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學畢業論文

  藥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中的珍寶。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存在的問題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討本院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本院門診安全、有效、合理以及經濟地用藥。 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本院門診處方,分析處方用藥情況,統計不合理用藥現狀。 結果 不合理用藥比例為10.11%,不合理用藥型別包括重複用藥、擇藥不當、用法不合理、影響吸收代謝、合用相拮抗、合用增加毒性和不必要合用等。 結論 本院門診用藥存在不少不合理用藥現象,應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以維護患者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 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合用互相拮抗

  據統計,每年因不合理用藥死亡患者約1萬人。因此,不合理用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因素,科學合理地解決不合理用藥已經成為臨床治療刻不容緩的問題[1]。本調查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對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誘發不合理用藥的原因,旨在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有效、合理的臨床用藥環境,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12月本院門診處方中每月隨機抽取1周的處方,每週大約3000張,共計36 000張。

  1.2 方法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不合理用藥分析手冊》、藥品說明書和臨床藥理學知識判定處方用藥是否合理[2],並對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和歸類。

  2 結果

  通過對36 000張處方進行用藥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用藥處方3640張,佔所查處方的10.11%,其中,2750張處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不合理用藥的主要種類包括合用互相拮抗691張、重複用藥475張、合用增加毒性488張、影響吸收代謝326張、藥品使用方法不當359張和擇藥不當289張等表1。

  3 討論

  3.1 合用互相拮抗

  ①克林黴素與阿莫西林合用、林可黴素與頭孢羥氨苄膠囊合用、青黴素與阿奇黴素合用等:以上兩種合用藥物均屬於快速抑菌劑和繁殖期殺菌劑的合用。抗生素合用原則中明確提示,快速抑菌劑和繁殖期殺菌劑合用會導致兩種藥物的藥效減弱[3]。而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克林黴素以及氯黴素等藥物均屬於快速抑菌劑,阿莫西林、頭孢拉定、青黴素、頭孢哌酮、頭孢羥氨苄西林等則屬於繁殖期殺菌劑,因此這些抗生素不能合用。②碳酸氫鈉片與維生素B片、維生素C片合用:由於碳酸氫鈉片為鹼性藥物,可以提高腸道pH值,但是維生素B和維生素C片呈酸性,兩種藥物合用,會導致藥效減弱,削弱療效[4]。③右旋糖酐鐵片和維生素E合用:由於右旋糖酐鐵片為三價鐵離子,能與維生素E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形成醌式化合物,導致藥品無效。④地衣芽胞桿菌膠囊商品名:整腸生和頭孢拉定膠囊合用、雙歧三聯活菌膠囊與頭孢克洛幹混懸劑合用、金雙歧片和諾氟沙星膠囊合用等:由於地衣芽胞桿菌膠囊、雙歧三聯活菌膠囊和金雙歧等藥物中均含有益活菌,如果與抗生素合用,抗生素會抑制或者殺死抑菌活性,因此兩者不宜合用。

  3.2 重複用藥

  ①尼莫地平片與腦力隆膠囊合用、地爾硫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商品名:西比靈合用:這四種藥物都屬於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合用會導致血管的過度擴張,進而產生頭昏、低血壓等不良反應。②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商品名:諾福丁和布洛芬合用:由於兩種藥物均為非甾體類鎮痛消炎藥的緩釋膠囊製劑,合用會加重腸胃不良反應,嚴重者會導致潰瘍[5]。③維生素片和腦力隆膠囊合用:由於腦力隆膠囊中含有維生素B,如果與維生素B6合用則會產生嚴重的周圍神經炎,導致患者出現神經感覺異常、步態不穩、手足麻木等情況。

  3.3 合用增加藥品毒性

  ①阿普唑侖片和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合用:由於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可以提高機體對阿普唑侖片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的反應,因此,要想使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需要停止使用鎮靜安定劑,兩種藥物不能合用。②地高辛、維生素D3碳酸鈣以及氫氯噻嗪三種藥物合用[6]:由於氫氯噻嗪片能夠促進腎臟吸收過多的碳酸鈣,如果合用會導致患者血鈣過高,增強地高辛對心臟的毒性,會適得其反,因此不宜合用。③多索茶鹼、氨茶鹼與羅紅黴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黴素、依諾沙星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合用:由於左氧氟沙星、羅紅黴素、依諾沙星等氟喹諾酮類的抗生素具有抑制茶鹼正常代謝的作用,兩種藥物合用會降低茶鹼的清除率,誘發茶鹼的血藥濃度急劇升高,進而導致中毒,嚴重者會引起死亡。因此,為了避免中毒或者意外情況的發生,兩藥合用時一定要實時監測患者茶鹼的血藥濃度。在實際用藥過程中,一定要減少或者避免這兩種藥物合用。④格列喹酮片商品名:糖適平和左氧氟沙星的合用:格列喹酮片是一種臨床中常用的降糖藥,而左氧氟沙星和降糖藥物合用則會導致患者的血糖失調,增加藥物毒性,因此兩者不宜合用。

  3.4 用法不合理

  ①藥物用法不合理:臨床用藥必須做到藥物劑量的個體化,非甾體類鎮痛消炎藥物一定要按規律服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控制疼痛的作用[7],而雙氯芬酸鈉片不能按時服用,而是什麼時候感到疼痛什麼時候服用。②用藥時間間隔不合理:由於β-內醯胺類的藥物屬於時間依賴型抗生素,主要依靠血藥濃度超過最小抑制濃度的時間,因此頭孢呋辛鈉、青黴素鈉、阿洛西林鈉等β-內醯胺類抗生素在較大劑量下1 d只能用1次;除了頭孢曲松外,其他抗生素的半衰期都比較短,一次較大劑量的給藥並不能確保患者24 h血藥濃度均保持在最低有效濃度以上,不僅抗菌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還有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因此使用這類藥物一定要分多次給藥才能產生最佳的治療效果,並且不容易產生耐藥菌。

  3.5 藥物選擇不合理

  ①嬰幼兒使用氯唑西林鈉:由於氯唑西林鈉能夠產生削弱血清蛋白和膽紅素結合的能力,容易造成黃疸,因此嬰幼兒要慎重使用[8];②高齡並患有慢性便祕的患者長期使用液體石蠟:由於液體石蠟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A、D、K和碳酸鈣等物質的吸收,如果高齡患者長期服用會導致骨質疏鬆症[9]。

  3.6 不必要的合用

  ①克林黴素和阿奇黴素的合用:兩種藥物雖然不屬於同一類的抗生素,但是都能夠和細菌核糖體的50 S亞基發生作用,兩者在同一個靶位上競爭,合用則會削弱抗生素的作用[10];②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頭孢噻肟鈉合用、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和富馬酸阿齊黴素片合用:β-內醯胺類、克林黴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氟喹諾酮類藥物合用並不會產生明顯的相加或者協同作用[11],也不會產生明顯的拮抗作用,但是合用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而且還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不宜合用。

  3.7 影響藥物的吸收代謝

  ①鈣片和維生素E:由於維生素分子結構中的羥基能和鈣片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維生素E-鈣絡合物,影響雙方的吸收,降低藥效,不宜合用[12]。②蒙脫石散劑商品名:肯特令和其他藥物合用:由於蒙脫石散劑是呈層紋狀結構,並以非均勻的電荷分佈,會對內容物產生吸附作用,也對消化道黏膜產生覆蓋作用[13]。如果兩種藥物合用則會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削弱藥物的有效濃度。

  [參考文獻]

  [1] 程民,田玲,江鵬,等.我院門診不合理處方用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1,33:56-57.

  [2] 黃德財,黎聯.處方指標評價系統開發與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9,3220:1777-1779.

  [3] 何建中.我院2008年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2010, 1922:56-57.

  [4] 吳民,朱春梅,劉建紅.我院門診不合理用藥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藥業,2011,202:55-57.

  [5] 季兵,姚東,唐麗鳴,等.我院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1,31:69-70.

  [6] 孫國先.我院門診及急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1,35:3-4.

  [7] 馮雪梅.我院門診處方點評及不合理處方分析[J].當代醫學,2011, 188:40-41.

  [8] 李衛軍.我院門診不合理處方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誌,2011,221:62-63.

  [9] 丘展鋒.我院2010年門診不合理處方情況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2:137-138.

  [10] 塗瓊,吳澄清.我院門診不合理處方分析[J].兒科藥學雜誌,2010,32:126-127.

  [11] 王慶娥.16000張門診處方調查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誌,2011, 94:56-58.

  [12] 鄭金紅.3600張門診處方合理性評價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1, 2414:1823-1827.

  [13] 陳梅,程曙.我院2007年~2009年門診處方評價與合理用藥分析[J].醫學資訊,2011,244:2194-2196.

  篇2

  試論兒科用藥中存在的問題及合理用藥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用藥中存在的不良問題,並結合問題所在探討合理用藥的有效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起,對兒科用藥方面的合理性進行嚴格管制。研究從我院兒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執行用藥規範管制後收治的患兒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物件,設為觀察組,並選取2009年1月~6月未執行用藥規範管制前收治60例患兒設為對照組。通過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對兩組患兒的用藥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現象進行對比。結果經研究,從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以及治療效果等方面進行比較,觀察組明顯優於對照組,且觀察組與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兒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合理應用藥物,對保障藥物治療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兒科用藥;合理性;不良反應;治療效果

  由於兒童年紀過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與成人有明顯出入,如內分泌、神經、肝、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兒童在防禦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較弱,染病概率也較大[1]。此外,因為小兒腎功能仍未完全發育,因此在對於藥物的代謝能力以及排洩能力較弱,所以在治療兒科疾病時,若臨床醫師未指導兒童合理用藥,極易引起藥物副作用、藥源性疾病等。研究通過分析實行用藥控制前後的兒科用藥情況,從而掌握兒科的用藥特徵,確保用藥的合理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①觀察組:本組60例研究物件為兒科於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兒,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兒與27例女性患兒,年齡6個月~12歲,平均為6.88±1.96歲;②對照組:本組60例研究物件為兒科於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兒,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兒與30例女性患兒,年齡6個月~12歲,平均年齡為7.10±1.62歲;經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通過對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比較兩組患兒的用藥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現象的差異情況,分析兒科用藥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觀察組所採用的的用藥合理性管理方法。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在用藥後,觀察患兒有無嘔吐、噁心、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有無肝功能不全的症狀;有無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統症狀;有無皮疹、泌尿系統受損、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狀。

  1.4統計學方法採用t或χ2檢驗兩組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兒科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若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研究,兩組患兒在用藥治療後,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狀,如皮疹、泌尿系統受損、咳嗽、急性腎功能衰竭、肝功能異常以及嘔吐、噁心、腹瀉等不良反應,見表1。

  由表1可看出,觀察組患兒用藥後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上藥物的濫用情況依舊大量存在。因為患兒正處於生長髮育期,患兒的機體生長髮育不完善,對藥物具有遠遠高於成人的敏感性,其藥物依從性也相對較差,不穩定、不規律用藥的情況突出,在臨床的治療方面,臨床醫生常常選擇幾類藥物聯合應用,這樣就使藥物在應用的過程中氾濫存在。濫用藥物對於患者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而藥物間協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許多藥物經由肝腎代謝之後排出,而藥物濫用則會大大增加藥品對肝腎臟器的功能損害。

  3.1兒科用藥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未正確掌握用藥劑量:兒科臨床醫師在選擇用藥劑量時,僅依據自身臨床診斷經驗進行判斷,此為引起用藥不良反應的一個主要原因[2]。小兒的胃酸濃度通常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時間比較長,使腸蠕動缺乏一定的規律,因此在藥物吸收方面較為容易。若臨床醫師未注意到小兒的實際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易引起泌尿系統受損的情況。②濫用藥物:相比起成人,兒童生理上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對於藥物的敏感性較高,相應的對於服用藥物的順從性也較差,常有用藥不穩定的情況,而臨床治療中,多種藥物共同使用的情況較為多見,普遍存在濫用藥物的情況。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激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藥物的濫用。此類情況不僅會導致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還會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③忽視了藥物劑型:貼劑、注射液、栓劑、噴霧劑、顆粒沖劑、口服液、分散片、控釋片、緩釋片等均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藥物劑型。其中,部分劑型若分散使用則會導致治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如緩釋片等。

  3.2 兒科臨床用藥分析

  在臨床用藥不斷進步的環境下,具有耳毒性、發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臨床上的使用頻率逐漸減少,也降低了用藥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率。近幾年,有相關醫學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為3類[3]:①時間依賴類;②濃度依賴類;③時間依賴+濃度依賴類;對於兒科用藥而言,此種分類方法對改變用藥的間隔時間、療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響,成為臨床上無法忽視的問題。抗生素的後效應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屬於抗生素在濃度依賴、時間依賴等方面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抗生素的後效應是指細菌接觸了抗生素後,抗生素中的血清濃度的降低值雖然低於抑菌最低濃度或是消失,但藥物對於微生物仍可維持短時間的抑制效果。對於革蘭陽性細菌而言,臨床上的抗菌藥物通常均具備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後效應,但是多種抗菌藥物中,以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濃度依賴類抗生素的PAE較為可靠。濃度依賴類抗菌藥物的效果由血藥峰濃度值所決定,藥物持續時間對於藥效的影響不明顯。然而,在兒童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現階段兒科用藥中採用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的情況較為少見。對於β-內醯胺類藥物等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藥物峰濃度對於藥效的影響不大,兒科臨床上多是通過控制用藥的間隔時間以及劑量確保用藥合理性。

  3.3用藥管理措施

  從2009年7月起,我院從三個方面入手,嚴格管制兒科的用藥情況:①藥物選擇。在選擇藥物時,若僅使用一種藥物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則不採取聯用其他藥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準確掌握患兒的適應證,若患兒受染情況處於可控制狀態,可通過培養細菌後,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在治療時儘可能使用毒性較低與窄譜的藥物;②劑型選擇。原則上,可通過口服給藥進行治療則儘量避免採用注射治療。積極研製口感較好的藥物,以降低患兒對藥物的排斥性。儘量給予患兒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從而通過縮短用藥時間以及用藥頻率,增強患兒對口服藥物的依從性;③劑量選擇。進行用藥治療前,應指導患兒進行相關檢查,如肝功能、腎功能等方面,從而掌握患兒的機體情況,確保用藥方面的合理性。

  4結論

  隨著臨床用藥的管理強度增加,臨床上的藥物副作用發生率已經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類對於患兒用藥的效率產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臨床上,醫生要認真選擇用藥。而抗生素的後效應則與藥品濃度密切相關。而濃度依賴性藥物的使用會產生較多的併發症,而時間依賴型藥物如β-內醯胺類藥物的臨床作用則主要取決於血與藥物濃度在組織中高於MIC的時間,藥物峰濃度不會對此產生太大的影響。因此臨床上常常遵循著"縮短給藥時間,減小給藥劑量"的原則對患兒進行用藥。

  參考文獻:

  [1]姚冰,潘潔,王遠光,等.兒科用藥現狀與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1:41-44.

  [2]張法.兒科用藥存在的問題與合理用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8:179-180.

  [3]王愛英,竇傳斌.加強合理用藥規範兒科抗生素的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10,8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