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中國式英文

  不少英語學習者發現在交際過程中有時不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別人的情感,會說出鬧不少笑話的chinglish***中國式英語***。怎樣才能避免呢?小編整理了以下幾點供你參考。

  英語學習:經典四招教你避免說中國式英語

  一、要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強調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及其不同表達方式,才能使交際有效。

  如:Jackisagreenhandatdoingthiswork.***傑克做這種工作沒有經驗***這裡greenhand意思是生手、沒有經驗,而不是綠色的手之意。England是個島國,船是重要交通工具,為保養船隻,常用與海水一樣的綠色油漆來漆船。一個不熟練的油漆工,工作時常會雙手粘滿油漆。瞭解了這一背景,greenhand之意就不喻自明。

  又如:Smithcandonothinginthecompanybecauseheisjustasmallpotatothere.***史密斯在這家公司起不了什麼作用,因為他在那裡是個小人物***asmallpotato是小人物之意,而非小土豆的意思。只有瞭解西方文化,才會理解這種修辭的意義。

  二、要學會在適當語言環境中使用適當的語言

  語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用詞。要注意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使用適合上下文的詞,使思想連貫、內容完整。如:在西方,醫生看到病人常問?quot;HowdoyoufeelWhatswrong看到病人臉色不好,會說:Youlookpale.或問:Doyousleepwell而不說:Howareyou***你好嗎?***那是西方人見面時相互寒暄的用法,並不是真的詢問別人的身體狀況。

  當看到好字,就十分自然聯想起英語裡的good或well,但我們更要研究其深層涵義,即在特定語境中好字的內涵和外延,如:

  Putonyourcoatbeforegoingout.***外出前,穿好外衣***

  Tomisayes-person.***湯姆是個好好先生***

  

  

  三、要學會判斷交際時哪些語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

  我們常會給對方提建議,提建議的目的是讓別人接受我們的建議。當然,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建議取決於與對方關係和建議的可行性,但是要避免使用帶有命令口氣的詞語和方式。如:Isgroupsyou***not***todosth.,Youmust/should等,而用婉轉語氣,恰當的語言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方接受建議與否。

  如:Whydontyou?,Whynot?,Youdbetter.Doyouthink?等。

  Whydontyou/Whynotspendmoremoneyonbooks?***為什麼不在書上多花些錢?***

  Youdbetterdoyourhomeworkallbyyourself.***你最好獨立完成作業***

  Dontyouthinksmokingtoomuchisharmfultoyourhealth?***難道你沒有想過抽菸太多有害你的健康嗎?***

  四、要養成用英語來思維英漢兩種語言差異較大,用漢語思維模式來取代英語思維模式,往往會逐字理解、對釋,這種一一對應的錯誤模式違反了英語表達規律。

  如:***錯***Todayisveryclose.***今天天氣很悶***英語語法中表示天氣時間和距離,常用it做主語。

  ***正***Itisveryclosetoday.

  又如:***錯***

  中國式英語的常見寫作和避免方法

  一、語彙的錯誤

  在詞彙方面,中國學生經常出現中式英語,主要有以下幾類:

  1.生搬硬套

  中文講究意境,有時一個字即可表達一種情景,而對應的英文可能卻需要很多的解釋,這是由文化背景的差異所決定的,而學生常把一些英語詞彙短語按漢語習慣字字對應地來翻譯,形成了Chinglish,被學生廣為“傳送”的如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生硬地譯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七上八下”譯為“seven up eight down”,把“不三不四”譯為“no three no four”等等,這些生硬的翻譯,完全沒有按照英語語法規則,而只是用英語單詞對應中文字元,令人啼笑皆非。

  2.選詞不當

  在學習英語一段時間後,學生會有一定的詞彙量累計,由於大部分學生記憶單詞的方式是單個詞語與中文意思的記憶,使得實踐中學生們往往最先想到最基礎的、單個的詞語,而忽略同一中文意思對應的多個英文單詞之間詞義、用法等的差異,形成Chinglish。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名同學在得知“and so on”是“等等”的意思後,造出了“And soon me”的句子,並註釋“等等我”,堪稱中式英語使用的極端例子。另外常見的情況如“今天下午有場球賽”,很多同學會聯想到“Today afternoonhave a match.”生硬之程度,令人無語。

  3.搭配不當

  如第2 點所述,除了選取詞語時會忽略不同英語單詞的意義差別,中國學生也因同樣的原因常常忘記英語是有很多句式和短語來表達中文的某個意思甚至是一個字的,仍以之前提到的“今天下午有場球賽”為例,看到“有”,同學們就會想到“have”,而完全不考慮這個句子中的“有”意思是“發生”,而不是“擁有”,也不容易想起英文當中的there be句型。

  另一種較輕些的狀況是,學生記得有短語可用,但是用到一半又望文生義,這點在介詞、連詞等小詞的選用上尤為明顯。如“他們選舉他為主席”,看到“為”字,同學們就覺得一定要有“as, to”等介詞,甚至會嘗試“on”等完全無關的介詞,這是因為記憶中的片語或詞語印象不夠深刻,尤其是對其跟介詞的搭配沒有把握,只是看到中文當中的“為”便覺得一定要有個詞在這裡,殊不知,這句話只需簡單地譯成“They elected himchairman”。

  二、句法的不當

  這是由於中英兩種語言語法體系的不同而造成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狀況:

  1.反義疑問句回答前後矛盾

  中文對於反義疑問句的回答往往會根據句子的內容而調整變化,甚至常常讓人誤會,不知這回答是針對句子,還是針對實情。如“你不是學生嗎?是的,我不是學生。”“是的”是對句子的肯定,“我不是學生”是實情。中國學生往往將這種習慣延續到英文中來,做出“Aren’t you a student?Yes, I amnot a student.”這樣的句式來。

  2.被動語態、倒裝句式使用少

  由於英語的行文習慣是重要的意義放在句子最前面,修飾或次要的部分放後面,因此,被動句、倒裝句的使用非常之多,這種行文方法與中文是完全相反的,中文常常是越重要的越放後面,因此被動語態,倒裝句式的使用量少,也是中式英語出現的原因。

  ***1***People often consider that time is precious.

  正確表達為:Time is often considered precious.

  ***2***Everybody is strongly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actively.

  正確表達為:Active participation is strongly encouraged.

  ***3***I not only speak very carefully, but I still speak very clearly.

  正確表達為:Not only did I speak very carefully, but very clearly as well.

  三、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如前所述,中式英語是外語學習中不可避免的一種情況,是由於學習者對目標語言的知識缺乏,對語言背後的文化含義、歷史背景等知識的不瞭解而導致的,是在英語學習者中常見的錯誤之一。要避免中式英語,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中英文詞語的生硬對應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出現生搬硬套、選詞不當的原因是學生在記憶單詞時只是生硬地將英文單詞和對其解釋的中文對應起來,並以中文為主要記憶物件,因此在平時的記憶中,要了解單詞深層的含義,注意英文解釋,多種途徑,瞭解單詞真正的含義。

  2.注意片語的和句式的使用

  根據情境,將單詞、表示式與完整的句子一起記憶,達到記憶的“立體化”。

  3.積累正確的表示式

  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減少望文生義的情形,用正確的學習態度,找到對應的正確的英文表達式,不斷積累,從而避免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