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十月育兒知識

  進入十月份,氣候一天天變得乾燥起來,尤其是北方。小寶貝的小手經常摸上去很熱,可並不是發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幼兒發燒“三宜”“三忌”

  1、一宜.宜保持家居空氣流通。眾所周知,散熱,主要是通過對流、傳導和蒸發三種機制,故空氣的流通,有利於散熱降溫。

  2、二宜.宜多飲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後出汗,水分的蒸發,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若出汗較多,應及時擦乾,以防感冒。

  3、三宜.宜選用適當的退熱措施。物理降溫,是利用物理學散熱的對流、傳導、蒸發等原理的退熱方法,安全、簡便而可靠,是首選的退熱措施。譬如開啟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是利用對流原理的一種方法,所有家庭都可採用。那種發熱時不能開窗,不能吹風扇的看法是錯誤的。當然,不能對著病孩吹風扇。根據熱傳導的原理,也可採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區域性面板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溫水拭浴,可可使面板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便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及胸前。當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

  2 、對發熱患兒,還必須注意以下三忌

  1、一忌.忌門窗緊閉,衣著過多。門窗緊閉,不利空氣流通,衣著過多,有礙熱的散發與蒸發,均對退熱無益。

  2、二忌.忌濫用退熱藥。退熱藥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細胞減低、出血、溶血等嚴重反應,多用無益

  3、三忌.忌退熱過快。退熱過快、過猛,可致小兒體液大量丟失,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熱應溫和,不宜操之過急。

  :穿衣篇

  春捂秋凍

  “秋凍”的基本理念就是從秋季開始鍛鍊機體適應嚴寒冬季的能力,秋凍適宜節氣是從立秋到立冬的三個月。

  雖說“春捂秋凍”這個理兒,媽媽們都明白,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要掌握要領,根據寶寶的情況小心衡量哦!

  要領一:掌握氣溫防突變

  “秋凍”的基本理念就是從秋季開始鍛鍊機體適應嚴寒冬季的能力。自然都是隨著氣候變化,耐寒訓練也應循序漸進地實施。然而,當天氣變化反常,氣溫急降時,如果你仍堅持“秋凍”,不給孩子保暖,勢必會傷風感冒,體格差的孩子會發生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所以,家長一定要掌握氣溫變化,及時地給孩子增減衣服,必要時仍需適當保暖,不可一味地“凍!凍!凍!”要根據突變的氣候,靈活掌握。

  要領二:各項引數有指標

  秋凍的時令指標:秋凍適宜節氣是從立秋到立冬的三個月。從初秋開始就讓孩子對冷環境的逐漸適應鍛鍊。

  室內外溫差指標:當室外溫度低於室內2-5攝氏度時,孩子外出不必增加衣服。如果室內外溫差超過7攝氏度,應該及時新增衣服了,否則容易感冒。

  晝夜溫差指標:秋季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溫差小於8攝氏度時,寶寶可以接受耐涼鍛鍊。一旦晝夜溫差>10℃時,就應該給寶寶及時新增衣服了。

  觀察感受指標:如果寶寶面紅、氣喘、煩躁、多汗,表明溫度過高,應降溫減衣;反之,面色發白、手腳發涼、打噴嚏、流鼻涕、起雞皮疙瘩或打寒戰,表示過冷,應添衣加被。

  要領三:不同年齡各有度

  嬰兒入秋後只需單衣薄被,且不要緊包緊裹,衣帶要寬鬆,被褥需輕柔,便於寶寶肢體舒展活動;當室溫降至20℃以下,可穿夾衣,蓋夾被。在同樣的室溫環境中,儘量比大人減少一層衣被,因為孩子代謝旺盛,產熱多。

  2-3歲幼兒秋天宜穿純棉貼身線衣褲,易於吸汗。隨著溫度下降,可單層加衣,不要給孩子穿化纖衣服,因為化纖衣服易產生靜電,它會加重面板的乾燥,而且化纖衣服不透氣。

  3歲以上幼兒活動量增加,秋季更不能穿厚衣、高領上衣,活動時可穿單薄的運動服。

  總之,秋季不要給孩子穿得過於厚實、嚴密,不要過度保暖,使身體容易出汗,那樣反倒容易著涼感冒。

  要領四:體質差異硬指標

  寶寶體質是最重要的指標,即“秋凍”應因人而異。體質較虛弱的小兒不應實施秋凍鍛鍊,有先心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貧血、營養髮育不良、反覆發生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慢性胃腸疾病的幼兒,以及免疫低的小兒,因為他們對氣候比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氣變化大時容易感冒,所以不可以盲目實施秋凍訓練。

  :飲食篇

  1、秋冬寶寶咳嗽食療妙方

  秋天是小兒咳嗽高發的季節,怎麼給生病的孩子做食療是家長很關心的問題。專家表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不同型別的咳嗽在用藥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療的方法也就不同。必須先判斷寶寶是何種咳嗽,再選擇適合的食療方法。

  風寒咳嗽

  如果舌苔是白的,則是風寒咳嗽,說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較稀、白黏,併兼有鼻塞流涕,這時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品。具體方法如下:

  1***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蓋放入鍋中去蒸,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蒸15分鐘即可。餵給孩子喝蒜水,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好,而且方便簡單,孩子也願意喝。

  2***烤橘子

  將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並不斷翻動,烤到橘皮發黑,並從橘子裡冒出熱氣即可。待橘子稍涼一會,剝去橘皮,讓孩子吃溫熱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貢橘,孩子一次可以吃一隻。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溫,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注意:性寒涼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綠豆、螃蟹、蚌肉、田螺、蝸牛、柿子、柚子、香蕉、獼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薺、慈姑、海帶、紫菜、生蘿蔔、茄子、藕、冬瓜、絲瓜等。

  風熱咳嗽

  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黃、紅,則是風熱咳嗽,說明孩子內熱較大,咳嗽的痰黃、稠、不易咳出,並有咽痛,這時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具體方法如下:

  1、梨+冰糖+川貝

  把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核後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貝***川貝要敲碎成末***,把梨放入碗裡,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分兩次給寶寶吃。此方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因為現在的寶寶普遍貪涼,熱了就吹空調,一年四季都在吃寒涼的水果,所以現在患風熱咳嗽的寶寶明顯減少。

  2、還可以給寶寶吃下列食物:

  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熱、化痰、止咳。但寶寶一次只能吃一隻,吃多了肚子會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熱症。

  ③枇杷:性涼,能潤肺化痰止咳。適宜熱性咳嗽吐黃膿痰的寶寶吃。

  ④荸薺:性寒,荸薺水能化痰、清熱。取2-3只荸薺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一碗水,燒5分鐘即可。

  ⑤吃冬瓜煨湯、炒絲瓜、炒藕片、炒苦瓜等,同樣能起到消內熱、祛火、止咳的作用。

  注意: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烏骨雞、魚、蝦、棗、桂圓肉、辣椒、櫻桃、蠶蛹等。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指長期的、反覆發作的慢性咳嗽。或是因感冒發燒引起的咳嗽,雖然感冒發燒的症狀已消失,但咳嗽卻一直好不了。反覆咳嗽的寶寶由於使用消炎藥和止咳藥較多,胃口較差、沒有食慾,舌苔幾乎是白苔。這時家長應注意給孩子吃一些調理脾胃、補腎、補肺氣的食物。具體方法如下:

  1山藥粥

  把山藥去皮,切成小塊放入食品粉碎機內,再加半碗水,將山藥加工成稀糊狀。然後倒入鍋中,邊攪動邊燒開即可。空腹時食用,一碗山藥粥可以分2-3次喂寶寶。山藥健脾胃、補肺氣、益腎精,此方最適合嬰幼兒食用,不但能止咳,還對小兒的厭食、虛汗多、流口水、氣虛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山藥煎煮的時間不宜過久,否則其中所含的澱粉酶就會分解,喪失滋補功效。

  2、核桃+芝麻+紅棗+蜂蜜

  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兩,紅棗半斤,碾碎後放入大碗中攪拌均勻,再放入1飯勺蜂蜜、3飯勺水攪拌均勻。把大碗加蓋,放入大鍋中蒸40分鐘即可。每天早晚給寶寶吃一勺。此方不但能治小兒久咳、支氣管炎、哮喘,對小兒便祕也有效,長期食用能增強寶寶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