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申論備考有所幫助。

  :科學和人文不可偏廢

  科學和人文不可偏廢,但忽視科學或者人文從來沒有停止過,有學者偏執地認為“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很顯然,這一厚此薄彼的觀點過於狹隘,因為它只看到了科學和人文的表面特點,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內在聯絡。其實,科學和人文二者都是人類前進的燈塔,缺一不可,科學讓人類改變了世界,而人文則為人類發展提供了嚮導,如果不尊重科學,不以人為本,社會就不能取得進步,國家就不能繁榮昌盛。

  科學是規範的、嚴謹的而非呆板。在某些人看來,科學一板一眼,究其原因在於其未深刻理解到科學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開放性。比如,對於絕大多數文科生而言,物理可能就是一些呆板的力學、電學、光學、電磁理論、彈性理論等,但是對於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伽利略、法拉第等偉大的物理學家而言,物理學科不僅能夠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帶來極大的便利,造福於人類,而且對於整個自然學科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更為重要的是,學習物理還能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祕,極具趣味性。此外,傳統知識分子所佔領的媒體一直控制著輿論方向,使得一部分人誤以為科學是呆板的。殊不知,科學是規範的、嚴謹的,因為它講究的是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偽。

  科學必須與人文相互融合才能更加精彩。科學和人文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科學的精神需要為其注入人文的色彩,科學的發展需要人文的護佑。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尊重人和關心人,始終要謹記科學是為人類服務的,可以說,任何背離了人文精神的群體、社會或者國家都無法長久保持正確的道路和前進的動力。因此,科學應該注入人文精神的內涵,讓科學“活起來”,讓科學更人性化,不僅能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改善提供便利,還要賦予科學新的意義,從而為人類精神做貢獻。只有讓科學和人文相得益彰,相互融合,科學和人文才能更加精彩。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得不說,科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是上帝賜予的利劍,我們要用內心的人文精神決定怎麼用更好,人文精神是人類崇高的信仰和理念,我們要藉助手中的劍去實現夢想。只有正確處理好科學和人文的關係,讓二者並駕齊驅、相輔相成,才能確保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精準脫貧要找準“窮根”

  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行了全面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從“扶貧攻堅戰”到“脫貧攻堅戰”,不僅僅是從過程向結果的飛躍,更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追求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

  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必須有歷史緊迫感,一天也不能耽誤,一刻也不能懈怠。六盤水市至今仍有50.99萬貧困人口,未來5年每年要減貧10萬人以上。數字的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越是時間緊、任務重,越是需要先找準問題。只有找準“窮根”,才能開好“藥方”,靶向治療。我們深入推進找問題、找差距、找目標、找路徑“四找”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轉觀念、轉路徑、轉作風,把信心樹起來、志氣立起來、責任擔起來。

  “窮根”在哪裡?關鍵在於農村資源、資金、農民分散,形不成產業和規模;在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雙層經營體制“分”得不足、“統”得不夠。

  “藥方”是什麼?是改革。

  改革,要把中央精神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精確配置各類生產要素和資源,而不能簡單地搞“拉郎配”。六盤水市採取定人頭看責任、定地頭看產業、定龍頭看就業、定戶頭看保障、定年頭看成效“五定五看”模式,明確“黨委主體、政府主抓、幹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責任體系,對標對錶、掛圖作戰,防止被平均數掩蓋真問題。

  改革,要把脫貧需求和發展空間放在一起考慮,用可持續的發展來解決貧困問題,決不能“有想法、沒辦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2014年以來,六盤水市按照貴州、省政府全面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的要求,開展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把城鄉各種資源要素整合到產業平臺上來,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山地特色農業產業路。我們整合了35萬餘畝集體土地、近50萬畝農民承包地入股經營主體,整合財政資金4.4億元,撬動村級集體資金9932萬元、農民分散資金1.72億元、社會資金24.06億元,建成37個農業園區,培育185個企業、275個合作社、26個家庭農場,使12.8萬戶44.3萬農民變為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的股東,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帶動22萬貧困群眾脫貧。

  “三變”改革從根本上祛除了資源、資金、農民“三分散”這一阻礙脫貧的頑症,推動了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促進了農戶與經營主體“聯產聯業”“聯股聯心”,激活了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脫貧之路。在瞄準同一個目標的基礎上,我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統籌推進“十項精準扶貧行動”,構建出“大扶貧”格局。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一步一個腳印,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位,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能全面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讓所有地區、每一個貧困群眾都不掉隊。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