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學前教育的研究論文

  理論選擇是比較教育學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比較教育學理論自我完成的重要途徑。比較教育學的跨學科性特徵為比較教育學理論選擇提供了可能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從日劇《全開女孩》簡析日本的幼兒教育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縱觀推動日本經濟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原因,人們幾近一致地認為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催化劑,是日本體系完整、制度完備、投入充足的國民教育。正是由於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舉國上下對於教育的重視,才使得自然資源貧乏的島國,以較高水平的國民 整體素質這一社會資源優勢,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作為啟蒙教育關鍵階段的幼兒園教育,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在日本也將其作為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由於日本不斷地借鑑西方幼兒教育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使其在幼兒教育方面取得較為突出的成績。

  由於沒有出國的條件和經歷,且在網上查到的相關的資料有限又不具體。於是決定通過日劇來簡單剖析日本的幼兒教育。在最近完結的《全開女孩》這部電視劇中,新人女律師若葉,受到了來自於所長的委託,要求幫忙照顧她5歲女兒日向,若葉在幼兒園遇到了家庭婦男的山田草太,草太一直悉心照顧著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哭太郎,各自為了照顧孩子而感到苦惱的兩個人,在不斷地經歷著各自矛盾的過程當中,最終走到了一起。儘管主題不是“幼兒教育”,但卻從中滲示出日本的幼兒教育的現狀。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點來簡析日本的幼兒教育:

  一、教育觀念

  日本的幼兒教育從“全人教育”的角度出發,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將幼兒作為社會的一員,並重視他們的人格與尊嚴,提倡師生關係的平等、融洽和親近,並將這一觀念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夥伴、指導者和幫助者。幼兒園不論開展什麼活動,教師總是一切從幼兒出發,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從日劇《全開女孩》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園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觀念,不只是教授知識,而是培養孩子的認知世界,瞭解世界的能力。例如,在電視劇中,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都會給予足夠的理解和重視。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從不輕易否定孩子的意見,也從不會有乏味的說教和嚴厲的批評。

  二、教育環境

  日本幼兒園的環境優美、整潔,環境佈置充滿童趣。特別是促進幼兒大肌肉發展的各種攀登架、轉椅、單雙杆、鞦韆等琳琅滿目,幼兒的鑽、爬、跳、跑、平衡等動作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且幼兒園戶外基本是沙地,消除了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日本幼兒園最大的特點是簡樸。日本幼兒園找不到現代化的裝置和琳琅滿目的高檔玩具,這與日本先進發達的科技社會似乎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也體現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形成更大的生存壓力,營造“適者生存”的氛圍,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讓孩子受益終生。在《全開女孩》中,夏季經常會有“玩泥大會”,老師會帶領大家換好衣服,並和大家一起玩泥巴,但絕不是簡單的捏,而是互相扔,這個活動非常具有日本的特點。

  三、教育形式

  日本幼兒教育十分注意吸收別國幼兒教育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體系。因此,幼兒每天在園的活動既有一小時左右集體活動,又有三小時左右自由活動,並且真正將遊戲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培養幼兒自由、自決以及同環境和諧一致的生活能力。在《全開女孩》中,“砸西瓜”大會中,每個孩子都有一次機會,蒙上眼睛,拿著一根棍子,被老師轉了幾圈後,根據大家的提示,走向西瓜並砸中它,沒有砸中的小朋友還會被懲罰說出自己的祕密。哭太郎還超可愛的向日向表白了呢!最後,在大家的要求下,草太和若葉也加入其中,沒砸中西瓜卻打中了草太。類似的遊戲,在日本的幼兒園中很普遍,這也是與同齡人和諧相處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教育方法

  日本十分重視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學中鼓勵幼兒提出問題,重視幼兒操作與實踐,不強求幼兒一定要怎麼做。教師很少給幼兒出示樣板及範例,而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按自己的意願去做,鼓勵幼兒的獨創精神,重視幼兒的創造性。在《全開女孩》中經常會舉行一些“表演會”什麼的,基本上是全員參加,家長不僅要幫孩子做演出服,還要主席“表演會”,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對孩子們的表演和努力,給予足夠的重視,有些家庭甚至會全員參加,為孩子加油,照相紀念。後來孩子們想養小雞,雖然若葉相當反對,但是園長和老師卻同意了,並藉此機會教會孩子們養小雞的方法,從而引出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從養小雞轉到了感恩教育上。

  六、重視幼兒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

  日本十分重視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家長的參與在幼兒園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的參與包括:家長座談會、家長通訊、家長親職工作坊、親子旅行、親子運動會、親子圖書角、錄影帶借閱計劃及親子教材等等。在《全開女孩》中,其所在的幼兒園,每個月都會有一次“便當日”,為了使孩子們不對每天吃的幼兒園提供的統一配餐,家長必須親手為孩子做一份便當,通常便當的圖案都是一些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這不僅加深了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認同和了解,更促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並且每位家長都需要為孩子做一個類似於成長記錄冊,來記錄孩子的習性和特點等,幼兒園會定期舉行“生活發表會”來讓家長彙報結果,相互交流。

  從《全開女孩》中,我不難發現,日本的幼兒教育遠比中國發展的更成熟、更先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日本教育具有成功的經驗,那就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幼兒教育的就是讓孩子變為社會人,學會認知,做事,合作和生存。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將更為優秀的品德和性格傳遞給孩子。記得有人曾說過:未來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的競爭,核心就是教育和科技的競爭。所以說,教育就是最廉價的國防,從小抓好教育,就等於抓住了強國之本。審視當代中國的幼兒教育,我們還有許多不足與缺陷,這就需要我們虛心學習,爭取儘快為肩負重任的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範文二:比較教育學論文

  關鍵詞:英國高等教育 保障體系 啟示

  第一部分

  保障體系是建立方針和目標並實現這些目標方針的體系,它由一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有關的基本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而構成的整體。根據實施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主體不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可分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外部質量保障體系。

  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指學校內部負責教育的質量保障活動,建立管理體系從而實現連續有效的質量控制和提高質量。內部體系通過成立各種機構委員會,結合工作考核機制、年度財務審計、年度總結與獎懲機制,監督和保障教育質量,通常包括校務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專業教育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顧問***委員會等。

  外部質量保障體系是指學校外部為了對學校教育質量實施連續有效的質量監控所建立的監控體系,通常是由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組成。對於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而言,外部質量保障體系著重強調檢査和監督高的質量,以及保證高等學校對自身質量的管理。

  1、英國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在英國,大學素有學術自由的傳統,各高校負責自身的教育質量。高校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質量保障體系,包括接受來自校外的評估和監督。高校負責審批新課程,檢查指導現行課程的實施,並定期回顧整個教學規劃。一般情況下校委會負責管理學校教學質量和制定學習標準,學術委員會負責學術管理。英國高校主要釆用三種質量控制的方法,一是構建全面的質量管理制度;二是設定機構和管理人員,三是開展學校和學科自評。此外,校外監考員制度的引入和為配合校外評估而進行的學校和學科的自評,也是高校為維持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束要措施。

  2、英國的外部質量保障體系

  目前英國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系統包括政府、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英國政府不直接參與高等教育管理活動,它主要通過立法撥款等方法間接管理。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按照國家有關法等。

  外部質量保障體系是指學校外部為了對學校教育質量實施連續有效的質量監控所建立的監控體系,通常是由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組成。對於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而言,外部質量保障體系著重強調檢査和監督高的質量,以及保證高等學校對自身質量的管理。

  1、英國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在英國,大學素有學術自由的傳統,各高校負責自身的教育質量。高校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質量保障體系,包括接受來自校外的評估和監督。高校負責審批新課程,檢查指導現行課程的實施,並定期回顧整個教學規劃。一般情況下校委會負責管理學校教學質量和制定學習標準,學術委員會負責學術管理。英國高校主要釆用三種質量控制的方法,一是構建全面的質量管理制度;二是設定機構和管理人員,三是開展學校和學科自評。此外,校外監考員制度的引入和為配合校外評估而進行的學校和學科的自評,也是高校為維持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束要措施。

  2、英國的外部質量保障體系

  目前英國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系統包括政府、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英國政府不直接參與高等教育管理活動,它主要通過立法撥款等方法間接管理。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按照國家有關法

  律和政府的政策對高校的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和審計,從而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

  第二部分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三個構成部分在整個體系中各自發揮職能,相互補充,相互監督,為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它已經成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全面的、多樣的、專業的質量保障體系。

  1、參與主體多元化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參與主體是一個相互聯絡的統一體,不僅包括政府和高校、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還有許多評估機構和行業協會,以及其他專業執業資格認證機構以及新聞媒體等。英國政府在高等教 育管理上一直把權利下放給地方政府。英國政府一般並不直接干預高校的管理與發展,總是通過一些非政府性的中介組織去貫徹和執行其政策精神,實現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巨集觀調控功能。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法案、原則問題帶有強制性,非原則問題則起指導作用。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通過高校教 育質量評估為高校劃撥公共撥款,間接引導高校改善和提高教育質量。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為學生、社會相關人士提供高等教育的質量資訊,向他們保證高等教育的服務質量,並幫

  助高校提高教育質量,監督和激勵高校的發展。高校內部自 身保障體系也很完善,通過成立各種委員會負責評估教育質量,邀請教師、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評估,形成一個幵放全面的體系。政府通過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這個中介組織,實現了對高等教育的間接干預和控制。各保障主體在保障和 提高教育質量過程中,根據多元化的質量標準,評估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高校的教育質量,以客觀公平的態度評估各院校,保障各院校的特色發展。高等教育質量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質量保障和提高不是僅由一個或兩個組織就能夠提供和解決的,而是需要來自各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和行動。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多元主體,各盡其職,相互合作,相互監督,確保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的穩定和提高。多元性的質量保障主體是保障英國高等教育質量體系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2、評估的專業性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評估的專業性不僅表現在專業的評估人員,還有專業的評估機構和全面的評估標準。幵展評估活動中,由相關專業人士擔任評估人員,根據一套可行的評估標準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各評估機構經過不斷的發展與調整,在評估機構、評估標準、評估人員等各方面已經堪稱為專業化。不論是評估機構自身功能機構的完善上,還是質量標準與學術標準的權威性上,還是評估程式的嚴謹性上,這些機構都得到了英國社會各界與高等教育領域的認同,甚至得到了

  國際教育界的認可在整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各主體紛紛建立一套專業全面的評估制度。在外部質量保障體系中,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若設有董事會負責質量保障制度的戰略目標及實施。董事會成員中有來自政府機構工作人員、基金委員會成員及社會各界人士,另外還有學生群體和國際人士參與其中。董事會對教育質量和標準負最終責任。在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高校董事會也是最高管理機構,大學學術委員會是負責教育質量保障的主要機構,高校院***系***也設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如院務委員會、教學委員會、教師和學生代表小組和教育發展小組等委員會,負責檢查學科和學位工作中的質量和標準問題,這些機構都是由專業人員擔任評估專家,提供院***系***質量評估報告。整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過程在行政管理的協助下進行。

  3、法律與政策

  英國政府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3年的《羅賓斯報告》對英國高等教育未來20年的發展進行預測和規劃,1964年英國成立了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對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進行質量監控和評估。1983年成立的“學術標準小組”公佈雷諾茲報告,擬定了新的學術標準。1985年英國政府發表高等教育綠皮書,提出改善和保障教育質量的重要性。1987年的高等教育白皮書則正式提出大學應建立一套統一的學術標準稽核體系。《1988年英國教育改革法》提

  出成立大學基金委員會,職業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基金委員會負責非大學體系的撥款和質量評估。1991年的《高等教育一一個新框架》廢除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建立大學和非大學體系,統一標準,成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1992年英國政府公佈《繼續和高等教育法》,1997年3月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成立,1999年高等教育教育署頒佈《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框架一6》,2000年又出版了《學術稽核及執行手冊》。由此可見,英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中的每一個重要環節都有法律政策的支援,而且相關法律政策隨著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的不同而隨時做出調整和改進,以滿足實際情況的需求,有效地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穩定和提高。

  第三部分

  1、質量保障主體功能不完善

  從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來看,政府、高校及社會組織和新聞媒

  體都已成為實施主體。但是,在這一體系中仍是以政府力量為主導因素,控制教

  育質量保障活動。雖然政府也鼓勵社會機構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提出要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