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人溝通技巧

  在與老人溝通的時候要扮演好溝通環節中的多重角色,隨機應變,善始善終。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1***扮演好傳送者,啟發式提問,簡明清晰,言行一致的表達:

  ①先開好頭,禮貌打招呼。初次見面需簡單自我介紹。明確要說什麼。若想了解對方感覺及需要,應選擇開放式提問,抓住關鍵詞。如“你感覺怎樣?”“你感覺那不舒服”“你覺得怎樣做會好一些”,如此就可以給對方自由發言的機會,拓寬交談範圍。

  ②要清晰地說,語速相對慢些,語調適中。若對方聽力下降,稍大聲些,或靠近耳邊說。

  ③要言行一致,自己的身體是不會撒謊的,它總是在不由自主的配合著情感及思緒表達,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都會流露出真情實感。心不在焉,一心兩用或全神貫注一看便知。平時不防稍加留意一下自己說話時的肢體表現,就會發現奧妙所在。在老年人面前,你會被看透!人越是處於弱勢時,就會越敏感。交談時應近距離,彎下腰或坐下來,面對面,目光相對交談,視線不要遊走不定,左顧右盼。這樣老年人才會覺得平等、被重視。

  此外,針對有心理障礙或自閉傾向的老年人,要了解其“心結”,花更多時間,用加倍的耐心、愛心去體貼、融化老年人的心,直到開口說話。

  對有語言障礙的老年人,必要時想方設法共同商定替代手段,如利用手勢、文字或圖畫、符號等替代常用言語。

  ***2***扮演好接收者,細心觀察,耐心傾聽:

  接收資訊時,視覺和聽覺擔當主要角色。通過全神貫注地察言觀色,用心聆聽,讀懂對方肢體語言。觀察內容主要包括活力強弱、感情起伏、言行不一致三個方面:

  ①活力強弱:若對方低頭垂肩弓背,動作遲緩拖拉,說話有氣無力,則提示活力較弱。反之,若仰頭挺胸,動作輕快,聲音洪亮,則顯示精力充沛,更易於溝通。

  ②感情起伏:肢體語言可淋漓盡致地展示人類感情,基本表情有六種:高興、悲傷、恐懼、驚訝、憤怒和厭惡。人的各種情緒都會形成以後一股力量,需要得到適度發散和宣洩,自然會通過身體表現出來。人的身體會隨著內心情緒的起伏變化,自動調整面部線條及動作方向,與其情緒的能量形態相呼應。

  高興時,情緒積極向上,能量呈向四周發散型,新陳代謝處於最佳狀態,表現為面色紅潤,眉眼及嘴角上抬,身體輕鬆,仰頭,四肢伸向四周,手舞足蹈。身心功能處於最適的協調狀態,易於萌生博愛的情懷,富有活力,激發創造力。所以,金字塔的設計者必定不是奴隸,而是由一群快樂的人所為,否則,如此結構精緻的作品難以完成。

  悲傷時,情緒消沉低下,能量呈低緩迷亂型,新陳代謝低,表現為面色青白,眉眼及嘴角下拉,身體沉重,低頭,四肢無力下垂,或者身體捲縮,此時,身心功能處於低水平,說話有氣無力,冷漠無慾。

  生氣時,情緒高昂激憤,能量呈向心集中型,新陳代謝快速增加,表現為面色張紅,面部線條向心集中,雙眉緊鎖、雙眼圓睜、咬牙切齒。身心功能處於亢進狀態,具有破壞攻擊性,常會心生怨恨,大聲喊叫、拳打腳踢以宣洩能量。

  此外,應學會分辨溝通中的交通訊號,人們一般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角度、肢體動作來替代言語,表明其反對***紅燈***、徘徊***黃燈***、或可行***綠燈***的態度。我們需時刻留意老年人身心變化,隨機應變。若出現談的不如意或情緒有變時,先用手輕拍對方的手或肩,以安擾其情緒,然後儘快扯開話題。若出現徘徊徵兆時,可耐心等待並適當反饋,如“看上去,你現在有些舉棋不定***或不知所措***呀”。

  ③言行不一致之處:常是問題所在,需進一步弄清真意。如對方眼瞅地面,坐姿禿廢,呈現出心神不定,卻說“我心情很好”,則提示對方希望自己心情很好,但不知該如何是好。

  ***3***扮演好反饋者,把握好聽說節奏,為對方樹一面鏡子:

  ①要注意傳送和接收資訊角色的切換節奏,因為我們大腦在接聽資訊時的思考速度比表述時的速度要快許多,不要隨意插話打斷對方,需保持適度的沉默或停頓,正如“此時無聲勝有聲”,以便讓對方整理好思緒把意思表達充分。

  ②要積極地傾聽,恰似給對方樹起一面鏡子,促進對方自我表達和自我理解。人的任何行為表現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而是有著充分的理由,儘管有些理由並不合情合理。常說“當事者迷”,當專注於某事或某方面,特別是情緒激動或低落時,我們的視野會相對變窄。此時,就需要有人給指點迷津,予以恰當的反饋,包括事件、感情、意義三個層次。

  ③要結好尾:詢問對方還有無什麼需要,告知自己的感受,感謝對方的配合,必要時整理環境,與老年人道別。

  實在不明白或一籌莫展時,就與對方同化,如無論怎麼勸,對方也止不住哭,就與其一起哭,這樣一來,對方反而停下來關注起你。有時暴露自己的弱點,會更易於讓對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