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申論文章可能是很多福建公務員備考考生的一大難點,想要取得高分,範文應該多看,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有種奮鬥叫空巢有夢

  “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萬家燈火,沒有一個人在等我”“這個城市的風很大,孤獨的人總是晚回家”“水果一次只買三四個,快遞只能寄單位”……這段時間,“空巢青年”的話題正在網路上火熱。一句句留言中透露著心酸,但心酸之外,我們讀到的不是萎靡沉淪,而是廣大有志青年們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

  其實,“空巢青年”更像是一種自我調侃,奮鬥才是當代青年更篤定的信念。我們會抱怨孤獨與失落,卻堅守理想是青春應有的姿態。不同於傳統的鄉土中國,現代社會人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前,“空巢”幾乎是所有青年人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晚燕歸巢,這是自然的規律,老人有“巢”,新人無“巢”,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自然現象。忍受“空巢”的孤獨感,背井離鄉,在大城市中摸爬滾打積累成才的資本和生活的經驗,這就是你我——當代中國青年最平凡卻又最勵志的奮鬥故事。

  忍受“空巢”苦楚的不只中國的青年人,世界青年也都是在奮鬥和孤獨的磨礪中尋求平衡,進而書寫多彩人生。即使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會存在不少的“空巢青年”。美、英、加拿大等國家的青年人高中畢業後,往往選擇利用一兩年的時間遊歷世界,而不是直接步入大學的象牙塔;以色列高中畢業生同樣不會直接上大學,而是義務參軍守衛國家……“耐得了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空巢”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應有體驗。

  “空巢青年”式的顧影自憐是青年易於陷入的心理狀態,而近日大學生村官因與男友分手而自殺,更是讓人唏噓感慨青年人的心理承壓力。青春充滿著猶豫不決和矛盾情緒,是風雷激盪的人生時期,常常懷疑自己被討厭,幻想沒有希望的愛情……但教育心理學先驅斯坦利·霍爾認為,“青春期是一次新生,在此刻誕生了更高階、更復雜的人類特質”,青春期是讓一切變得更好的必要開端。不頹廢,不沉溺,保持鬥志昂揚、樂觀向上,更應該是青春的底色。“空巢青年”的標籤瞬間戳中了“北漂”“上漂”們最柔軟的那根神經,但“將自己看作為在大城市的戰鬥者”的達觀才該是在調侃之外應有的青春意氣。

  “青春,意味著甘願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慾望的膽識與氣質。”厄爾曼在經典短文《青春》裡這樣寫道。《青春》陪伴了美國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場上縱橫馳騁的歲月,也成為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座右銘。為實現人生的突破而在大城市打拼的我們,需要的正是敢闖、敢於超越的青春氣質和青春膽識,相信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空巢”有心、“空巢”有夢,為夢想奮鬥的歲月,吃過的苦,都會成為我們未來的路,忍受過的孤獨,都會成為未來胸前一枚枚閃耀的勳章。

  在社交網路四通八達的資訊時代,這段日子反而有可能會成為培養青年個體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的一段最佳時期。“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心態擺正,理想豐滿,“空巢”有夢,獨行奮鬥的歲月就充滿光亮,不會孤獨。

  二

  能用眾智,善用眾力

  什麼是領導?怎樣發揮領導力?每個成功的領導者都會有獨到的心得,然而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善於發揮集體的智慧。

  漢代名將韓信在比較自己和劉邦帶兵上的差別時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將將”和“將兵”,道出領導和被領導的區別。劉邦的成功之處,也就在於能用、善用眾人的智慧,讓韓信、張良、蕭何各盡其才。這也正如三國時期孫權所說:“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領導幹部要善於整合力量。善用眾智者,是將將之才,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上,用其所長,發揮“1+1>2”的整合力。善用眾智者,領導眾智,使其各司其職,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然而有的領導往往沉迷於權術,樂於看到下屬勾心鬥角、互相制約,認為這樣可以使每一個人都不能獨大,都需要自己的支援,從而有利於維護自己的權威。這種封建帝王的權術思維,和共產黨人一心為公的要求背道而馳,只會造成無謂的內鬥,大大削弱集體的力量,損害黨和群眾的利益。

  領導幹部要善於汲取智慧。領導者的優勢在於能調動資源,成為手腳和智力的延伸。而相應的另一面,就是容易慣出懶惰的毛病。出席一個會議,只要帶一張嘴去就可以了;帶隊參加調研,只要帶一雙腿下去就可以了;出席一個活動,只要露露臉就可以了。其他的一切細節都有人準備,以至於有些領導失去了原本應有的學習能力和務實作風,離了講話稿就成了啞巴,離了祕書就成了傻瓜。善用眾智者,要明白領導和下屬只是分工不同,應該在領導下屬的同時,善於從下屬身上發現閃光點,吸收他人的智慧,為我所用,提高領導能力,而不是在依賴中失去自我。

  領導幹部還要善於培育人才。很多機關裡的年輕同志,有聰明才智和旺盛的精力,卻缺乏豐富的閱歷和沉穩的心理素質。通用汽車副總裁馬克·赫根說:“我努力讓最聰明、最有創造性的人們在我周圍。我的目標是永遠為那些最優秀、最有天才的人們創造他們想要的工作環境。”善用眾智的領導幹部,不但要用好年輕幹部,更要培養好年輕幹部,給他們壓上工作的擔子,創造學習的機會,提供歷練的崗位,以此來增長他們的聰明才智。此外,還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呵護好年輕幹部。對於成功,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和激勵;對於失敗,不要不捨得給予包容和鼓勵。因為包容失敗,也體現領導幹部的涵養和智慧。

  對於領導幹部來說,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團結大家的力量,凝聚大家的智慧,就能最大程度激發集體的智慧,形成最大合力。

  三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年輕人創業需要夢想驅動

  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和創業緊密相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眾多創業團隊脫穎而出,其中年輕創業者正在憑藉自身優勢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年輕、學歷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他們噴薄而出的創新力,幫助中國進入了一個極具創新力的年代,也使得中國的創業精神呈現出一種上升的趨勢。

  然而,每一個成功故事背後更多的是失敗,要想在眾多創業者中脫穎而出不是一個容易的事,年輕創業者們也面臨諸多的困難:創業路上急功近利;創新型、技術型專案少;創新成果得不到保護;專案、資金、人脈、經驗都是問題……如何才能不被這些困難束縛住創業的拳腳?只有懷揣夢想,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才能在創業的路上笑到最後。

  夢想是年輕創業者們仰望星空時耀眼的啟明星。無可厚非,創業的動機大多數是源自對財富和名聲的渴望,但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急功近利地把創業當成了投機,過分追求賺錢,這種膚淺的創業是不會成功的。年輕創業者們可以從賺錢開始,但應該堅持為夢想創業,在解決使用者需求和創造社會價值這條路上不斷自我追問、探尋和創新,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例如,社會創業家們創業的第一動機更多是想實現“改變世界或改變社會”的目的,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拓展可持續增長的路徑,兼顧效率與公平,既創造了經濟效益,也創造了社會效益。所以,年輕人在創業路上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夢想是年輕創業者們腳踏實地時美麗的伊甸園。光有創業的夢想,不去努力實踐和拼搏,那也只是畫餅充飢。年輕創業者們應該拒絕跟風、抄襲,腳踏實地,積極以個人創新和大眾創新相結合,充分挖掘創新力,共同構思、開發和推廣新模式、新產品與新專案,成為站立在創業大潮潮頭的弄潮兒。“一八九八咖啡館”和“比逗咖啡館”就是年輕人積極創新創業成功的典範,他們通過股權眾籌方式解決資金、人才尷尬,充分調研市場,科學選址,合理宣傳,同時加強技術研發增強股東交流,激發創新潛力,將主題定位為創業交流,不斷獲得資源和管理指導,讓夢想照進了現實。一句話,只有積極創新,努力奮鬥,年輕人才能找到自己創業夢想的伊甸園。

  年輕的在農村住過窯洞、幹過農活,年輕的奧巴馬曾為多種族背景酗酒抽菸,年輕的愛因斯坦為工作發過愁,年輕的馬雲經歷了三次高考才上大學,不論他們年輕時怎樣迷茫、困頓、坎坷,他們憑藉著各自對夢想的堅持和努力,終於成就了自己不可複製的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各級政府不斷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年輕人創業面臨的原創保護制度不完善等客觀問題必將得到妥善解決,年輕創業者們必須堅持夢想,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才能實現個人和社會的雙重價值,從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