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計算機教學的論文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是一種區別於一般性服務活動的特殊行為,其目的一方面在於讓學生學會知識,另一方面在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是指學習,是學習知識的高階思維活動,是主動認知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計算機基礎教學》

  摘 要:本文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路 教學特點 改革 高職計算機 計算機基礎教學論文

  如何在網路化、資訊化的環境下培養學生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呢?這是我們新的研究課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1.網路環境下的高職計算機教學特點

  我們的教學特點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在網路環境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生了變化;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突出學習者的個性化教育;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有利於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手段更先進;互動網路技術的使用。

  2.周絡環境下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網路得到了飛速發展,而我們的教學相對滯後。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下列問題:課程內容陳舊,時代感不強;教學手段、模式單調,教學效率低下,效果不好;考試考核方式改革力度不大。

  3,網路環境下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結合我院及兄弟單位的改革經驗,認為應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3.1 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參照《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指南》的要求,結合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和具體實際情況分專業、分層次設立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先進性和應用性。

  3.2 教學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學方法是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

  3.2.1 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進行直觀教學。多媒體技術支援下的網路環境,提供一種良好的人機互動功能,較好地實現個別化、合作化教學,學生主動參與及自我探究的慾望可以被大大調動起來。高職院校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主觀能動狀態,他們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

  3.2.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探究知識的動力之一,是創造發明的重要源泉。教學中,教師要有效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慾望,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從事學習活動,有效地提高學習能力。

  3.2.3 精講多練。“精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講清課程的要點和基礎知識,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多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學。

  “多練”,即讓學生多上機操作,多給學生訓練的機會,其目的是從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人手,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提高操作的準確性、迅速性、靈活性和協調性。

  3.2.4 任務驅動法。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利用網路環境,創設教學平臺,將教學內容和上機任務、作業放入網上。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再以軟體或知識點作為線索,改用任務為線索,串聯模組,組成教學內容。在這裡,任務的確定、完成、對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成為教學的中心環節。

  3.3 教學模式的改革

  新型教學模式離不開多媒體教室、多媒體網路、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系列資訊化的教學環境和媒體。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站在改革的前列,率先採用新型教學模式,以現代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先進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能力,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3.4 考試考核的改革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技術學科,主要憑試卷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能考核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這種考試方法與素質教育大相徑庭。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3.4.1 邊教邊考:在平時上機操作中,一個章節、一個知識點就進行一次考核。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應出一些應用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找出解決方法,訓練學生掌握應用領域的知識並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4.2 多渠道考核:通過多種方法檢查學生的技能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在校園網路平臺上設定一些學習、對話、軟體釋出等欄目板塊,對參與者加權積分,作為考核總成績的一部分,從而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和資訊的能力。

  3.4.3 改革總評成績的計算方法:期末筆試對一些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考查,這部分可佔總成績的20%,平時考核成績佔30%,平時上機操作佔總成績的50%。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

  3.4.4 以考助教: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等級考試可以高層次地實行教、考分離,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網路環境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有天時地利的優勢,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一優勢,更應該看到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做長期大量的工作。

  篇二

  《論計算機教學》

  【摘要】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它以培養具有創造欲和創新能力的勞動者為目標,以發掘人的創造潛能、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

  【關鍵詞】創新教育;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

  創新精神是人類創造力發展的體現和動力,創新能力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潛能。無論是歷史的變遷,還是今後社會的發展,創新精神無疑都非常重要,特別是為了適應當今科技和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要求,計算機人才更需要創新精神的培養。當今世界各個領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學技術的衝擊,日益成熟的電子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等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造成資訊量劇增,這就要求本世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學識,更要具備獨立接受新資訊、處理新資訊的創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認真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在實習實驗和學習中具有獨立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和實際工作的要求。

  一、優化課堂理論教學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是一種區別於一般性服務活動的特殊行為,其目的一方面在於讓學生學會知識,另一方面在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是指學習,是學習知識的高階思維活動,是主動認知的過程。學習這種思維活動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只有學生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維的狀態下才有可能出成效。這也就決定了“學”必須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傳統的課堂採用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方法單一,難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的學生經常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應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筆者認為,有兩種有效的方法值得探討。第一,開展專題討淪,即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就教學內容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完後,在教師的組織下,各組之間進行討論。第二,適當增加自學內容。自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做好自學內容的選取、方法的指導、問題的引述等工作。自學後教師應及時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總結,對學生在自學中未弄懂的普遍性問題進行講解。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組織自學方法、自學體會交流。實踐表明,這兩種方法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總之,課堂教學應將一些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利於激發學生主動性和能力培養的好方法吸收進來,以實現高等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不是胡思亂想,不是閉門造車。真正的獨到見解,總是在大量吸收前人的知識中發展起來的,任何學問都是逐漸豐富和完善起來的,創新的過程就是知識的積累和昇華。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的特點。教師應結合教材,大膽地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勇於創新不是搞發明創造,而是要敢於獨創新路。所以,只要學生在學習中有點滴新意,就應該加以鼓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PowerPoint教學中,也可以利用VB中的控制元件實現互動介面的設計,使簡報具有動態效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動畫軟體製作、輔助教學軟體製作等課外活動,並把學生完成的優秀作品挑選出來演示和交流。只有課內外融為一體,寓教於樂,才能增加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並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創新能力。

  三、利用計算機網路

  利用計算機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取得理想效果,學生的組織、教師的作用、過程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學生組織方面,要在自願的原則基礎上,注重實現個性化、合作性以及互補性的三者統一。由於計算機網路上的資訊都是以超文字連結的,學生很容易在網上迷航。於是,教師的引導和為學生們提供諮詢服務尤為必要;在過程控制方面,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個性,另一方面又要強調合作精神的培養,控制的原則之一就是如何協調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再者,研究過程的總結、方法的揚棄也是控制的目的之一。在創作過程中,僅提出指導思想、應達成的目標和適當的諮詢或提供部分學習材料。而每位同學要對整個研究課題的策劃、主體結構設計提出自己的方案。在總體結構確定以後,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長承擔其中相應的研究與網頁製作任務。在研究過程中,如:資料收集、子課題的主題與結構設計等等一切都由承擔者自主解決,給予他們高度自主權的同時開展不同階段的檢查與討論。

  四、採用科學的授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樹立科學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我的做法是:用計算機多媒體、大螢幕投影、網路等先進的教育手段代替傳統的粉筆和黑板。在課堂上,我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並著手解決問題,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例如,在講解Photoshop影象設計教程時,首先讓學生熟悉Photoshop介面,瞭解各選單項的功能,再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幫助”選單。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此軟體時,感到困難重重,每進行幾步操作都會遇到新問題,甚至產生牴觸情緒。這時,作為教師就要耐心地指導、鼓勵學生去發現新問題,大膽地引導學生試驗,並提供可行的處理辦法,使學生在操作中總結出規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以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新能力為指導,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要求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充分體現突出高職院校特色,從而發揮高職院校的優勢。為此要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和實踐環節的設計,以及實驗室和實訓平臺的建設。以寬口徑學科教學為基礎,讓學生更多地參加實踐和研究活動,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整體設計、切實落實是十分必要的。實踐教學應占高職院校教學計劃的較大比重,實踐性教學環節應按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設計並組織。還應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對高職學生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的要求,培養模式及口徑不應一成不變。從培養計劃、教學組織與管理到專業建設、課堂教學、考試改革,都要根據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質量要求進行調整和完善,努力實現教學與生產及與學生就業的有機結合。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是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要建構不同於普通高等教育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設計實踐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只注重理論講授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生產實踐,才能切實使學生增強計算機意識,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

  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有關計算機的各門課程,應始終圍繞計算機應用這條主線,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及時瞭解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最新應用狀況和發展水平,使之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其中,培養學生面向實際分析和解決與計算機有關的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綜合處理能力、系統分析設計能力以及實施方案的靈活性、操作的技能技巧,等等。為此,可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採用與工作實際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教學。

  在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應切實安排好上機實習。在課時安排上,要保證上機實習與講課有合適的比例。一般說來,主要課程、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上機實習的課時數應在總課時中佔較大比例。每位主講教師應直接參與上機指導,以便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對上機實習要作出明確安排,每次上機前都應有預習和準備,對實習的目的、任務、內容、流程與要求等,由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實習後,則由學員寫出上機實驗報告。這樣做,既可以避免上機實習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裝置的利用率,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1.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每一節課前給學生布置本課時要完成的任務,用完成這個任務作為動力,驅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目的。

  2.利用技能競賽來強化能力的培養: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使其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利用恰當的契機,對於文字輸入練習這一節,組織一次漢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考試軟體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學生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於冒險挑戰的精神。

  3.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著眼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既要有認知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

  七、結語

  當然,要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關鍵還在於教師素質的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勇於創新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知識的儲備與更新,時刻牢記“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的道理,堅持不懈地學習教育史、教育學、心理學,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學科間的互相學習與溝通,不斷拓寬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領域;要培養嚴謹治學的作風,以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和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去影響學生,從而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