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幼兒心理健康論文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等,在這之中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最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幼兒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近年來,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數量有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趨勢,所以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已成為幼兒教育的主題。本文闡述了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了影響幼兒心理髮展的因素,提出了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 教育對策

  現代健康觀認為:健康不僅是在生理方面沒有疾病或發育正常,而且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健康”已突破傳統的單純生理指數,把心理元素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幼兒的早期教育中。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很重要。眾多的研究也表明了3-6歲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若是抓住這個教育的最佳時期,實施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則將有益於終生。

  一、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與行為

  1、心理性問題行為:由於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問題行為。

  1由矛盾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經性行為。如強迫行為、歇斯底里等;2情緒方面的問題行為。如過度焦慮所引起的神經質式的敏感、多慮、害怕、煩躁,過分依賴父母、成人,不能和別的孩子友好相處,甚至有敵對情緒;3性格方面的問題行為。如,性格顯著偏執、愛發脾氣、粗暴、性情反覆無常,或過分膽怯、退縮、孤獨等;4學習智力活動方面的問題行為。智力水平低難於適應學習要求或學習壓力過大而引起的厭學、棄學、逃學等;5活動過度的問題行為。如注意障礙、衝動、多動症等;6習慣性方面的問題行為。厭食、兒童遺尿症、吮吸手指、睡眠失調等。

  2、品德性問題行為:如有的孩子撒謊、講髒話、獨佔玩具,或不遵守遊戲規則,有攻擊行為和破壞行為等。

  二、影響幼兒心理髮展的因素

  1、遺傳因素:遺傳素質是幼兒心理髮展的物質前提,遺傳素質的個別差異為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這種個體差異使有的幼兒容易好動、有的幼兒安靜;有的擅長運動、有的喜歡音樂等。遺傳素質構成了最初的內因,外部刺激與環境影響通過這些遺傳素質才能起作用。

  2、社會環境的變化:隨著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幼兒的心理髮展也在發生變化。居住條件的改善,有利於幼兒的學習和休息,但由於同鄰居小夥伴交往明顯減少,尤其是城市幼兒,活動空間的減少,不可避免地影響他們體質的發育,同時也影響了心理的健康發展。父母工作忙,由爺爺奶奶帶,與孩子的接觸少,造成親子關係冷淡。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小型化,易使幼兒形成性格孤僻、不合群等心理偏差。

  3、家庭教育傾向:家長的“望子成龍”等心態造成對幼兒的期望過高,這種高期望並沒有建立在孩子實際的基礎上,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攀比性,孩子始終處於“高壓”的氛圍之中,家長採用過度教育的方法,如送幼兒進入“藝術學校”、“英語班”等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一週要上五天的興趣班,週末還要補英語、練鋼琴……孩子不堪重負。父母要求孩子嚴格地按照他們規定的路線去發展,固執的態度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易產生孤獨感及其他心理變異現象。

  由於獨生化的社會影響,使得家長對孩子呵護有加,遷就、寵愛孩子,一味地在物質、行動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致使幼兒慾望過大,不能制約自我意願,易產生任性、蠻橫等不良品質。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

  1、自我服務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習慣的養成、生活適應的能力及生活應變能力等;2、自我發展能力。包括:自我的身體、自我的認知能力、自我的表達能力、自我的動手能力等;3、情緒發展能力。包括:分辨基本情緒的能力、情緒情感的表現能力、合理疏洩不良情緒的方法和積極情緒的培養;4、社會交往能力。包括:合作、溝通、分享、等待等;5、自我意識的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6、意志品質教育。包括:自制力、堅持性和勇敢的精神。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優化教育環境,重視感染薰陶: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能對幼兒產生感染和薰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著“無聲勝有聲”的獨特效果。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助於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品質的培養;相反,不良的教育環境,只能使人感到處處受壓抑,導致各種不良品質的形成。因此,創設教育環境的意義就在於有效地掌握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種環境因素,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這些因素,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培養廣泛興趣,轉移不良情緒,教幼兒學會恰當的宣洩:宣洩是指人的不滿情緒、心中的積鬱得到疏散和吐露。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緒宣洩對維護心理健康的價值。他認為當人有情緒時,講出一切來,能夠減輕精神上的症狀。所以,讓幼兒有機會通過言語的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就能減輕他們精神上的壓力,而這種精神壓力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變成精神創傷,一輩子刻印在孩子的心中。

  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的行為是缺乏思考的,衝動性是幼兒行為的主要特點,尤其是嬰兒期和幼兒初期,幼兒的情緒完全表露於外不加以控制和掩飾;到了幼兒晚期,幼兒在對情境經過認真考慮的基礎上可以使情緒表現得比較恰當。但總的說,幼兒對個人情緒宣洩的認識水平和評價水平都不高,因而他們還不能根據場合合理地宣洩情緒,而不正確的宣洩方法對他們的危害也是無處不在的,它會助長急躁不安、倔強、無理取鬧的壞脾氣,在性格方面還會產生自閉症、退縮、缺乏信心等,甚至會造成侵擾其他幼兒,不良的宣洩更會影響他人的生活及集體的規範。可見,幫助幼兒很好的宣洩,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確實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讓幼兒學會合作和分享:良好的同伴關係在於成人如何引導。現在的獨生子女,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什麼都是“我的”,“我要”很霸道,不懂得互相謙讓。因此,成人要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引導幼兒互相謙讓。如教育幼兒要懂得把玩具分給同伴玩,或者和同伴一起玩;同伴之間引起糾紛人時,成人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告訴孩子小朋友在一起是好朋友、好夥伴。

  4、社會、幼兒園、家庭三位一體、密切配合: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援,社群的積極參與將使幼兒教育變得更生動,更富有時代氣息。幼兒園可以與社群合作,直接利用社群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幼兒走進社會大課堂,如:讓幼兒參觀社群中的各種機構、設施、景物、景觀,與社群中的勞動模範、公安人員、醫務人員、警察叔叔共同活動等,社群的文化氛圍、精神文明行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充分挖掘社群的重要資源,多渠道的改善幼兒園較封閉的教育教學活動。幼兒園還可以讓家長來當幼兒園的老師,幼兒有自己的父母當老師會感到很欣慰,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手段。

  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幼兒心理健康的養成不是一個遊戲、一個活動、一個故事就能解決的。要把幼兒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好,這就需要成人堅持不懈地深入研究和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持之以恆,把我們的孩子逐步培養成全面健康發展的新世紀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幼兒心理健康與家庭功能之間關係的研究童旭雷華東師範大學2009-09-01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討李槐青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7-01

  幼兒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二:呵護幼兒的心理健康,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摘要:今日的孩子是明天的太陽,是未來社會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呵護幼小的心靈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孩子的人生打造永固的心靈之壩吧!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

  現在,社會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明顯的關注,而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一般以為幼兒不會有心理上的病,只要給他們吃好、穿好,能讓他們睡好就行了。其實幼兒與我們大人一樣也會有心事和壓力,長時間不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那就會在他們人生成長的起點留下隱患,現在我們看到的關於孩子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說不定就是他們在幼兒時期留下的遺憾。呵護幼兒的心理健康是何等重要的事情呀!那麼怎麼樣進行呵護呢,我想到了兩點,即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首當其衝的事

  時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本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除了注重孩子的吃以外,更注重對孩子知識方面的訓練,一些家長甚至讓2歲孩子認字、記英語單詞。聯合國衛生組織於1948在它的憲章中對健康作過解釋:“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者虛弱現象:”從中不難看出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三方面的結合體。孩子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生存,未來生活充滿挑戰,家長這種急功近利式的做法無益於孩子長遠發展,家長為何不把眼光投注於那些能使孩子終身受用的品質如孩子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上呢?

  二、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長大

  1、讓家庭充滿笑聲。幼兒的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疏洩心理緊張的機制還很差,特別需要感受更多的家庭溫暖。在一個和諧愉快的家庭裡,敬老愛幼,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靠,互相關心、愛護,在困難面前互相鼓勵,這樣的家庭有利於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父母樂觀、鎮靜和愉快的情緒對孩子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家庭需要笑聲,孩子更需要笑聲,孩子在笑聲中成長,就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2、在孩子面前做一個有修養的長輩。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作為家長也有愁苦不堪、傷心哭泣的時候,當家長想宣洩這些消極情緒時要避開孩子,不要隨意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種種不滿和沮喪的情緒,特別是茫然悲觀的態度,更不要把孩子當出氣筒,任意宣洩自己的否定情緒,而應有意識地讓他經常看到你的笑臉,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情。

  三、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放飛心情

  1、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行使主權。由於獨生子女比較多,家中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的事情都是由大人包辦代替的,孩子沒有機會行使自己的權利,他們的童年並不快樂。父母該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懂得怎樣行使自己的決策權。如可以讓5歲的孩子選擇自己想參加的培訓活動,讓6歲的選自己喜歡的衣服等等。隨著孩子的長大,不光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增強了,而且還會自己決定更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快樂情緒的體驗。

  2、擁抱大自然,帶孩子去郊遊。長期把孩子關在家裡,會悶壞了孩子,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到郊外、河畔、和孩子一起去賞花、放風箏,在草地上、田野上奔跑嬉戲。寬暢的大自然環境會把孩子的心也變得寬廣起來,在這裡讓大自然和孩童的心緊緊地擁抱,孩子會樂在其中。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都有著各自的優勢,且是對方所不能替代的。幼兒園又該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我想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1充分利用幼兒教材中的幽默片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我們應注意培養一個樂觀、開朗、心胸豁達的幼兒,使他們始終保持愉悅、從容的心境,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本著這種精神,具有幽默成分的情節散見於幼兒教材中。

  2挖掘童話故事的幽默成分與幼兒一同分享

  在童話故事中有很多幽默的情節。如繪本教學《母雞羅絲去散步》中,狐狸那種處心積慮:從母雞走出雞舍一直偷偷地跟到蜂箱那裡;狐狸想吃母雞時的那種迫不及待;狐狸一路上發生的種種遭遇:踩到釘耙打到臉上,扎進草堆裡,栽到池塘裡,被面粉澆,還被蜜蜂追等情節,而羅絲對她身後發生的這些故事卻一點不知,依然閒庭信步,在強烈的對比顯現了幽默的效果,幼兒聽得很投入,興致很高,這都能引發幼兒的幽默感。

  二、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幼兒最喜歡的是什麼?當然是遊戲了。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幼兒階段“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認為“遊戲活動是兒童的工作”,遊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它是自發的、自願自由自在的,是充滿幻想的。在遊戲中幼兒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內心,盡情顯露內在的潛力,它沒有外在壓力,對兒童來說,遊戲是一種享受。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所以我們要創設遊戲條件,給兒童充足的遊戲時間,戶外遊戲和區域遊戲相結合,讓幼兒無拘無束地玩,在這裡幼兒沒有寫多少字,做多少計算題的壓力,沉浸在一種真正的快樂之中。

  三、結合一日活動培養幼兒的耐挫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挫折是存在的,是痛苦的,但作為主體的人,可以通過適當的刺激去積極應對,戰勝挫折。如在午睡時讓自我服務能力差的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穿脫衣服、鞋等;平時安排一些稍有難度的競賽類遊戲活動;在孩子做錯事時老師進行適當的指責,並在接受譴責的過程中認識錯誤,懂得正確的道理;讓幼兒正確地面對失敗,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在失敗中成長起來。

  今日的孩子是明天的太陽,是未來社會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呵護幼小的心靈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孩子的人生打造永固的心靈之壩吧!

  參考文獻

  1、幼兒心理健康與家庭功能之間關係的研究童旭雷華東師範大學2009-09-01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討李槐青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