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松鼠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松鼠》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小編在此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松鼠》,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松鼠》

  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xùn***良,很討人喜歡。它們雖然有時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動物,常吃的是杏仁、榛***zhēn***子、櫸***jǔ***實和橡慄***lì***。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jiǎo***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lóng***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yīng***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裡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裡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它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只有樹被風颳得太厲害了,才到地上來。在平原地區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們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樹叢裡,只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裡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

  松鼠不愛下水。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duò***。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zhé***伏不動。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裡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裡,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們也常用爪子把雪扒開,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跑。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恨恨聲。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tái***蘚***xiǎn***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著兒女住在裡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xiá***窄,勉***miǎn***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zhuī***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裡。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個。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過了冬就換毛,新換的毛比脫落的毛顏色深些。它們用爪子和牙齒梳理全身的毛,身上總是光光溜溜、乾乾淨淨的。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松鼠》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並嘗試複述。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並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能說說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嗎?

  2.在你喜歡的小動物前面加上一兩個詞語來說說它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

  3.老師也喜歡一種小動物,今天還把它給帶來了***出示松鼠圖片***,同學們喜歡嗎?想了解關於松鼠的知識嗎?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松鼠的文章——《松鼠》。你瞭解松鼠嗎,把你所瞭解的介紹給大家。

  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檢測自學情況

  ***1***出示詞卡,正確讀出詞語:矯健敏捷蟄伏縫隙橡慄

  ***2***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得正確、流利。

  ***3***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教師提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那麼松鼠的樣子有什麼特點,生活上又有哪些習性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

  8、松鼠

  矯 敏 捷 逐 仁 扒 銳 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並嘗試複述。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松鼠》***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

  3.讀完後說一說,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

  三、精讀品悟

  圍繞“小松鼠那麼可愛,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展開談話。隨著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從四個方面組織教學。

  ***一***外形的美麗

  你覺得松鼠哪兒最美?引導學生抓住“玲瓏”“美麗的尾巴”“毛茸茸”等詞語體會松鼠的美麗。

  採用個人讀、賽讀、齊讀三種方法讀出松鼠的美麗以及喜愛之情,之後出示課後填空題,學生填一填,讀一讀,積累語言,瞭解文章的寫作順序。

  ***二***動作的機敏

  此段重點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裡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啟發學生從“只要……就……”“觸動”等詞體會松鼠的機靈。

  引導學生讀出小松鼠的機靈勁兒。

  ***三***搭窩時的聰明

  假如你就是一隻小松鼠,你怎麼向大家介紹搭窩的過程。

  讓學生上臺展示,教師指導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再……然後……”。這樣說,會讓我們很清楚地瞭解松鼠搭窩的過程。

  小結:看來,這些表示先後次序的詞,作用還真不小呢。

  集體讀這部分,進一步認識連詞的作用。

  ***四***吃食時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麼?怎麼吃?讓學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動作。然後圍繞三個“它們”進行教學。

  四、積累運用

  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創造性地介紹自己最可愛的一面。還可以把課外瞭解的知識融合進來。

  教師引導:不光小松鼠可愛,其他小動物也非常可愛。前面大家用一句話說了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現在你能像課文一樣,寫一段話來描繪這種小動物的一個特點嗎?學生練筆,互相交流。

  五、拓展延伸

  課後大家可以辦一張關於動物的手抄報,然後我們可以在學校宣傳欄裡辦一次關於動物的專欄,讓叔叔阿姨們都來看一看,他們一定會聽到我們的心聲——請保護動物。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松鼠》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鬆鼠活動片以及歌曲《小松鼠快長大》,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設計效果很好,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查詢和蒐集資料的能力,我設計了交流資料這一環節,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後,讓學生說一說對松鼠的印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並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

  1、個人思考到教師小結—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後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2、找時間詞,加以運用──讓學生劃出課文中的表示順序的詞,並出示順序詞,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採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並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