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論文

  音樂是學校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課程,而小學音樂教學則是整個音樂教育的起始階段,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策略

  【內容摘要】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基礎音樂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大多數中小學音樂教師侷限於教會學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節奏能力的訓練。節奏訓練是音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給學生打下紮實的音樂基礎,從而使中小學音樂教學得以高質量的開展。文章分析了節奏訓練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與開展情況,並提出了幾點節奏訓練的策略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策略

  節奏為音樂的重要表現要素。瑞士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提出:音樂教育的前提是通過節奏運動喚起人的音樂本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與敏捷反應能力。①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也表明,需從節奏著手展開音樂教育,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節奏訓練在音樂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一、節奏訓練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與開展情況

  節奏存在於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簡單來說,一切運動著的事物在時間上的規範,統稱為節奏。無論是佇列步伐、人的心跳,還是機械運轉、生產流程等均有著自己的節奏。可見,節奏為音樂的骨骼。奧爾夫就曾經說過:“音樂構成的首要要素即為節奏,而非旋律。”中小學音樂教育為音樂教育的初級階段,而節奏教學屬於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節奏感,還能增強其對樂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賞能力與分析能力。節奏學習的進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科學、正確的節奏訓練能夠確保中小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多音樂知識。②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受重視程度不夠,存在較多弊端,如整個訓練過於程式化,多是通過拍手、讀譜的方式來完成,訓練方法單一、學習內容枯燥。此外,音樂課堂上節奏訓練的時間較少。音樂本就源於生活,源於自然,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但音樂課堂上長時間枯燥的節奏訓練已脫離了生活。節奏訓練如果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將不利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違背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宗旨。

  二、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策略

  一利用語言完成節奏訓練

  中小學生年齡較小,更願意去記憶一些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東西,而童謠是他們從小就接觸的音樂,非常易於記憶,通過童謠來展開節奏訓練,對學生而言是相當有效的訓練方式。

  二利用樂器演奏完成節奏訓練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擊打、吹奏樂器的方式來感受節奏,從而完成節奏訓練。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感受樂器的聲音長音、短音,或清脆、渾厚的聲音等,並學習碰鈴、響板、三角鐵、沙錘等打擊樂的節奏;讓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充分發揮想象力,甚至引導其自制打擊樂器。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鐵桶等,引導學生去感受與創作節奏。

  三結合生活中的聲音完成節奏訓練

  音樂作品中的很多節奏均是音樂家從自然界與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地喚起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存的節奏,如體育課上跑步的“一二一”節奏聲、青蛙叫的“呱呱”聲、鐘擺的“滴答”聲等,生活中的這些聲音也有助於完成學生的節奏感訓練。此外,節奏模仿訓練法是中小學音樂課堂節奏訓練的常用教學方法。讓學生想象和模仿這些聲音,如汽車鳴喇叭的聲音、公雞打鳴的聲音、火車呼嘯而過的聲音、敲門聲,以及下雨時的滴答聲等,這些都能夠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節奏,並且有助於提升節奏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速度變化完成節奏訓練

  節奏為樂音中長短變化與輕重變化的一種形式。因此,節奏訓練需與速度訓練有機結合,方可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如譜例2,若要使節奏、拍子與拍號不變,速度再加快一倍,將會出現譜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將會出現譜例4的節奏效果。

  三、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的注意事項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其能夠輕鬆地學習音樂知識。因此,中小學生音樂課堂上的節奏訓練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應注意節奏訓練的頻率。教師要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與運用節奏,在訓練過程中,每次訓練時間不能過長,但應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多次反覆訓練,並堅持“課上練、下課也練”的原則,久而久之,就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並提高其音樂欣賞的能力。第二,節奏訓練應多樣化。中小學生受年齡、性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對於枯燥的學習形式很容易感到厭倦,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手段來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讓內容更形象、生動。

  四、結語

  總之,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學好音樂非常重要。節奏訓練作為音樂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應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節奏訓練內容。教師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讓學生在唱、玩、說、動的過程中去體驗、感知節奏與音樂之間的關係,最終通過高質量的節奏訓練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提高其創作節奏的能力。

  範文二: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利弊分析

  [摘要]現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日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音樂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增加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率也明顯提高。但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一直受到很大的爭議。本文主要討論在中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利弊,通過對利弊的分析,總結出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正確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從而達到正確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

  [關鍵詞]音樂教學;多媒體;中小學;利弊

  隨著我國的計算機應用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影響了現在的教學方法,並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大大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稱讚。現在的教學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筆,而是用電腦上影像和圖片來進行展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領域的深刻的變革,多媒體中教學的應用嚴重影響著現在的學生教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兩面性,應用適當會提高教學的質量,應用不當會誤導學生,使學生學不到書本上的知識,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體技術而使中小學生學不到書上的基礎知識。

  一、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優勢

  在中小學生的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增加了學習的趣味和提高了學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比較發散,如果音樂課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單純的講述,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和音樂本身的真諦。音樂課上,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音樂和圖片,會增加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給課堂增加很多的生機和活力。多媒體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生動的影像,這樣也可以增加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記憶力。多媒體的應用增加了學生的視野,在多媒體上老師放入課件裡的知識可以是多種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師只能用粉筆大致地描繪出想要表達的意思,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閱歷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難理解老師的意思。但是老師如果很好的應用多媒體,容易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老師所要表達的教學內容,有助於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多媒體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進行啟發,把要學習的知識形象化,不需要老師費力地講解,學生容易理解書上書面化的知識點,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做課件的過程中老師要找很多的資料,會發現許多學生和老師自己沒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識,這樣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相應的知識點應多做介紹,介紹的知識是多方面的,學生得到的知識將更加全面,從而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範圍。

  二、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缺陷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過度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能明顯的退化,老師也養成了一種惰性。學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是把上課當成了一場娛樂。上課並沒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過度的關注多媒體的內容,會忽略學生上課的狀態,而學生過度的關注多媒體上有趣的內容,會忽略老師要講解的重點內容。老師和學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電腦上,因此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老師做的課件主要是老師的思想,並沒有學生的思維,學生只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缺乏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被動的接受知識,對學生思維能力也有不好的影響。多媒體的操作速度比較快速,可能學生還沒有注意上一個課件的內容,老師就已經講解過去了,當然學生也不能及時的做筆記。但是用在黑板的講課中,老師講的內容不會擦掉,學生不懂的知識,會再次提問老師,或者有時間做筆記。多媒體的講課中,學生當時的記憶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記錄下來,對以後的複習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體課堂會使學生一味地追求課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學習基礎知識,中小學生的學習要打好基礎,這樣才能為以後的學習有好的鋪墊。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有利因素,儘量避免其不利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不能一味的講解自己做的課件上的知識,要經常提問學生增加他們的思考能力,提問是否知道有關所學習的知識的內容。多媒體課件只是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並不能在教學中佔很大的位置,在遇到書本中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利用多媒體增加學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書本中的重點。老師在播放課件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講解的課件上,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音樂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結合的藝術,不能單純靠老師對於基礎知識的講解,也需要對聽覺的刺激,上音樂課的過程中,有效地應用課件,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必須的。但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不能盲目,不能單純地依賴科學技術,尤其是教學,學生和老師佔非常大的比重,多媒體是不能代替學生和老師的位置的。多媒體應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這樣才能發揮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曹眾,郭聲健.突出“以學生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樂課程及評估指引》[J].課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學軍.合唱———音樂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助推劑[J].音樂天地,200908.

  [3]劉敏.鋼琴學習者生涯發展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08.

  [4]姚海燕.流行音樂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10.

  [5]吳世學.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及其提升[D].華中師範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