中進行對抗,特別是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後,雖然在一定程度在緩衝了市場對訊息的反映速度,但也給市場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投資者要想在這樣一個市場中獲利,要以一顆平和的心態,用閒錢投資,先從心理上戰勝自己,才能在股市中戰勝別人。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龐敏,資本營運研究課堂講義,四川大學經濟學院,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