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康小知識的資料

  生活小常識小處著眼,受益無窮,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讓小編給大家介紹,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健康小知識的資料:飲食健康知識

  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吃太飽會睡不著,引起失眠問題,攝入過油膩食物,容易堆積脂肪,引起發胖。

  2.雞蛋膽固醇比較高,每天吃多少雞蛋要因人而異,年輕人可以吃多點,中老年人以每天不超過1個為宜。

  3.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4.吃水果最好在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或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

  5.女生月經來時,茶類不要喝,多吃可以補血的東西。

  6.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會上火。

  7.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後吃。

  8.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淡鹽水,預防結石。

  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10.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食用。

  12.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邊。

  13.很多人認為,天天喝水八大杯對身體好。其實這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專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須喝足八杯水,喝太多水也會對身體帶來麻煩,喝水量因人而異。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17.多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食物少吃,因為得花5~7小時去消化,並使腦中血液集中到腸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因為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19.10種吃了會快樂的食物: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大蒜、番茄、低脂牛奶、雞肉、櫻桃。

  20.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減緩衰老。適當服用催眠藥有利健康。

  健康小知識的資料:運動保健常識

  1、面壁蹲牆

  蹲牆有鬆腰調氣之功效,長期鍛鍊有助於鬆腰和鬆動全身關節,疏通全身的經絡氣血,糾正體內紊亂的氣機,是調整氣血的良方,只要堅持鍛鍊,每日多蹲數次,一定能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姿勢要求面對牆壁,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內心喜悅***兩腳尖離牆的距離可根據本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逐步靠到牆根***,下蹲時體內用力,兩肩前扣、含胸,頭不可後仰,腰向後突,初學者蹲和起都要慢,身體直起後,兩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門穴”***第十二軟肋端***,其餘四指按於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後按姿勢要求再蹲,要逐漸達到一次連續蹲30下,最好日蹲兩次,按照上述姿勢也可在任何一地蹲,還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贊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飯後緩行數百步,散其氣與輸其食,則磨胃而易腐化,閒暇散步養神,睡前散步以動求靜,有助於入睡。

  現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對人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興奮劑,是一種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於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適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認為改善機體功能的跑步應根據情況進行,持續跑步3~4分鐘後,安靜時脈搏次數不應少於跑步時的一半。

  散步與跑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法,但無論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貴在堅持,適量,這能達到養生效果。

  3、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是指在自己身體上某些部位或穴位運用一定的按摩手法進行按摩的一種方法,適於各層次的人群進行防病治病。有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增強肌力、滑利關節、促進氣血流暢、調節脾胃功能等作用。

  操作前準備先靜坐3分鐘,排除雜念,思想清靜,全身放鬆,然後意氣相隨,與動作相結合,進行自然按摩。

  ①摩耳兩平掌按壓耳孔,再驟然放開,連續做十幾次後,用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拇指在耳廓後,食指在前***。再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早晚各一次,可強身祛病,益壽延年。此法如能配合“鳴天鼓”運動更佳。即:用雙手掌心緊緊地按住兩耳孔,五指置於腦後,然後用兩手中間三指輕輕叩擊後腦部十數次,或將兩手食指各壓在中指上,用食指向下滑彈後腦部十數次。“鳴天鼓”時,自始至終要閉目養神,手法由輕至重,堅持下去,可收到強壯元氣,醒腦強力,防治耳病等功效。

  ②浴面先將手搓熱,然後兩手掌由鼻翼迎香穴按摩至雙眼睛明穴,再上擦至印堂穴,兩額太陽穴,過兩耳前下擦回到鼻翼。如此上下左右按摩,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③揉太陽以雙拇指或食指分別吸定兩側太陽穴上,作小幅度的環旋轉動,使著力部分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作反覆不間斷地、有節律的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具有醒腦作用,並可治療感冒、眼疾。

  ④摩腹以單掌或疊掌摩脘腹,以中脘為中心,作順時鐘環形節律的撫摩,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健康小知識的資料:日常生活禁忌

  1.忌早起科頭。“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裡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藉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溼地久坐。有些人對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面板保護,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氣怎麼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溼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執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溼冷,此時面板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後要及時把汗擦乾,並更換乾燥衣物。

  5.忌熱著晒衣。徐文弻認為久晒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誇張了,衣服晒得乾爽以後,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癒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晒過或烤過的衣服。

  6.忌汗出扇風。這個也要靈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時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這裡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扇風雖然很愜意,但風為諸邪之首,帶著寒邪或溼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了。

  7.忌燈燭照睡。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忌子時房事。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是白天,可陽氣的初生卻是在半夜子時***23:00~1:00***。這時陽氣剛剛發芽,非常嬌氣,如果不加以愛護而行房事,會使這點稚陽熄滅,第二天的陽氣就不會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涼水抹席,冬月熱火烘衣。這兩個習慣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氣機不能充分開啟;冬天也不能貪熱,把暖氣開得過熱,容易導致出汗太多,精氣外洩。

  10.忌久觀場演劇。這一條是勸我們注意養神。現在電視網路娛樂節目非常多,不能過分沉迷於此,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不再注意體內的感受。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隨時感知。所以娛樂要適度,避免久視久聽而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