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春天的雨點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春天的雨點》記敘了烏漢娜老師為上課走神的學生達麗瑪補課並護送她回家的事,讚揚了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這位學生的祟高的職業道德。小編在此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春天的雨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春天的雨點》

  達麗瑪坐在教室裡的板凳上,圓溜溜的一雙眼睛正看著老師烏罕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風一起,遊蕩在大草原上:噢,我那雪團似的小羊羔,在撞著羊媽媽的奶頭跪著吃奶呢?我那剛拱出犄角的牛犢兒,又在互相頂架吧?我那黑油油的叭兒狗正在追趕鷹映在地上的影子吧?

  “達麗瑪,這個問題你來回答。”烏罕娜從42雙眼睛裡,發現了達麗瑪這雙溜了號的眼睛。

  達麗瑪站起來,她怎麼能聽到老師提出了什麼問題?她臉羞得紅紅的,低下了頭。

  “放學後你留下來,到辦公室,我為你補這堂課。”

  達麗瑪坐下來,她竭力忍住,才沒讓眼淚掉下來。她多像一隻渴望飛出籠子的小鳥,偏偏還要多關一會兒!

  孩子們活蹦亂跳地背上書包回家了,達麗瑪低著頭走進了辦公室。老師們都下班了,只有烏罕娜一人留下,她讓達麗瑪坐在自己對面,就像是對著42位學生,又開始講起了課。

  達麗瑪聽出來了,老師的嗓子沙啞了。

  達麗瑪看到了,老師的嘴脣發乾了。

  她望著老師善良的面容,認真的表情,心中暗暗發誓:再也不能在課堂上讓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印在了心裡……

  補課完畢,她才看到窗外正飄灑著細細的雨絲。

  “老師,下雨了?”

  “你沒聽見遠處的雷聲嗎?”

  達麗瑪搖搖頭說:“老師,我只聽見您給我補課了。”

  烏罕娜忘記了疲勞,抑制住心中的激動:“哦,達麗瑪……你會學得很好,我放心了……”

  21歲的老師解開蒙古袍衣襟,把10歲的孩子摟在身旁,在綿綿春雨中,送孩子回家。

  “老師,您的傘呢?”

  “前些天,被一個外地的獸醫借走了。”

  “您的一會兒回家,衣服要溼透了……”

  “這雨不大……”

  烏罕娜把達麗瑪送以家門前,扭身走了。達麗瑪摸著自己乾乾的衣服,望著老師細雨中朦朧的背影。她沒答理跑來討好的自己的叭兒狗,沒去看心愛的小羊羔兒,不理睬調皮的小牛犢兒。細雨打溼了達麗瑪的頭髮,她一直望著老師的背影消融在綠濛濛的原野裡。

  綿綿春雨一直下著。第二早晨,烏罕娜推開家門,只見達麗瑪正高高舉著一把鮮紅的雨傘,站在綠茸茸的草上等待著她。看見老師出來了,達麗瑪的笑臉像綻開的花朵。

  春天的雨點兒,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蓬勃的生機,春天的雨點兒,彷彿也落在了烏罕娜和達麗瑪的心裡。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春天的雨點》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能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

  2、解讀描寫烏漢娜老師和達麗瑪的句子,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深情。

  3、初步學會通過解讀人物言行來理解人物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解讀描寫烏漢娜老師的句子,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深情。

  教學過程:

  一、欣賞草原風光,領略草原的博大與美好

  二、初讀課文題目,設定閱讀的懸念與興趣

  1、讀課題,由“春天的雨點”你聯想到了什麼?

  2、這篇課文並非寫春雨,而是寫發生在春天裡的一個故事,但作者為什麼要以“春天的雨點”做課題呢?由“春天的雨點”作者聯想到了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三、自讀課文內容,理順課文的字詞與句子

  1、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詞語讀一讀,想想老師為什麼這樣分類?

  3、瞭解一個人物僅憑這幾個詞語夠嗎?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去了解一個人物?

  四、解讀老師言行,體會老師的關愛與深情

  1、讀課文,找出寫烏漢娜老師的言行的句子,劃下來。

  2、讀好寫烏漢娜老師的言行的句子。

  烏漢娜老師從42雙眼睛裡,發現了達麗瑪的眼睛走了神。

  點撥:從“42”這個數字裡,你感受到了什麼?

  烏漢娜老師讓達麗瑪坐在自己身邊,像對著42位學生,又開始上課了。

  點撥:想象一下,烏漢娜老師對著42位學生會是講課的?現在,烏漢娜老師對著的是達麗瑪一個人,為什麼她還要這樣講課?

  烏漢娜老師忘記了一切疲勞,心頭一陣激動:“哦,達麗瑪……你會學好的,我放心了……”

  點撥:1***烏漢娜老師為什麼而激動?她激動得 ,激動得 ,激動得 。

  2***如果你是烏漢娜老師,你會激動嗎?你會有幾分激動?讀出你的激動。

  3***讓我們一起來再現那個動人的場景,出示對話,表演朗讀。

  “老師,下雨了!”

  “你沒聽見雷聲嗎?”

  達麗瑪搖搖頭。

  “你什麼都沒聽見?”

  “老師,我只聽見您給我講課。”

  烏漢娜老師忘記了一切疲勞,心頭一陣激動:“哦,達麗瑪……你會學好的,我放心了……”

  21歲的烏漢娜老師解開蒙古袍的衣襟,把10歲的達麗瑪摟在身邊。在綿綿的春雨中,她送孩子回到家裡,然後轉身走了。

  點撥:1***為什麼要特別點明21歲、10歲?

  2***“21歲”說明什麼?***烏漢娜老師很年輕,她還是一個姑娘,還沒做過母親***但是,我們來看她的動作,她是怎麼做的?教師表演烏漢娜老師解開蒙古袍的衣襟,把達麗瑪摟在身邊。大家看,烏漢娜老師的動作讓你想到了誰?

  3***引讀:21歲的烏漢娜老師還是一個姑娘,她沒做過母親,但就因為她是老師,所以她能像母親一樣地關心著學生。多麼可親的老師啊,讓我們一起輕輕地深情地朗讀這段話。

  3、小結:現在,你知道烏漢娜老師是怎樣的一位老師了嗎?

  五、佈置作業:

  1、自學:烏漢娜老師為達麗瑪傾注了母親一般的愛,那達麗瑪感受到老師的愛了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2、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解讀描寫達麗瑪的句子,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感恩與深情。

  2、理解課題“春天的雨點”的深刻含義。

  3、聯絡實際,感受身邊的師愛,懂得感恩,懂得回報,並學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點:解讀描寫達麗瑪的句子,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感恩與深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題“春天的雨點”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烏漢娜老師為達麗瑪做了些什麼事?她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二、研讀達麗瑪言行,感受學生的感恩與深情

  1、導語:達麗瑪感受到老師的愛了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找出寫達麗瑪的言行的句子,劃下來。

  2、出示句子,讀一讀,並說說你從哪裡感受到達麗瑪已經感受到了老師的愛。

  達麗瑪望著老師親切的面容,心裡發誓:上課再也不能讓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印在心裡。

  點撥:1***“發誓”,換個詞可以怎麼說?發誓的話要怎樣說?你來試試。

  2***發誓的話說了就要怎樣?達麗瑪做到了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你怎麼理解這個“印”?

  是的,她只聽到老師沙啞的的嗓音,只看到老師發乾的嘴脣,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聲?

  點撥:1***“只”說明什麼?“哪注意到”換句話說就是?

  2***聯絡你的實際,你覺得這可能嗎?為什麼?

  3***可事實就是如此,達麗瑪根本沒注意到雷聲,那是因為她太 了。

  達麗瑪摸著自己乾燥的衣服,倚在門前深情地望著老師的背影在濛濛細雨中遠去……

  1***點撥:“深情地”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請用朗讀表達。

  2***導語:達麗瑪深情地望著老師的背影在濛濛細雨中遠去,她想起了 ,想起了 ,想起了 ,想起了 。

  3***出示句式,訓練說話:此時此刻,達麗瑪心潮起伏,她多想對老師說 。

  三、聯絡生活實際,感受師愛的真實與親切

  1、導語:是啊,達麗瑪倚在門前深情地望著老師的背影在濛濛細雨中遠去,望著,望著,她忽然覺得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也彷彿落在了自己的心裡。

  2、出示句子,齊讀: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彷彿也落在達麗瑪的心裡。

  3、現在你知道作者由春天的雨點聯想到了什麼嗎?***板書:師愛***

  4、老師對學生的愛猶如春天的雨點,也曾落到了你的心上嗎?說說身邊的故事,並寫一個片斷。

  5、交流片斷。

  6、師愛如春雨,落在達麗瑪的心上,達麗瑪像草原上的春草萌發出勃勃生機;師愛如春雨,落在我們的心上,激起我們無盡感恩的漣漪。

  四、回扣課題再讀,昇華師愛的博大與崇高

  1、來,一起再讀課題。說說這一遍讀跟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帶著你的深情和敬意一起讀。

  2、老師的關愛和深情,激動了多少學生的心,無數激動的心又化作了一行行永遠的詩。來,讓我們懷著同樣的深情和敬意讀讀這首詩。

  3、出示詩句,配樂朗誦。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春天的雨點》反思

  《春天的雨點》一文是借春雨向我們講述發生在春天裡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後烏罕娜老師不顧疲勞給她補課,並冒雨將她送回家。達麗瑪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不僅認真聽講,而且在第二天早晨還為老師送去了雨傘。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師生間的真摯感情,引導學生以情引學,情中深學,學後品情。在教學本課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體現。

  1.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從開課的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指名讀課文,到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分角色讀,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合作讀等,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師生間那真摯的情感,悟出之後再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老師對學生的無私而深厚的愛心以及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 本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在朗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積累詞語,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立足課本,著眼課外,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彷彿也落在達麗瑪心裡。”為線索串聯整堂課的教學。並讓組織學生集體交流,通過點撥,使學生懂得前後兩個“春天的雨點”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進而理解課題的雙重含義:它既指大自然裡的雨點兒,同時又用來比喻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

  4.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鼓勵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在學習1—3自然段中,讓學生在自己讀書的基礎上同學間相互提問,然後通過讀書自己解決問題。學習4-6自然段依法進行小組學習。使學生在讀書中養成愛問、會問、善問並能帶著自己的問題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

  5.注意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和個性化評價,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欣賞。

  6.聯絡實際,表達情感。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思考並討論以下問題: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跟達麗瑪相類似的經歷,能給大家說說嗎?學生通過聯絡實際,進一步感受到老師真摯的愛,為擁有這份愛而感到幸福。

  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由於對問題考慮不足,還存在以下問題:

  1.在教學中,抓好重點句的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放但不敢放,沒有特別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上,如:一個句子還沒理解透徹,有學生已轉移到另一個句子時,我怕課堂秩序混亂,一直一句一句分析,課堂調控不夠靈活,指向性比較明顯。

  2.課文的插圖沒有很好地利用。有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寫21歲、10歲”時可以讓學生看看插圖,理解“摟”,就像母親關心孩子,是一種甜蜜的感覺。這樣,能更深地體會文章的內涵。

  3.對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把握不準確,課堂生成沒有充分發揮水平。以致學生的質疑只是為了質疑,使這一環節走過場了,沒有為課堂提供方向。

  4.在安排學生讀時,齊讀過多,個別讀太少,沒有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特色來。在整體感知課文環節中,讓學生每人讀一段,只注重了檢查學生的朗讀而忽視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分角色朗讀不夠到位,氛圍鬆,沖淡了課文所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