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層次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摘要:證券投資分析是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但是在此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還存在缺乏教學實踐環節,缺乏與我國證券市場特點相適應的教材,以及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後等問題。針對高職院校開設證券投資分析課的教學現狀做了深入的剖析,並對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一些策略和設想。 
  關鍵詞:高職教育;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改革 
  一、高職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 
  (一)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我國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證券專業的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後,即使有了金融證券類實驗室,部分高校也沒將其看作專業教學的正常投入,而是將它主要用於創收。同時由於師資的缺乏,導致了很多高校的證券投資分析教學目前仍然停留在課堂講授上,實驗操作、模擬交易、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等方面嚴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於形式。 


  (二) 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後 
  證券投資分析教學過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筆+ 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講解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時會涉及大量的圖表,而且這些圖表在黑板上畫比較困難或根本不可能,結果造成學生聽課效率低,教師講課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局面。證券投資分析課程講授應當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來提升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但我國大部分高職高專學院金融與證券專業的教學手段比較落後,沒有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 
  (三) 缺乏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特點編寫的教材 
  目前,市場上的教材幾乎都是國外投資理論的翻版,在我國證券市場上有些理論似乎“不合水土”,顯得“無用”,機械、教條地照搬,甚至會“誤用”。特別是,我們現有的教材對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的國外理論的介紹過於呆板,甚至相互傳抄的現象較為嚴重,而對價格運動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夠,這急需扭轉。另外,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快、變化大,許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時反映出來。 

  二、高職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一) 相關課程設定的改革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證券投資學已逐漸形成一門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專業。證券投資分析只能算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證券投資分析這門課程的改革首先必須放在證券投資學專業這一大背景之下。在證券投資學專業課程設定上應包括三大模組課,分別是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專業輔修課。專業基礎模組應包括: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證券投資基金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技能模組應包括:證券投資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公司理財、衍生金融工具、證券法律法規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設為選修課程。同時從培養複合型人才的要求考慮,應鼓勵證券專業的學生掌握跨專業知識。通過專業輔修模組和第二課堂來擴充知識面輔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學、財務會計、資訊管理、市場營銷等,使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同時具備法學、財會、資訊管理、市場營銷的知識結構,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競爭需要。 
  (二) 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討論 
  案例分析討論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雙向受益的過程,通過這種“互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師科研水平的作用。一個好的案例應該是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的,有討論探索價值的案例。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用已屬“過去時”的案例講解理論外,主要選擇股評在各種媒體上推薦的股票和學生買賣的股票作為案例,用已學的理論進行評價。特別是對股評推薦的股票的經常否定,既可使學生明白老師分析的思路與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學中還可經常讓學生展開討論。 
  2、模擬炒股 
  模擬炒股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對證券投資產生切身體會及增強操作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豐富和擴充套件書本知識。首先,由教師對證券軟體的操作進行講解,安排一定時間給學生熟悉證券軟體的基本操作。然後,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業務模擬操作進行模擬炒股。目前部分證券公司網站和專業財經網站都提供網上模擬炒股的程式,可利用這一條件對學生進行訓練。 

3、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技術是把聲、文、影象和計算機整合在起的技術,利用影象、聲音和動畫等媒體進行視聽教學。針對本課程技術分析中的道氏理論、波浪理論、K 線理論、形態理論、移動平均線等,若僅憑書本講述,使學生難以理解,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完全可以將以上理論,結合市場的實際材料,用立體的圖表編寫出圖文並茂的講義。可見,這一教學方法可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 教材方面的改革 
  從教材方面來說,我們應從證券投資的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把握分寸,理論和實踐不能偏廢。首先是要重視教材中有關證券投資的理論知識的收錄,包括交易規則和國際上已經成熟的新興投資工具等。其次,要重視教材中實踐內容的安排,教材中不僅要介紹現有的證券交易理論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紹成功和失敗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經驗。證券投資分析的實踐教學,不是為了記住RSI 等指標的設定公式,而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圍繞搞好證券投資而進行理論研究和交易模擬,使學生學會在證券投資中為實現盈利而學習、而思考。從內容上說,它至少應包括證券投資分析概述、證券投資巨集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公司財務分析、證券價值分析、證券價格圖表分析、技術分析流派介紹、證券模擬交易訓練與模擬交易大賽、證券投資風險教育、證券投資監督管理等部分內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長度應得到相應的平衡。 
  (四) 考試評價方式的改革 
  考試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手段,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但是,以往的評價手段過於單一、簡化,往往通過一兩次書面考試就決定其學習成績,並以此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迫使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丟筆記,學生不能真正地學到知識,更談不上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保障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對考試方式必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據證券投資的主要內容,需將這門課的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實務考試。理論考試要求?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擻沒?痙治齙睦礪塾敕椒ㄌ峁┮黃?鮮洩?就蹲史治?a href='//' target='_blank'>報告。實務考試可以學生模擬操盤業績為主要依據。在學期初給每人10 萬元的虛擬資金,通過一個學期的操作看最後的盈利率。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多實踐,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給予獎勵。 
  總之,針對高職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應該在不斷提升自身學術研究水平的同時,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的各項工作,努力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址道,陶豔珍.證券投資分析實踐性教學與改革[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2]黃德權.對我國《證券投資分析》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學教育論壇,2005,17. 
  [3]李旭旦. 《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