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前教育的分析論文

  學前教育指的是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所接受的一切形式的教育。一般指的是3-6歲兒童在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所接受的正規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國學前教育價值的分析》

  摘要: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得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從價值哲學的角度分析學前教育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價值 學前教育 問題 策略

  一、概念界定

  在我國哲學界,對價值的定義有著多種理解,總的來說,對其定義為:價值是人的需要與滿足需要的物件之間的關係,是主客體之間的一種現實關係,是客體屬性和主體需要之間的現實關係,它表示客體屬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滿足主體的需要。簡而言之,價值就是客體對主體需求的滿足。

  學前教育指的是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所接受的一切形式的教育。本文所指的學前教育是3-6歲兒童在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所接受的正規教育。學前教育價值的哲學屬性,就是站在哲學的高度來認識學前教育的價值。一般認為,學前教育價值是學前教育滿足人們需要的關係屬性,即學前教育機構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滿足及作用。

  二、我國學前教育的價值存在的誤區

  1. 幼兒園數量與年俱增,質量缺乏關注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作為啟蒙階段的學前教育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幼兒園的數量與年俱增,普及學前教育的腳步已邁向農村地區。硬性指標呈上升趨勢,但是學前教育的質量不僅僅看的是幼兒園的數量,而是我們的祖國未來的花朵在幼兒園裡接受怎樣的教育。現實是教師對幼兒單向要求與講述過多,對兒童內心想法的傾聽關注程度較低,與兒童的情感交流遠遠不夠。質量的低下導致學前教育很難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2. 缺乏對幼兒的個性的重視

  兒童在發展中存在差異性即個性,所謂個性是個體在其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穩定而又獨特的心理特徵。在幼兒園的教學中,一個班級有二三十個學生,教師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差異。在幼兒園裡,教育者根據固定的教學大綱,整齊劃一的進行教學,沒有從兒童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對兒童進行統一起點的教學。壓制了兒童的個性,使得兒童沒有個性、沒有創造性。3. 過於重視對幼兒智育的培養

  我國的教育事業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每個人的道德發展水平是很難衡量的,美育和體育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唯有智育可以通過測量。大部分學校都將智育放在首要位置。學前教育也不例外。教師和家長將對孩子的智力培養給予很大的關注,忽視了孩子的道德品質以及身體素質和行為方式的發展。研究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性格、情感、態度雛形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良好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智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們學習的唯一目的。

  4. 賞識教育的泛濫

  賞識教育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但是在教育者說這個孩子是第一名的時候,意味著其它孩子就是二三四五名,在某件事情上不如這個被老師“賞識”的孩子了。這樣的話語不是在鼓勵孩子,而是在刺激孩子,從小就出動孩子與別人競爭的那根神經,很容易導致孩子一味的超越別人,而不是超越自己,忽視了教育目的中最為本質的東西,即教育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素質的提高。賞識言語的泛濫,不論孩子做什麼都賞識,使得孩子從小就在謊言中成長,那麼賞識教育完全失去了它的本質,其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

  三、學前教育價值的應然性

  1. 對學前教育機構的質量給予更高的關注

  學前教育機構在數量不斷提升的同時,更應關注其教學的質量。教育機構應為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兒童的物質精神需要得到相應的滿足;教育機構應為兒童配備合格的師資隊伍,教師水平的高低與兒童發展直接相關;相關部門應積落實《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建立幼兒園督導制度,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範辦園行為”,以完善對與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

  2.學前教育的根基是天性

  天性是人自身的自然本性,因而尊崇天性,就意味著看重人的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就意味著尊重自然、崇個性、尚自由。教育應當是為人的,應當以人為目的、以人為中心,教育應當合乎人的要求。人為的東西必須是為人的,必須以人為目的,必須符合人的需要和人的福祉。兒童是人,兒童期是人類個體生命週期中的起始部分,所以學前教育的目的、學前教育的藍圖、學前教育對兒童的期待,應當符合人的天性。

  3.重視學前教育的自然性

  盧梭在《愛彌爾》中寫道:“教育是隨生命的開始而開始的,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學生,不過他不是老師的學生,而是大自然的學生罷了,老師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進行研究,防止別人阻礙它對孩子的關心。”學前教育機構不僅要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還應重視兒童的興趣愛好,給兒童以誘導和啟蒙。學習取向的學前教育看到的只能是幼兒的無知,只能把幼兒看做一個帶填充的無知的口袋。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的身心發展處於萌芽狀態,此時教育者應注意培養其道德判斷的標準,重視兒童良好的個人行為和社會品格的形成。而不是一味的重視智力發展。

  4. 適度、合理地對兒童進行賞識教育

  學前教育機構的工作者應真正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不能濫用賞識教育言語中儘量少使用第一、第二、最之類的含有與別人比較的詞語,當兒童的行為的確值得表揚時才對其進行表揚、讚許,不能為了迎合兒童的滿足感而一味的賞識;教育工作者應關注兒童的進步以及他為了進步而做出的努力,不要過多的強調兒童聰明等一些先天性占主導地位的因素;教育工作者應及時的賞識,當良好的行為發生時就應當予以表揚。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實然與應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脫節,造成這個脫節的原因很多,筆者不想在文章中贅述。我國的學前教育改革面臨著是以學習為取向還是以成長為取向的抉擇,同時,缺少對學前教育的近代立場、觀念和方法的認識,成為中國學前教育的一大盲點。實現學前教育應然與實然的統一,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教育基本理論之研究》,瞿葆奎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現代兒童教育缺少什麼》,關美紅編著,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中原農民出版社 2008.

  [3]《愛彌兒》[M] .盧梭著,李平漚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4.

  [4]《起跑線上的“輸”與“贏”》,徐衛著,少年兒童研究,2009.

  作者簡介:

  李秀怡1984年9月─,女,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比較教育專業 碩士研究生

  姜君1965年7月─,男,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