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知識題

  國家政府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人民也迫切需要一個受災害影響較少的良好的生活環境。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

  1、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 個防災減災日

  A、7 B、8 C、9

  2、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 。

  A、減少災害風險,建設安全城市 B、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C、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3、雷擊是一種自然現象,在閃電雷鳴的野外,我們應採取 。

  A、儘量不站在電線杆下或地勢較高的山丘上

  B、儘量躲在大樹或高大建築物下

  C、不要躲進山洞避雷

  4、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可以組織試鳴防空警報;並在試鳴的 以前釋出公告。

  A、3日 B、5日 C、7日

  5、滅火器上的壓力錶用紅、黃、綠三色表示滅火器的壓力情況,當指標指在綠色區域表示 A.正常 B.偏高 C.偏低

  6、當你發現電熱器著火時,應正確採取的滅火方法是 。

  A、立即斷電源,然後用毛毯、面被覆蓋窒息滅火

  B、立即用桶裡的水冷卻滅火 C、開啟門窗,通風滅火

  7、火災是城市主要災害事故之一,當你被烈火圍困時,應採取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披上塑料雨衣,攜帶財物,邊奔跑邊呼救

  B、躲在桌子底下,等人營救

  C、迅速浸溼的毛毯,放低身體,用溼毛巾捂住嘴鼻,儘快逃離火場

  8、煤氣中使人中毒的最主要成分是 。

  A、氫氣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9、在日常生活中,熱力燙傷是常見的。當你遇到手部熱力燒傷時,應如何應急處置 。

  A、迅速將燒傷的手置於冷水中,並不斷用冷水沖洗。

  B、迅速將燒傷的手置於溫水中,並不斷用溫水沖洗。

  C、迅速將燒傷的手脫離熱源,並對燒傷的手進行包紮。

  10、發現有人觸電, 救援措施是錯誤的

  A、使用絕緣工具使觸電者脫離帶電體。

  B、戴上絕緣手套或用乾燥衣物包裹在手上後,在拖拉觸電者脫離帶電體。

  C、拖拉觸電者乾燥的裸露身軀如手臂、腳腕使其脫離帶電體。

  答案: 1、B 2、A 3、A 4、B 5、A

  6、A 7、C 8、C 9、A 10、C

  二:

  1、震中:就是地殼內部岩層直接破裂發生地震的地方。B

  A、對 B、錯

  2、震源:震源垂直對應在地面上的地點。B

  A、對 B、錯

  3、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A

  A、對 B、錯

  4、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對地面的破壞性越小。B

  A、對 B、錯

  5、震中距:從震中到地面上任意一點的距離。A

  A、對 B、錯

  6、地震烈度:衡量地震大小的標度稱為地震烈度。它反映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B

  A、對 B、錯

  7、震級: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B

  A、對 B、錯

  8、地震波:地震發生時由震源處的岩石破裂激發出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它可以從地球內部傳播到地球表面。A

  A、對 B、錯

  9、地震三要素: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中、震級用M表示。A

  A、對 B、錯

  10、地震次生災害:地震造成除房屋倒塌致使人員傷亡以外的其他災害現象,如火災、水災、海嘯、瘟疫、滑坡、泥石流以及有毒液體、氣體外洩等災害。A

  A、對 B、錯

  11、2015年3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頒佈實施20週年紀念日。B

  A、對 B、錯

  12、地震時,由於地震波的作用,地面來回搖晃及上下跳動,搖晃幅度隨著建築物高度的增加而減少。B

  A、對 B、錯

  13、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B

  A、對 B、錯

  14、震中距越大,地面造成的損失越小。A

  A、對 B、錯

  1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我國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A

  A、對 B、錯

  16、我國對地震預報實行政府統一發布制度。A

  A、對 B、錯

  17、震時就地不動,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B

  A、對 B、錯

  18、在室內避震,應選擇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A

  A、對 B、錯

  19、地震時造成房屋破壞的“元凶”是地震力。A

  A、對 B、錯

  20、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稱之為微觀前兆。A

  A、對 B、錯

  21、我國地震預報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但地震預報仍是世界難題。A

  A、對 B、錯

  22、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強烈地震的地區,今後絕對不會發生強震。B

  A、對 B、錯

  23、在操場或室外遇到地震時,要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樹木、危險物。A

  A、對 B、錯

  24、確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一是把破壞最嚴重的極震區定為震中,稱為微觀震中;二是用儀器測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稱為巨集觀震中或儀器震中。B

  A、對 B、錯

  25、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包括海嘯、毒氣洩漏、房屋倒塌、人員傷亡以及放射性汙染等。 B

  A、對 B、錯

  2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不得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臺網站的工作。A

  A、對 B、錯

  27、地震監測設施,是指用於地震資訊檢測、傳輸和處理的裝置、儀器和裝置以及配套的監測場地。 A

  A、對 B、錯

  28、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在實施救援時,應當首先對倒塌建築物、構築物壓埋人員進行緊急救援。 A

  A、對 B、錯

  29、避震應當選擇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A

  A、對 B、錯

  30、當傷員從被長時間埋壓的廢墟中搶救出來時有些事項需要特別注意。除了立即進行緊急救治外,還要大量補充飲食,以儘快恢復他的體力。 B

  A、對 B、錯

  31、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並有權制止和舉報阻礙、破壞防震減災工作的行為。 A

  A、對 B、錯

  32、被埋在廢墟中的活著的人員,萬一費時費力還不能脫險,應立刻中止行動,尋找食物、水、藥品,當面臨渴死危險時可飲尿求生。A

  A、對 B、錯

  33、地震波主要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使地面水平晃動,橫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B

  A、對 B、錯

  34、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將地震震情和災情等資訊向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不得遲報、謊報、瞞報。 A

  A、對 B、錯

  35、我國防震減災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基本具備綜合抗禦6級左右、相當於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的防震減災能力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A

  A、對 B、錯

  36、震後互救的原則是先救青壯人員、淺埋易救人員、解放軍戰士醫務人員,後救老年人、兒童。 A

  A、對 B、錯

  37、應急包裡面應裝:適量的礦泉水、適量的餅乾、一段繩子、手電筒、小收音機、哨子。 A

  A、對 B、錯

  38、人們在避震“自救瞬間”的首先選擇的是先保護胸部。 B

  A、對 B、錯

  39、地震時,在街上行走的人應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迅速離開電線杆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A

  A、對 B、錯

  40、1994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10月的第三個星期二定為國際減災日。 B

  A、對 B、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