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校社團人員管理問題與方法

  高校社團是活躍校園文化、增長學生才能才幹的重要陣地,也是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近年來,隨著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人數迅速增加,高校社團組織已進入一個發展的瓶頸期,而這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社團的人員管理問題。本文以重慶理工大學這所地方高等院校為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討社團人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社團人員管理的對策,以推動地方高校社團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1. 地方高校社團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逐漸壯大,高校學生社團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作為一所地方高等院校,重慶理工大學全日制在校學生規模已經達到1.8萬餘人,截至2009年10月,有各類校級社團36個,成員約3200餘人,佔全校學生18%,參加過社團活動的學生佔全校學生約56.7%,該校學生社團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當前我國地方院校社團的基本情況。

  本文以問卷、訪談的形式對該校學生社團的人員管理狀況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105份,其中會員問卷80份,管理人員問卷25份,其中,會員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2.5%,管理人員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2%。

  根據對問卷的統計分析以及與學生社團負責人和部分社團成員訪談的記錄,我們認為地方高校學生社團在人員管理中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1 社團人員管理制度不規範

  1.1.1 近半社團沒有制定“納新”條件及招聘程式

  根據問卷統計結果,重慶理工大學56.52%的社團在納新時都設定了條件,按條件選擇會員;但有43.48%的社團在納新時採用“報名即吸納”的方式,沒有根據社團實際情況制定吸納新成員的標準或條件,沒有對報名人員進行甄選,通常只要是熟人介紹、同專業的師弟師妹、老鄉等都可隨意加入,拉幫結派現象較為嚴重。

  1.1.2 絕大多數社團沒有制定社員發展及培訓規劃

  86.96%的社團沒有幫助社員制訂個性專長髮展規劃,只有13.04%的社團開展了對社員個性專長髮展規劃的指導工作,為社員的個性未來發展進行初步規劃。幾乎所有的社團沒有對社員進行相關培訓。社員缺乏發展規劃,也就會迷失努力的方向,降低參與活動的熱情。沒有進行相關培訓,會延長社員的適應期,影響社員未來的發展。

  1.1.3 大多數社團沒有認真落實管理人員考核制度

  絕大部分社團都制訂了社團管理人員的考核制度和監督制度,但有部分社團沒有開展對社團管理人員的考核工作;對管理人員進行考核的社團,又沒有建立對考核結果的反饋機制,管理人員的工作表現即使被評為不合格,由於沒有進行結果反饋,本人仍然不清楚存在的問題,因此,沒能及時改進不足,未能改善自身績效。此外,我們還發現,仍有17.39%的社團沒有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社團管理人員本身都是學生,沒有管理實踐經驗,如果不進行必要的管理知識的培訓,勢必會影響到對社團的管理效果。

  1.2 社團凝聚力較低

  1.2.1 社員流動率較高

  經調查研究發現,重慶理工大學各社團普遍存在人員流動頻繁現象,社團人員參加社團活動的年限不超過1年的佔82.43%。頻繁的人員流動不利於社團的穩定發展,社團成員之間未能形成緊密聯絡,從而不利於社團人員的有效管理。

  1.2.2 社員的活動參與率較低

  經調查,社團活動參與率在30-50%的社員的人數,佔社團成員總人數的44.59%;社團活動參與率超過了70%的只有18.91%的社員。社員年度平均活動參與率為45.89%。社員的低參與率,減少了社員之間和社員與管理人員之間的的聯絡和溝通,增加了協調的難度和成本,加大了人員管理的難度,影響了社團活動的質量。最為嚴重的是可能引發負面的“馬太效應”,加劇社團人員管理難度。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重慶理工大學社團人員存在這樣的規律性現象:社員活動參與率與時間成反比例,社員流失率與時間成正比例。一到兩個月,社員參與率逐漸降低,社員流失率逐漸加大,凝聚力有所降低;兩個月後社員活動參與率急劇降低、社員流失率迅速增高,凝聚力急劇降低;經過四個月即1個學期後,社員活動參與率降低程度趨緩、社員流失率緩慢增高,凝聚力降低程度趨於緩慢。

  2. 地方高校社團人員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社團活動內容、形式單一

  多數社團只是機械式的重複以前的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缺乏創新,高層次的活動少,只是停留在發傳單、辦講座的層面上,活動無特色,無吸引力,從而影響社團成員積極性,最終導致社團發展停滯不前。調查顯示,會員在社團“有活動都會去”的比例為16.22%,“只有一兩次沒去”的比例33.78%,“偶爾去一兩次”的比例為35.14%,從沒參加過的為14.86%。在問到為何沒去參加活動時,38%的人認為社團活動的質量不高,有33.78%的同學認為社團的活動流於形式。可見,社團活動內容的陳舊性、形式單一沒有新意是影響會員活動參與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2.2 學校對社團缺乏有力支援

  學生社團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支援和指導。地方高校一般都對學生社團給予了一定支援,鼓勵社團發展,但支援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指導。學校政策傾向於學生會,學生會具有在學生綜合測評考核加分和評優的優勢,這就導致了原來在學生社團中的優秀人才轉而加入學生會,或者在社團活動與學生會活動有衝突時,將學生會活動作為首選。81.08%的學生在兩者活動發生衝突時,往往選擇學生會活動。

  2.3 社團監督制約機制缺位

  據不完全統計,52.17%的社團沒有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對會長及副會長等管理人員沒有實行監督制約機制。就目前重慶理工大學社團監督制度建設的實際情況看,儘管監督制度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監督制度也有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但由於這些監督制度只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無法完全落實到位,對管理人員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加之,有些管理人員存在功利主義色彩,缺乏責任心,嚴重破壞了社團的文化氛圍。

  2.4 社團缺乏魅力型核心成員

  學生社團作為一個非正式組織,社團的組織機構鬆散,對會員的約束力有限,其運作更多的是依賴核心成員自身的能力、責任心、專業水平和人格魅力。那些規模較大,較有影響力的社團,都具有幾個魅力型領導者,他們的專業技能、工作態度、交際能力、管理經驗深深的影響著每一位會員。據瞭解,近半數學生把社團領導者是否具有個性魅力作為自己加入該社團的一個標準。有60.81%的社員是因為在社團人際關係緊張而離開社團,有47.3%的社員是因為不喜歡領導者的風格而脫離社團。可見,社團是否具有魅力型核心成員對吸引會員積極參與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些社團前幾年還紅紅火火,卻突然間銷聲匿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團魅力型核心成員的離開。

  3. 地方高校社團人員管理的對策

  地方高校社團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但是地方高校社團與部屬高校相比,在人員管理方面還存在嚴重的不足。我們應該借鑑部屬高校社團人員管理的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逐步完善社團人員管理制度。

  3.1 改善社團外部環境

  人的行為是個性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即B=fP·EB表示行為;P表示個性;E表示環境。換言之,社團及其會員的行為是會員的個性和學校創設的環境的函式f。可見,學校環境直接影響著社團人員的行為和管理效率,所以我們將改善學校環境作為改善社團人員管理的重要要素。

  3.1.1 學校應在硬體方面對學生社團給予大力支援

  學校應該從經費、場地、裝置等方面給予對社團活動給予大力支援,為社團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同時,學校應切實提高社團地位,將學生社團組織與社團活動納入學校教育與教學的整體規劃中,對社團安排相應的指導教師,並對指導教師進行培訓以及考核,使其充分發揮好對社團的指導作用。

  3.1.2 校團委要加強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

  校團委是指導社團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團評估體系和社團管理人員考核系統,對主要社團幹部實行定期考核,務必要杜絕考核不嚴、評估不公正現象。建立完善的利益導向體系,要定期對錶現優秀的學生社團、工作出色的社團管理人員、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和優秀的指導教師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鼓勵學生積極投入社團工作,鼓勵社員個性專長髮展。要徹底改變學生“社團無用論”、“社團低人一等”和“只有學生會才能鍛鍊人”等錯誤思想和片面觀念,營造“人人用社團鍛鍊自己、發展自己”的校園氛圍。

  3.2 不斷豐富社團活動的內容及形式

  地方高校的社團普遍存在著活動較少、多數質量不高、參與不廣、影響不大等問題。為了樹立社團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社團就要避免“為活動而辦活動”的短期行為,要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內容上要注重創新,以校園先進文化指導,更多地體現時代生活需要。在形式上要多樣化,儘量貼近校園、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此外,學生社團還要不斷拓展活動範圍,走出校園,邁向社會。

  3.3 培育優秀社團文化

  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構建高校和諧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大學文化品位的體現。學生社團文化是社團在長期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並且為社團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社團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和行為規範的總和。我們認為,優秀的社團文化應該特別注重創新。創新是生命的源泉,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學生社團只有不斷進行活動內容、形式的創新才能增強對廣大學生的吸引力,增強自身的凝聚力,使社團不斷走向成熟和壯大。

  3.4 提高社團管理者的素質

  沒有不好的組織,只有不好的管理者。社團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是社團管理成敗的關鍵因素。一是選拔優秀的管理者。建立科學的選拔制度,以德才兼備、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為標準,堅持民主集中制,選拔優秀的管理者。二是建立有效的培訓制度。通過崗前培訓和定期培訓,從專項技能、實踐能力、管理技能等方面對管理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強化管理者技能。三是強化自我管理意識。樹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思想,以情感人,以心聚人,通過自我管理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四是管理者要不斷學習。管理者要自覺參加教育培訓,努力學習,將所學的管理知識運用於社團管理實踐,利用自身魅力帶動和影響社團整體積極健康發展。

  3.5 規範社團人員管理工作

  學生社團要做好人員規劃、選擇性納新、社員培訓、社員發展規劃以及考核獎勵等工作。在納新時要制定人員招聘計劃和條件,根據自身實際,確定納新人數,改變“人多就是大”的錯誤認識。要創造機會培訓有潛力的社員,進行接班人開發與培養,防止管理人員的斷層。在考核方面,要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對社員實行定期考核制,並及時反饋,獎勵優秀,一般不懲罰,以促進競爭。

  學生社團也只有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才能加強內部管理,營造和諧氛圍,使社團管理更加規範。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方高校學生社團必將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高校學生乃至全社會的目光,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