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勤勞的議論文作文

  只有勤勞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勤勞才能獲得尊重。下面一起隨小編學習一下描寫勤勞的議論文吧!

  勤勞議論文篇一:

  我的奶奶今年六十多歲,她的身體很硬朗,而且她還很勤勞、能幹。

  奶奶每天一大早起床,就去菜市場買菜,再送我去上學。然後回家洗衣服、收拾屋子。家裡總是被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十一點鐘的時候,奶奶就開始做飯。中午,我和媽媽回到家裡,桌上已經擺著香噴噴的飯菜了。這全是奶奶的功勞啊!

  奶奶最喜歡最拿手的事情就是繡鞋墊。每天下午奶奶閒著沒事的時候,都是坐在窗前繡鞋墊。奶奶總是把鞋墊上的圖案繡的各式各樣。小鳥、花兒、魚繡得都栩栩如生,漂亮極了。我們一大家子人都穿著奶奶繡的鞋墊。

  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雙新鞋,卻沒有合適的鞋墊了。但是第二天早上,我穿鞋的時候卻發現裡面墊著一雙漂亮的新鞋墊。我看奶奶,發現奶奶眼睛紅紅的腫腫的。噢,原來新墊是奶奶熬夜給我做出來的。

  這就是我的奶奶,我很喜歡她。我長大了,也要和奶奶一樣勤勞,一樣愛護家人!

  勤勞議論文篇二:

  “農家農戶以勤勞為本”,這是我的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這種思想在我母親的腦海裡紮了很深很深的根。

  早晨,太陽還沒有出來,我的母親已經洗完了一家人的衣服,燒熟了早飯,早飯還沒有吃完,我的母親就嘮叨著要下地去幹活兒,看我的母親那種架勢,就是不想白白虛度光陰,我的母親真是千言萬語也說不出來的勤勞啊!

  正午的時候,蔚藍的天空中火一樣的太陽掛在空中。真可謂“赤日炎炎似火燒”。母親總是戴著一個斗笠在田地裡鋤草、挖溝、給瓜秧整枝、給雌花授粉等。黃豆般大的汗珠,叭噠叭噠的往土裡滴,她全然不顧,不知熱,不知累,旁若無人,好像沉醉在這美妙的音樂當中,每當我坐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我就深有感觸的想起了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

  晚風徐徐吹來,夜幕就要降臨了,鳥兒也歸巢了,母親也該收工了,母親取下斗笠,用手理理零亂的頭髮,滿是喜悅地往家裡走,回到家裡也不坐坐,前頭廚房裡面燒火,後面豬圈裡餵豬,有人問她累不累,她風趣地說:“不累,這叫打猴拳。”

  晚上的餐桌上母親才有功夫問我,作業做完了沒有,考試打了多少分,稍有不對頭她就要打人了,但手掌舉得很高,落下來總是輕輕的。若我有病,她一眼就看出來了,老是問我想吃什麼東西,還用那長滿了繭的雙手摸我的額頭,生怕我的病拖下去了。

  我的母親不知苦和累的辛勤勞動,她是世界上最平凡最偉大的母親。

  勤勞議論文篇三:

  歲月不饒人,幾年後的春季,因父親年邁,生了一場大病之後,久久不見起色。兒子也不勤於勞作,終日遊手好閒,果園漸漸荒蕪起來,雜草叢生。躺在病榻上的父親看見這種情況,十分焦慮。父親想:再這樣下去,這個家真得要敗了。我必須得想個辦法——以前,我每天給果樹鬆土,施肥,果樹就回長得很健壯。不如``````幾天過去了,父親的病癒發的嚴重,面色蒼白,嘔血不止。他把兒子叫到病榻前,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兒啊,園中`````有```有金——”剛說完,父親便永離人世了。

  兒子見父親逝世,十分悲傷,他跪在病榻前,兩行淚水順著臉頰湧了出來,忽然,他想起了父親臨終前的一句話:“園中有金!”他立即從悲痛中跳了出來,抄起鏟子在泥土中翻動。挖呀挖呀,可是泥土中除了泥土就是石頭,什麼也沒有。他還是不灰心,儘管自己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還是一天天地堅持著。

  不知不覺秋天來臨了,他一無所獲。他非常氣餒,倒在地上。他本想仰望綠水藍天使自己的心情好些。可他沒看到別的,而是鮮嫩欲滴的果實。它們一個個張著笑臉,葡萄`蘋果皆大豐收。

  兒子看到此番情景十分吃驚,他回屋喝了口茶,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他每天在挖金是在給果樹鬆土,再加上偶爾施施肥,老天下下雨,就會長出可口的果實。他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也悟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勤勞就是金的道理。

  勤勞議論文篇四:

  一天早上,我剛剛起床,就聽見一陣輕微的刷刷聲。啊,清潔工這麼早就起來了!

  “他們在一個多小時前就已經開始工作了,那時大概是四、五點鐘吧。在你上學時他們已經把街道掃過一遍了。”媽媽對我說。

  為了保持街道的清潔,這些勤勞的清潔工這麼早就身著橘黃色的衣服,帶著已有些發黃的口罩走上街頭,為人民服務。

  有一則往事我現在仍記憶猶新。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和媽媽去上街,我一面吃著雪糕,一面和媽媽說說笑笑,迎面走來一位帶著白色口罩的清潔工,我連忙把雪糕紙扔進她手中的清潔袋裡。沒想到那位清潔工說:“謝謝,小朋友!”我愣住了。這是舉手之勞,她怎麼為了這點小事謝我呢?

  後來媽媽告訴我,因為我主動把紙放進袋子裡,她就會少彎一次腰,少撿一片紙。為這,她向我說謝謝。其實該感謝的不是我,而是他們。是他們使街道保持了清潔,是他們使我們身邊的環境變得更美麗了。為這,他們每天要彎上千次上萬次腰,揀上千片、上萬片紙。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注意保持身邊的環境,那會使他們減少很多勞動。

  也許這位阿姨不記得我,可我記得她!她會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