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是什麼_意念有哪些作用

  在中華傳統武術中,不論是養生功法還是技擊功法、拳術,都十分注重訓練意念。都具備有一定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意念的作用。

  意念的作用

  常見淺層的外練和意念的深入有什麼區別?這好比安全的沙灘淺海有很多人遊玩,而“蛟龍號”卻能深潛八千米,看到深海底層寂靜無聲的世界。深潛有什麼用?當然不是為了遊玩!而是於經濟、軍事、國家發展上都有重大、深遠的作用。

  同樣,一個不斷探尋武學真諦的修煉者如同“蛟龍號”,而“深潛”的深度,要看修煉者內在意念、持續修持力達到的層次。同樣,此特質在競技、軍事、工作、學習、生活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來,運用意念修習內在功力被看成是武術的靈魂。“諸法諸功莫不一一與養氣功明牽暗合。沒養氣不成,縱練得周身武藝,奉術精通,十般兵刃諳熟,實等於花拳繡腿,而於巨集旨無關,僅可演戲於舞臺。”***見《練氣行功祕決》***意念,乃內練之關鍵,但它並非僅僅一味閉門空想,或表面擺個坐禪架式,內心卻魂不守舍,而是心靈必須不斷向寂靜處深潛,才能看到不同層次的深海景色,才能開啟人體沉睡的潛在能量大門。

  意念,即人的思想,它看不見、無形,卻是一種內在、隱形的力量。恩格斯說,人的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在各個領域,善於開發、訓練、運用意念產生的力量,並結合其他訓練方法,將可成功挖掘出人體最大潛能。每個人有不同的思想,從事不同的工作,而訓練意念、集中意念,把意念變成持續不斷、堅定不移的動力,就有了人生信念,這種信念將引導一個人走向成功。

  意念的作用一:信念、意念與英雄氣

  信仰一樣的意念就是信念。堅信、深信、相信自己信奉的思想意念,並把它作為自己持續奮進的動力,一個人就有了人生信念,就可引導一個人發自內心、自覺地向一個目標堅定奮進。一個武術家能夠畢生追求武學,風雨無阻地勤學苦練,是因為有內在自強不息、挑戰自我的信念。這種信念引導他不斷戰勝習武求學及人生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取得賽場或武學上的成就。

  有必勝的信念才能創造佳績。有一位拳手,多年參賽,獲全國第二名,第二年再試一次,仍然是相同的名次。他沮喪不已,去向一位資深教練請教。教練讓他一千次想象自己站在拳王領獎臺上。成績是練出來的,虛無的空想豈不是畫餅充飢?疑惑的拳手十分不解。教練說:“世上的每件事情,都是被想象複製出來的,想象能夠引爆神祕的靈魂的力量,既能啟動災難,也能召引成功。”拳手照做了,在以後的訓練及生活中,他將自己想象成戰無不勝、所向無敵的英雄。在賽場上,他自信的眼神令對手恐懼,他的出擊果斷有力,防守從容不迫,裁判說他看金腰帶就像看自己身上的腰帶一樣。帶著這樣的心理,他果然在後來的比賽中成了拳王!常言道,心想事成。長時間、持續的想象讓人產生自信,自信讓技術、體能得以超常發揮。

  功夫巨星李小龍在美國生活期間,大學學的是心理學。在常人心目中,心理學似乎不實用,但這恰恰是李小龍成功的核心源泉所在。他一方面勤奮練功,另一方面汲取心理學精華,並融入練功之中。他曾說:“把自己想象成冠軍人物。”一個人不斷給自己灌輸這樣的潛意識,自然會樹立起無所畏懼的自信心。他主演的影片不多,沒有華麗的特技,曲折、複雜的情節,但卻經久不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他舉手投足間有一股內在、無形、自然流露出的自信。他影片中展示的武打動作,其他功夫人經訓練或許也可模仿並表現出來,他內在的精神氣質、思想境界,卻無人能替代。得其外形動作易,得其內在神采難,而他的“神”,就是來源於前述想象:心理意念產生的結果。

  一個人潛在的意念、思想有如此神奇而巨大的作用,早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有了論述。《管子•內業》中說:“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之極也。“意思是一個人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後來豁然開朗,彷彿是鬼神之力相助,但這並非鬼神之力,而是個人的“精氣”聚攏、專注意念力達到極限而產生的結果。

  調動出意念可增強攻擊力。電視上,國外幾個訓練有素的拳手在測試儀上檢測拳力,他們用嫻熟的技術打出令人驚歎的整體爆發力。但這是否就是人體訓練的極限之力呢?他們決定匯入心理因素,運用意念力試試。只見一拳手先在一邊默想,大概想到什麼悲憤往事,拳手忽然淚流滿面,趁自己情緒激憤時,大吼一聲,向人形靶測試儀打出全力以赴的一拳!測試儀立即顯示出遠遠超過前幾次記錄的打擊力!他這一拳,其實就是中國功夫強調的心意內外相合的要領,只是中國傳統技擊武術訓練從始至終、一點一滴講究的就是嫻熟地掌控、運用、強化這股內在的意念力,並隨心所欲地發揮出來,而不需默想得哭一場用憤怒才能調動出這股力量。

  意念的作用二:練拳內求的意念

  一個人眼睛一睜,其注意力必然關注看到的事物。這是人的本能。而太極拳諺雲“神返身中氣自回”,要求將關注外部世界的精神意念收回,專注身體內部,這樣才能感受到內氣的執行。現在很多人練拳,由於人多、有音樂伴奏、心思用在記動作;公共場合外部環境嘈雜、有觀看人干擾等因素,練拳者注意力發散、專注於外部,結果只是獲得了外動活動肢體的作用,沒有感受到內在意氣的作用。如果欲在質量上深化,則要追根溯源,理解一個動作的技擊含義或鍛鍊目的——這個動作有什麼作用?意念應如何配合?

  拳論雲:“太極功在調和陰陽,交合神氣,定靜即為第一步下手功夫。能使內臟清虛,不著渣滓,則神斂氣聚,其息自調,進而吐納,陰陽交感,渾成太極之真氣,冥心兀立,息思慮,絕性慾,守真元,此太極心功也。”意念是否達到“定靜”?注意力內求,才能分秒間感受經絡氣血暢通,找到“氣遍周身不稍滯”的愉悅感覺。

  意念的作用三:“內求”意念在健身祛病中的作用

  一個人意念活動的目標是自身以外的事物,如注意力專注於考試、開車、完成工作等,其意識的運用是外向的,古人稱之為“外求”。一段時間外求耗神,就有不同於體力勞累的精疲力竭之感。而練靜修內功、拳術,則是與此相反,意念集中於自身,用意識進行自我控制能力的鍛鍊,以獲得對自身生命及其大自然的關係的認識,古人稱之為“內求”。內求如同充電,古人又稱為人生之油燈“添油”之法,練後有頭腦清新、精神振作之感。

  在內練功中,把人們日常生活中“外向性”的意識活動,稱為“人心”“欲心”,屬普通人的行為。把練功“內向性”的意識活動,稱為“道心”“清淨心”等,屬修煉者的追求。如今人們的功利、物慾心強,迫切希望實現某些目標,而又不可得,彷彿只知耗電而不知充電一樣,忙碌、焦慮使人們喪失了“清淨心”。

  人生了病,常習慣迫切“外求”,問醫生吃什麼藥?什麼時候能徹底治好?現代人運用智力、心力的機會多於運用體力。身體乏累,休息即可消除疲勞;而心力疲憊,則亞健康叢生,欲速則不達,這是“外求”消耗過度,而沒有“內求”之故。如果因功利心“外求”過分,病則心亂,精氣神如耗電般發散,一個不斷急求獲得外在成效的人,內心往往充滿了恐懼、焦慮、擔憂,降低了人體本身具有的免疫功能,儘管有充足的醫療物質條件,也難以達到康復的效果。

  中醫理論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導致人身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而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太白真人曰:“欲治其病,先治其心,必正真心,乃資於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為過惡,便當放下身心,以我三天而合所事天,久之遂凝於神,則自然心君泰寧,性地和平,世間萬事,皆是空虛;終日營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虛幻,禍福皆是無有,生死皆是一夢,慨然領悟,頓然消釋,則心地自然清淨,疾病自然安痊。如是說,藥未到口,病已愈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病之法也。”***《道家養生學概要》***這就是從思想意念入手,注重“內求”,消除人諸多致病的根源,才能達到治本的效果。

  練功以“內求”,意念、精神集中,能增強中樞神經的機能,使體內各個系統與各個器官的機能活動,按需要統一起來,因而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拳經雲:“目視鼻、鼻視臍,處處行遲不可移,徹開二六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將注意力集中在眉間前庭之“天心”,意念眼神、軀幹四肢、完整一氣。對於病弱之人“眼若垂簾、目光內視,光不外露而神不可散”。收心,久之則可調動出人體潛在的自我免疫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意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