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肚怎麼做好吃

  羅漢肚醬制食品是天津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因肉皮層次分明,形似羅漢的肚子而得名。緊固不散,光澤透明,口感鹹鮮,適口不膩,醬香醇厚。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羅漢肚的幾種做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羅漢肚的做法一

  材料

  豬小肚150克***約十幾個***,雲腿、青豆、豬肉皮各50克。調料花椒10粒,蔥、鹽、白糖、料酒各5克,滷汁500克。

  做法

  1、將豬小肚洗淨***清洗時放點料酒***,雲腿煮熟後切0.5釐米見方的丁,豬肉皮洗淨煮熟切成同大的丁。

  2、豬小肚入沸水中飛水汆去血水撈出,另起鍋加水、滷汁、料酒、花椒煮約30分鐘滷熟,晾冷。

  3、將火腿丁、肉丁、青豆、鹽、白糖放一起拌勻,釀成的小肚肉餡,一併塞入豬小肚中用牙籤封口,上籠旺火蒸30分鐘取出,待冷卻後,壓扁成型,切成0.5釐米厚的片,撒蔥花裝盤即成。

  小訣竅

  特點

  造型美觀,五香味美。

  製作關鍵

  豬小肚飛水時要放點料酒和花椒以去其腥味。

  羅漢肚的做法二

  材料

  豬前肘子肉1200克,鮮豬肚1個,鹹鴨蛋黃8個,鮮豌豆粒250克。調料精鹽10克,香葉2克,桂皮20克,薑末5克,醬油、蔥段各10克,白糖、胡椒粉各5克,汾酒、丁香各5克,八角,味精各10克。

  做法

  1、豬肚用鹽、醋搓洗淨。豬肘子肉切2釐米方丁,加精鹽、味精、汾酒、薑末、白糖、胡椒粉、熟鴨蛋黃、豌豆粒拌均。將拌好的餡料裝入豬肚子內,用竹扦將口別住。

  2、鍋入清水燒沸,加丁香、桂皮,八角、香葉、醬油。蔥段和灌好的豬肚,旺火燒開轉慢火煮約1.5小時。

  3、將煮好的羅漢肚上壓重物,冷卻後即成。食用時切片裝盤。

  材料替換

  原料可只用豬肘子肉,稱為滷灌肚。

  口味變化

  調味料可改用五香料,稱為五香羅漢肚。

  羅漢肚的由來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袒胸露腹,笑容憨態可掬的彌勒佛像,讓人忍俊不禁。

  話說這個彌勒佛,喜愛方遊大地,常施恩澤於人。一日,遊至南方邊遠地帶的荒山間,當時正值炎夏酷熱天氣,熱得這胖和尚不停地扇動著大蒲扇,但仍大汗淋漓,口乾舌燥,睏倦難耐。

  正當彌勒大佛難捱之時,有一樵夫挑著一擔乾草走來,草擔上還掛著一個大葫蘆。大佛趕忙迎上前去,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請問大哥,此處為何地,如此炎熱?”樵夫看他人慈心善,並無惡意,且汗流浹背,身心疲憊,定是遠方來的和尚,就放下擔子,並遞過大葫蘆說:“看你走得累了,口也幹了吧。你喝下些泉水,興許會舒服些。”和尚道過謝,接過葫蘆,就大口大口地喝下這甘露。等他喝下幾口,樵夫就對他說:“這裡是南方小鎮龍城,每逢夏季,天氣就異常悶熱。我們長住這裡都感不適,更何況你們遠方客人!”彌勒大佛喝過泉水,精神頓時振作,身體舒適多了,將葫蘆遞迴樵夫就,再三道謝。大佛這時才轉眼四處望去,只見滿山雜草叢生,四處的山巒光禿禿的,並無一可遮蔭的大樹,難怪四周天氣如此炎熱。在驕陽似火的烈日照射下,不被晒脫一層皮才怪呢。

  他問樵夫:“南方本應多雨天氣,萬物競生,為何周圍不見一株大樹?”樵夫說:“我們這裡有燒山肥田之習慣。每逢立春之後,一把火將山嶺野草燒盡,樂得灰土流入農田,種得些許稻穀養家,就算不錯了。”大佛聽後,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但他心裡在沉思:如此年年燒山肥田,雖解燃眉之急,但長此以往,天氣當更惡劣,寸草不生,又豈能養人?於是,就對著樵夫開導說:“燒山肥田,雖獲一時不利,不如改燒山為種樹,以樹養人,以果養人,培成風調雨順之好氣候,造福子孫後代,功德無量。”

  彌勒大佛說完,與樵夫道過別,又繼續去周遊之樂了。

  大佛走後,樵夫心想:這胖和尚的話確實有道理,我不如聽他的話,種樹栽果,今後的生活也許會好過一些吧。後來,樵夫果然種了許多樹,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好過。為了紀念胖和尚給他帶來的好日子,樵夫就把遇見他的山頭取名為“羅漢肚”。

  如今,在羅漢肚的山頭上,翠綠的青松,墨綠的林木,已長成茂密的大樹,能遮擋住火辣辣的太陽光,樹下涼風颼颼。據測,在羅漢肚的林區裡,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可達6.8萬個,在林中明顯感到神清氣爽,舒適愜意。如彌勒大佛還有來世的話,他再到羅漢肚林區來,一定是不願離開此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