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教育的思修論文

  教育誠信是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和社會誠信的輻射源。誠信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是否具有誠信意識,是否堅信誠信的巨大力量,和教師誠信操守的榜樣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誠信教育與誠信友愛》

  【摘要】教育誠信是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和社會誠信的輻射源。誠信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是否具有誠信意識,是否堅信誠信的巨大力量,和教師誠信操守的榜樣作用。一個講究誠信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講誠信的學生。教師要做到誠信,並善於運用榜樣的力量,去做好育人工作。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作用,是活生生的教育資源。誠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的實施在於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互相協同整合。

  【關鍵詞】教育誠信;誠信友愛;育人環境;優化氛圍

  誠信友愛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立身之本,是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個學校生存、發展和提高辦學品位的需要。而在誠信教育中,教育誠信處於前沿地位,若教育失去誠信,則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誠信品格,整個社會的誠信大廈將難以建立,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現實社會的要求,誠信教育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誠信教育是樹立誠信意識的基礎

  在觀念上提高認識,牢固樹立誠信意識。誠信意識的形成必將成為推動誠信行為的強大動力。不論是誰,如果按所規定的誠信意只去行動時,都會在內心形成一種情緒體驗,一種發自內心的道德義務和責任感。學生的誠信意識越完善,對自己行為的誠信意義理解得越深刻,就會自覺地按正確的誠信規則做事。牢固樹立誠信意識是我們開展誠信教育的首要步驟。

  在內容上立足現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在大學校園,誠信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以思想品德修養課等形式進行的,由於大學教育長時期的封閉性,誠信教育顯得較為抽象。道德必須在實踐中習得並在實踐中得以體現,教師除了指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誠信品質的主要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觀察和認識社會,正確對待誠信的人和學會做誠信的人。誠信教育的關鍵也是實踐。在教師的教育下,學生在實踐交往、處事中養成誠信習慣,同時在實際生活中誠實守信地對人、對事,體現誠信品質。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深切地體會誠信的重要意義,更深切地理解誠信,讓學生在“理論—實踐一再理論一再實踐”的迴圈反覆過程中不斷地加強和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斷地提升誠信品質。也只有這樣,才會取得較好的誠信教育效果。

  在方法上開拓創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在大學德育教育中以第一課堂為基礎,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目前我們的教育方法以灌輸、說教為主,將德育教育視為政治說教,或把德育教育當作知識“傳輸”,忽視情感教育。試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麼會培養出真的情感!沒有真的情感,又怎麼會有誠信呢!顯然,不誠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結出誠信的果實。教師首先必須是誠信的典範,教師的工作以“育人”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誠信。教師在誠信教育中首先能誠信為人、誠信育人。誠信,是一位教師“職業道德”高低的溫度計。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是在課堂,課堂不僅是教育實踐的主要場所,也是師生面對面交流的主要渠道。一個講究誠信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講誠信的學生。教師每天都和學生在一起,教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業務能力、學習水平、工作作風……甚至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將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教師不但要做到“教書有術盡心,育人有方耐心”,而且必須做到既言傳,又身教,成為身教重於言教的典範。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表現最多,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抓住時機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結合教學環節培養誠信品質,就能結合學生特點,把誠信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從而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統一,最終完成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同時要積極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增加誠信教育的效果。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應該注意教育環境的營造,在全員德育的大氛圍下,創設誠信環境,做到環境育誠。

  二、淨化育人環境創造誠信的社會平臺

  “育人環境”是一個廣泛的、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上、整體性、融合性和滲透性。

  一是學校的辦學理念要以誠信為本,它是一個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例如精心規劃設定誠信教育專欄,在教室、寢室和公共場所適當設定誠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園網上設定誠信教育的網站或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中充實誠信教育的內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教益。

  二是營造良好的誠信教育輿論環境。要充分運用廣播、板報、校報、電視、網路等正面輿論引導人,用誠實守信的榜樣鼓舞人,用弄虛作假、欺騙欺詐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別是要利用辯論、討論、思想交流等多種形式,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擺事實講道理,駁斥錯誤的看法和言論,幫助學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認識。

  三是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作用,是活生生的教育資源。我們不但要重視教師的榜樣教育作用,要重視文字的教育教學作用,也要重視校園環境的育人作用。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成長,將會給學生的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精神烙印。優化教室環境是養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創立一個整潔、優美、文明的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環境,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國旗懸掛、教室後牆有班訓、教室有名人名言、圖書角、黑板報、學習園地、衛生角,在走廊樓道懸掛“請使用禮貌用語”等宣傳牌。整個教室範圍比較整潔、清新、優美,好象每個角落都在說話。積極的輿論宣傳,優良、文明的環境薰陶,也更促進了良好公德的養成。

  四是制度有保障,如建立誠信檔案,信用評價指標,信用獎勵機制,信用監督機制等。高校還應充分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網路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資訊資源,使網路成為高校一個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

  誠信教育關注人的完整性與生活的完整性,維護學生的現實生活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道德創造的豐富性。這是誠信教育以人為本的真正內涵。為此,無論我們採用何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信念、養成誠信習慣、實現誠信教育目標,都要以真摯而深厚的“愛”為情感的基礎,同時嚴格要求,激發起學生堅持誠信行為的自覺性。誠信教育要創造出有利於個體道德發展的合乎人性的環境,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開展誠信教育。通過誠信教育,進一步探索大學生道德教育、大學生倫理文化建設的規律和有效途徑。誠信教育,既是立人之本,而最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本。

  參考文獻:

  [1]張理華.現代教育科學論,1997年中冊

  [2]於愛軍,孫文中.班主任培訓教程,香港教育出版社

  [3]張德偉.當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張豔***1976-***,女,山東淄博人,講師,淄博職業學院會計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