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實習的論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建築工程建設速度的加快就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本文在對生態建築學進行基本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生態建築學的自我調節、自然體系以及健康舒適化的三種設計理念,進而從高層建築結構體系設計、空間組合設計以及形態設計等三方面分析了生態建築學運用於高層建築設計中的基本思路,希望能促進生態建築學的不斷推廣使用,完善高層建築設計,充分發揮高層建築的社會經濟效益。

  【關鍵詞】生態建築學;高層建築;設計;理念;思路

  一、引言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嚴峻的資源緊缺和環境汙染問題,就建築行業來說,高層建築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縮短道路、節約建築用地、減少城市建設投資、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高層建築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嚴重的資源能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不僅威脅到建築行業的長期發展程序,更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不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程序。在新時期低碳節能、生態環保、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的號召下,生態建築學應用而生,對於建設節能環保、健康舒適的建築環境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於是筆者就簡要探討了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運用。

  二、生態建築學基本概述

  生態建築學是建立在生態學的基礎上的生態學與建築學相融合的產物,它以自然生態系統為根本前提來構建建築的人工生態系統。具體來說就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築技術科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合理安排並組織建築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係,使建築和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以滿足人們居住生活環境的舒適,使人、建築與自然生態環境之

  間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系統。生態建築學運用於高層建築設計之中,主要是通過將高層建築置於自然環境之中,進而組建成一個建築與生態環境互相作用的生態系統,進而綜合分析建築物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和影響以及高層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的交換。

  生態建築學運用於高層建築設計的目標就是通過採用可迴圈利用或者是可再生的綠色建築材料和能源,減少資源能源浪費,並通過對建築過程中的有毒物質和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降低高層建築建設對自然環境的汙染程度,維持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程序。同時改善高層建築的居住環境,保證建築質量安全,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而又生態安全的住宅環境,從而實現高層建築建設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生態建築學的設計理念

  1、自我調節的設計理念

  通常情況下,高層建築都需要歷經從決策過程→設計過程→建造過程→使用過程→拆除過程這樣一個生命週期,也就是類似自然界生命體從產生到成長到成熟再到衰亡的一個過程。將生態建築學的自我調節設計理念貫徹到高層建築設計之中,其是就是為了實現高層建築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淨化能力,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完善高層建築的整體功能,比如高層建築的通風、溼度、溫度以及採光效果等,同時減少高層建築自身汙染廢棄物的排放,實現高層建築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延長高層建築的生命週期。

  2、自然體系設計理念

  生態建築學中的自然體系設計理念,實際上指的是充分利用建築周邊的自然環境因素,將水、空氣、土壤等外部環境因素與建築物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從而營造一種自然生態的建築環境,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建築裝置,實現節能環保的效果。例如,在高層建築設計中,通過採用太陽能以及沼氣等可再生資源,不僅能節約建築設計在資源能源方面的消耗費用,還能避免環境汙染。當然,還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建築結構設計並結合高新技術手段,充分利用自然光以及自然風等自然資源來實現良好的照明和通風效果,從而創造出自然生態而又節能環保的高層建築環境。

  3、健康舒適化的設計理念

  在高層建築設計中運用健康舒適化的生態建築學設計理念,一方面,需要考慮到建築物建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可以通過選用綠色環保的建築材料,儘量減少具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材料的使用,同時對危害人體健康的電波、輻射以及有毒氣體進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充分發揮建築室內的通風換氣功能,並通過隔熱材料以及保溫牆技術的運用對室內溫度和溼度進行自動調節和控制,而且可以通過利用吸聲材料做好建築物噪音干擾方面的防護措施,當然還需要重視高層建築間距以及整體結構設計,避免出現高層建築間的對視和室內尷尬通視的問題,從而營造一種健康舒適的高層建築環境。

  四、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運用思路分析

  1、高層建築結構體系的生態化

  高層建築結構體系設計需要順應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規律,堅持生態化的基本原則,充分結合建築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比如地質條件、氣候條件以及植被特點等,並綜合考慮高層建築的建設資源和技術等方面的基本條件,協調好建築區域內外部環境關係,對建築結構體系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促進高層建築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2、高層建築空間組合設計的舒適化

  在高層建築空間組合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分析建築庭院空間的利用情況、住宅或者是工作場所的佈局特徵以及整體空間設計的經濟性問題。生態建築學要求高層建築空間組合設計滿足節能和舒適化的需求,對高層建築的空間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割槽、動靜分割槽以及採光、通風和舒適度的環境分割槽。而且要全面考慮高層建築空間組合設計的均勻性和經濟性問題,分析建築空間的熱工效應和環境舒適性。通常情況下,高層建築平面空間佈置以南北朝向為主,同時還要確保高層建築的樓梯、電梯廳以及衛生間等輔助空間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效果以及外部的空間視野。

  3、高層建築形態設計的節能化

  在高層建築形態設計中深入貫徹生態建築學理念,需要堅持資源能源優化利用原則、環境汙染最小化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簡言之就是堅持節能環保原則,建設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築。通過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並結合周邊建築物以及各種交通環保設施的整體佈局,挖掘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新材料,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建築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高層建築建設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損耗以及建築垃圾的排放,從而實現高層建築形態設計的節能化,節約資源的同時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建築學運用於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中順應了自然發展規律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需要我們充分結合高層建築建設外部發展環境以及內部建設基本條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促進高層建築設計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健康舒適而又節能環保的建築環境。

  參考文獻:

  [1]鄒波.對高層建築低碳設計理念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5,11:81.

  [2]探究高層建築綠色設計策略[J].科技資訊,2015,11:70.

  [3]劉惠琦.高層建築設計中綠色建築設計的應用剖析[J].門窗,2015,05:50-51.

  [4]王丹.綠色建築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築設計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

  [5]周峰.高層建築設計中建築節能設計的應用探究[J].門窗,2014,09:70.

  [6]張晉.節能環保背景下高層建築綠色施工技術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0:26.

  篇2

  建築給排水施工的突出問題與改進對策

  引言

  隨著建築事業的蓬勃發展,建築物的規模、高度、結構、功能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些都給建築給排水的施工帶來更大的施工難度和更高的質量要求。由於各種原因,當前建築給排水施工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給排水的施工質量。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給排水施工質量,保障施工安全,是廣大建築企業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普遍關注的課題。

  1目前我國建築給排水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在具體施工問題方面

  給排水施工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有管道滲漏、管道堵塞和水壓不足三個方面。下面對其形成原因逐一說明:

  1.1.1管道滲漏。1管材質量不過關。部分管材存在裂縫、砂眼、螺紋咬合不嚴等質量問題。這些問題外觀上不明顯,難以用肉眼辨識,質檢較難查出,一旦使用這些管材,會後導致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2環境因素影響。目前給排水施工多用塑料管材,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在溫度影響下收縮或膨脹的變形較大,常常會因此導致破損,以致發生滲漏現象。3施工不規範。管道是以正常施工為前提進行設計的,如果沒有嚴格依照施工工藝、操作規程施工,就有可能導致質量問題的發生。

  1.1.2管道堵塞。管道通暢是給排水系統正常執行的基礎要件。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施工人員沒有做好產品保護工作,導致石塊、布條、建築垃圾等進入管道,又沒有及時發現清理,時間一長就會引發管道堵塞現象。管道堵塞輕則影響給排水系統執行效率,重則會使整個系統癱瘓,而投入使用後的管道要進行清理疏通往往成本較高,有的甚至要對建築進行區域性拆除復工,即延長了工期,又造成資金、材料的浪費。

  1.2在施工人員素質方面

  建築施工隊伍人員流動性強,施工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這不僅加大了施工隊伍管理難度,也使得施工質量大受影響。施工人員工作態度不認真,工作熱情不高,施工隨意性大,比如管道位置擺放不當,施工順序前後顛倒等,這些雖然是細節問題,但對於最終施工質量和工程施工進度無疑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1.3在安全管理方面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建築行業由於其生產過程及產品的特殊性,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一向是其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建築的基本組成部分,建築給排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不言而喻,從裝置、人員到施工具體細節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性,必須其實加強安全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安全意識薄弱是給排水行業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施工企業投入更多注意力的是建築的外表,對於建築結構內部,視線難以接觸到的地方就相對放鬆。而給排水工程的絕大部分,管道、閥門等部件都是鋪設安裝在牆壁內部或者角落裡,關注度不高,這就造成了給排水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隱患較多的情況。

  2針對存在問題需採取的改進措施

  建築給排水施工質量,直接關係到建築的服務水平,對使用者工作生活的正常穩定具有重大影響。對於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必須要加以妥善解決並不斷改進施工質量。

  2.1加強管道滲漏預防力度

  一要嚴格執行材料入場檢驗制度,防止採購、使用不合格材料。

  施工人員在使用管材前一定要嚴格仔細檢查管材外觀是否完好,特別是管材介面處的密封情況,安裝施工前必須實施通水試驗,一經發現故障,及時處理。要儘可能地降低材料質量問題對施工質量的影響。二要減小環境因素對管材的影響。對於PPR等對環境溫度敏感易出故障的管材,可採取暗敷的方法降低溫度變化的影響,同時在設計上要加強防範措施,降低管材伸縮的影響。比如以滑動接頭代替固定接頭,釋放管道因伸縮產生的應力。使用自由臂補償也是解決管道熱脹變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自由臂來承擔熱脹發生的變形,避免管道主體因變形產生的應力。在鋪設管道時,要避免管道或管道支座鋪設在未經處理的鬆軟土層上的情況。鬆軟土層容易發生塌陷和凸起,造成地面高度不一致,使管道受力不均,容易發生開裂或破損。三要嚴格遵循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範,杜絕隨意施工,減少管道損害的人為因素。

  2.2做好管道堵塞防治工作

  要避免管道堵塞的發生,最基本的是要做好施工保護工作。一般用布袋等將管道口包好紮緊,用木板將管道井上方開口遮蓋完全,保障管內清潔,防止因異物進入管道導致阻塞情況發生。同時,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使用管材,杜絕管材口徑與設計不符的現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發現管材不符合要求時須立即採取措施,變更設計,保障管道結合緊密。對於發生的管道堵塞情況,要立即查明原因,根據堵塞原因進行相應的處置。如果因為建築垃圾進入管道並無法取出,則要更換相應管道;如果是系統原因導致管道堵塞,應逐層分割槽查詢堵塞位置進而處理;如果管道已經投入使用,應使用專用裝置進行疏通清理。總之,管道堵塞必須要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採取措施儘快解決。在工程全部竣工後,條件允許情況下要對管道進行吹洗處理,做好管道淨化,防止投入使用後異物、雜質隨時間積累,最終導致堵塞情況發生。

  2.3加強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建築給排水施工是個系統工程,僅僅依靠一兩條措施難以保證專案施工質量。要從整體著手,抓好每個環節,進行系統的質量安全管理,才能切實保障建成後的系統執行質量和服務水平。

  第一,堅持實施水壓實驗。給排水工程中大部分處於隱蔽環境,從外部難以直觀判斷系統是否可以正常執行。通過水壓實驗檢測,可以從實踐角度給出可靠明確的結果,準確判斷工程施工質量。在進行實驗時,要儘量按照設計標準設定實驗引數,從而減少質量和安全隱患的發生。

  第二,加強施工監管。施工監理是約束施工行為,減少人為原因導致的施工錯誤,保障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監理人員要充分熟悉設計圖紙、工藝要求、施工標準等檔案內容,瞭解專案目的,深入施工現場,實時監督施工情況,確保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規範和施工流程進行施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杜絕質量和安全隱患。為保障工作質量,每天施工開始前要進行技術交底,使相關人員都對施工任務有清晰準確的掌握,施工操作有的放矢。

  第三,加強施工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從施工工藝、操作規範、安全生產等方面做好施工人員的培訓教育,重要崗位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建立健全生產質量責任制,把施工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目標細化落實到每個人,把個人薪金和工程效益緊密連線起來,可以採用經濟激勵手段調動施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結束語

  給排水系統擔負著城市生產生活淨水供給和廢水的收集排放職能,是城市水資源使用、儲存和管理重要載體。加強給排水施工質量安全管理,對於節約利用水資源和安全用水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施工企業要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全面抓好給排水施工質量管理,嚴格遵循施工規範,對於施工中的常見問題要專門制定措施予以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晏鋼,周巧玲.試論高層民用建築工程給排水設計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J].廣東科技,2009.

  [2]趙楠,劉志強,李娜.建築給排水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及對策[A].2011年中國建築給排水技術高峰論壇會議給排水設計與施工質量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