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下冊二十九課古詩兩首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課文後面提供的註釋,可以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藉助註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小編在此整理了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課文

  《乞巧》

  作者: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

  作者: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課文教學札記

  網路已經成為教師獲取課程資源最常用的途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網路中下載與詩歌內容相符合的圖片,首先從直覺上讓學生知道詩歌所描述的一些內容,同時,引領學生從形象思維的角度,明白詩歌中提及的地點、人物、時間以及相關的人文背景,從而帶著一些“前在知識”進入到文字的閱讀中。

  如:我在教學《乞巧》一詩時,從網上下載了許多古時女子對月穿針向織女乞取智巧的相關圖片,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畫面之後的感覺和想法,從而從直觀上感受古時人們對七夕節的重視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

  品味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圖片、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乞巧***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裡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年來,老師和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那在你的記憶中,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麼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你可以先說說嗎?

  學習古詩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註釋,還可以向別人請教。那就帶著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吧!***板書課題。***

  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麼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快向字典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夥伴啊!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裡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交流反饋:

  1.彙報讀懂了什麼?瞭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

  2.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當時的情景怎樣?***學生自由說說,藉機理解“碧霄”***

  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能背誦杜甫的《牛郎織女》嗎?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傑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範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3.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讀三、四行。可以看看課後資料袋裡是怎麼說的?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說說對織女瞭解多少啊?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各個都羨慕,羨慕得不得了,它們羨慕什麼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麼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古代家有女孩,總希望她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所以乞巧節又名女兒節出示古詩“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4.想象古人在過乞巧節的心情與情景,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

  反饋

  1.你怎麼知道人很多?

  2.她們穿了多少條紅絲呢?

  3.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再誦讀詩句。

  拓展感悟:

  1.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

  2.同學試背。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哪些同學還蒐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拜新月》、《開元天寶遺事》、《迢迢牽牛星》、《七夕》……***

  第二課時***嫦娥***

  複習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

  體會

  1、根據課前蒐集的資訊資料講故事,體會豐富想象。

  2.從神話故事中,你體會到什麼?***板書:豐富的想象***

  3、其實詩人的想象也挺豐富的。***自由讀詩,體會想象意境***

  自學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這首詩題為嫦娥,卻著墨不多,通篇看到的都是雲天幻景,說說你的所見。***讀句子聯絡註解讀懂字面意思。***

  3、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想到什麼?那麼嫦娥呢?***藉助重點詞語理解嫦娥孤單寂寞的處境***

  4、除了,這渺渺雲天,皎皎河漢,嫦娥還能見著什麼嗎?她最想見的會是什麼呢?***后羿,人間幸福美滿的生活呀。***小結:當她每晚只能看到***學生接讀***“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當她想親人卻又見不到親人,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面對***學生接讀***“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5、她會怎麼想呢?***讓學生反覆吟誦前兩句詩句,感受當時嫦娥徹夜不眠,輾轉反側的處境,想象說話以引出下文理解嫦娥苦悶的心情。***出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她為什麼後悔呢?再次聯絡上文,通篇理解詩句,引起共鳴。***

  6.有感情朗讀詩。

  ***1***生練讀。

  ***2***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7.古人常借詩句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某種心情,你覺得作者借《嫦娥》表達了什麼?***師簡介李商隱:因為政治原因,李商隱的愛情、婚姻生活很是不幸。***藉此理解詩人正是藉助嫦娥的處境來抒發自己的苦悶。再說,我們常把月亮稱為嫦娥,猜想一下,當夜色漸濃,詩人面對當空的一輪皓月會想些什麼呢?***引發學生換位思考,反嚼詩句,深入詩景,體會詩意。***。8、拓展:說不定天上嫦娥的“雲母屏風”此時在作者屋裡就只是***繩床瓦灶,破桌爛凳……***當一燈如豆,夜涼如水時,詩人他***孤單、寂寞***就步出庭院,發出***再誦古詩,反覆品味。涵詠***

  9、同是一輪明月,詩人張九齡會說:*** ***;詩人李白會說:*** ***還有那些詩人也會在明月夜抒發情懷呢?課外再去找找吧。

  10、完成作業。
 

猜你感興趣:

1.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本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

2.人教版

3.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4.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本第二課古詩兩首

5.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