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導學案

  導學案設計作為七年級教師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對教學整個過程實施方案的整體架構與合理預設。為大家整理了七年級生物下冊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教師寄語:

  探索人類起源,開創世界未來。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類起源與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化來的。

  2、嘗試採用對比的方法,比較四種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人類起源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人類的形態特徵,描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3、說出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

  4、認同人類起源與森林古猿。

  教學重點:

  1、人類起源與森林古猿,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

  2、知道人猿同祖,能說出人與猿的相似點

  3、說出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難點:

  採用對比的方法,比較四種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人類起源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人類的形態特徵,描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趣味導讀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按照這本書中的理論,達爾文認為人和動物一樣都是進化而來的。他曾提出人類的祖先與大猩猩和黑猩猩存在親緣關係。當時,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他的觀點,因此人們經常進行人類起源的辯論。最著名的一場辨論是在科學家赫胥黎與威爾伯福斯主教之間進行的。這是1860年6月牛津大學大不列顛會的一次會議上,人們都想聽聽主教對“猴子理論”的譴責。聽眾大都反對達爾文的觀點,但是赫胥黎卻支援達爾文的觀點,因此主教斯文地問他:“請問這位宣稱自己是猴子後裔的先生,您是通過祖父還是通過祖母接受猴子血統的呢?”這時,赫胥黎堅定的說他“寧願要一個可憐的猿猴作為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個運用自己優厚的天賦和巨大影響,卻把嘲諷奚落帶進莊嚴的科學討論辯論會的人作祖先”。對於人類起源,你認為達爾文的觀點正確嗎?收集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在課上與同學們進行一場辯論吧!

  學習過程:

  人類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動物,並且人類也是經過漫長的過程進化而來的,那麼人類是有什麼進化而來的呢?

  一、課前預習:

  ***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19世紀時,進化論的建立者是猿的共同祖先是 。

  2、在距今1200萬年前,森林古猿曾廣泛分佈與非洲、亞洲、歐洲地區,尤其是非洲的

  3、亞洲的直立人是從非洲遷徒過來的屬於***填“觀點”或“事實”***

  二、小組合作探究

  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觀點。

  ***1***人類起源的各種觀點:

  ②、希臘神話認為一切皆從混沌開始,然後混沌生了地神蓋亞。蓋亞被稱為大地之母,她生了眾神,是世界的開始

  ③、在《聖經》中則記載了上帝創世說。

  ④、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學說提到,人類是從森林古猿進化而來。

  三、歸航拾貝:

  通過本節的學習

  你的收穫是什麼?

  你的困惑是什麼?

  四、隨堂檢測:

  1、留在森林裡的古猿進化形成了***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猴 D、類人猿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共同的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長臂猿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

  3、在哺乳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可能是: *** ***

  A、黑猩猩 B、長臂猿 C、獼猴 D、狒狒

  五、學習感悟:

  初中生物中考複習策略淺談

  摘要:

  生物中考是我們生物學科的一次大型考試。教師應採取有效的複習方法,來接受這次檢閱。首先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及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做到“以課標定學”和“以考綱定學”,把握備考方向。其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制定、實施科學周密的複習計劃。

  關鍵詞:

  中考複習;效率;複習計劃;複習方法

  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教過的老師都知道,教學的難度相當大,因為只能把教學定位於授新課與複習課之間,一年時間要把兩年教學任務完成且要有明顯的效果,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如何提高八年級生物課教學效率是擺在每一位生物教師面前的問題。下面談談我校八年級生物備課組的作法:

  1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

  計劃是行動的先導,因此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是非常必要的。根據教學安排,我組的複習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月6—5月20日***歸納知識要點,形成知識網路,以課本教材為主,輔以基礎訓練,再配以近幾年的中考試題集錦加以鞏固;第二階段***5月25日—6月10日***進一步夯實基礎,完成幾份以往幾年各縣質檢卷;第三階段***6月13日—6月20日***學生查漏補缺,落實知識。教師精心選題,學生做最後三份試題。

  2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2.1抓綱務本,突出重點

  重點的確定,一要看內容所佔篇幅,二要看學生理解的難易程度,由此判斷:生物圈中的人﹑綠色植物、生物的生殖發育及遺傳變異等是教學的重點,肯定要讀懂,講透,練足。

  2.2創新方法,增強實效

  俗話說,思想決定方法,方法決定效果。這裡所說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首先說教法。課堂教學是提高質量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講練結合是複習教學的主旋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語言的生動性。在語言的準確性與簡潔性之間融合生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盎然,讓學生從睏倦學習中走出,做到學中樂,樂中學。如“血液”的教學,將紅細胞稱為“無私奉獻者”,將白細胞稱為“勇於獻身者”,將血小板稱為“稱職的防汛工兵”,學生們都露出開心的笑容,且快速記憶。②教具的直觀性。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教學掛圖及實物,通過視覺吸引學生,並易於理解。如教學“血管”時,用上肢直接演示動脈和靜脈流向,兩手相連,形象地展示出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三者之間的關係,學生看得真切,記得牢固。再說學法。首先要給學生學習的時間。我給學生有這樣一個規定“:每課5分鐘,每週晚自習10分鐘。”讓學生有時間去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知識點。其次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初中生物知識需要記憶的成分比較重,理解固然重要,記憶必不可少。對記憶的方法作些指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本人最近幾年的經驗,證明以下幾種方法對於指導學生記憶是非常有效的。舉三種記憶方法:英語﹑拼音記憶法。如“血液成分”中紅細胞程式碼為RBC,白細胞程式碼為WBC,其同類項為BC,第一個字母R﹑W分別為紅細胞﹑白細胞英語單詞的第一個字母,血紅蛋白的程式碼為Hb,分別為拼音“紅”“白”的第一個字母。2、諧音記憶法。微生物中營寄生生活的有細菌﹑真菌﹑病毒,將“細”用“飛白手法”換成“是”,記為“是真病”;微生物中屬於生產者的有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諧音記為“難留肖”,意為姓肖的難以留住。3、配伍記憶法。缺生長激素患侏儒症簡稱為“生侏”;幼年缺甲狀腺激素患呆小症簡稱為“甲呆”,避免了兩類相似病例的混淆,遇到此類題目學生很快能做出判斷。在學習策略的指導方面,我還在學生中試過互測互檢法。學生不拘時間,不拘場合,在業餘相互出題檢測,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尤其要記印象不深的內容,結合別人的回答來記,效果比孤立地看書好幾倍。

  2.3強化訓練,步步提升

  “練”既是檢測的手段,也是鞏固的過程。在第一輪複習中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考綱要求”,並結合用好《雙基優化訓練》,這本配套練習“知識歸納”對學生巨集觀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起了提綱的作用“;中考例題解析”“適應訓練”融基礎性﹑針對性﹑典型性於一體,聚廣度﹑新度﹑深度於一身,緊扣教材,聯絡生活,梯度適中。學生處理練習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走出教材”﹙不看書﹚做有把握的題目;第二步“迴歸教材”查缺補漏,不會做的題目查閱教材後完成;第三步核對答案,糾正錯誤。收閱後對自查自糾做得好學生給予肯定,對出錯率高的題目予以重點講解。第二輪專題複習以“科學探究、識圖解答、強化訓練”為重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回顧,注重前後知識的銜接與照應。習題處理中要關注內容和題型的拓展延伸,考試說明指出“不出舊題”,這就意味著出題的角度是可變的,涉及面會更寬。第三輪查缺補漏,落實知識的訓練之中要加強題型研究。從近幾年試題可以看出,單一題減少,綜合題居多。以下題型值得關注:①.圖表題。這類題目將教材內容抽象化,學生根據圖表內容分析綜合,進而得出結論。如《中考衝刺》P152第16題,此題涉及到肺﹑腎小球﹑組織細胞﹑消化道壁的血液迴圈。②.一個內容多個知識點的綜合。如“骨﹑骨連結﹑骨骼肌在運動系統中的作用依次是﹙﹚”考查了運動系統各部分的功能;如“以下對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收縮狀態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曲肘時收縮﹑舒張;B伸肘時舒張﹑收縮;C立正時兩手自然下垂舒張﹑舒張;D直臂提水時收縮﹑舒張;”此題考查了骨骼肌不同情況下的四種狀況,D項錯誤。③.實驗題。考點無非人物,過程,結論,或用課本知識解釋生物現象。複習中注重了題型變化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才會提高。

  總之,複習教學豐富多彩,複習方法也是靈活多樣。只要教學靈活,科學合理,複習才能事半功倍,衝刺才會後勁十足,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黃智海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生物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1.

  [2]劉達玉.淺談初中生物複習方法和策略,沙洋縣李市中學[M],2010.4.

  [3]王霞.優化訓練重實效,齊河縣第三中學[M],山東,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