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與其他武術專案相比,起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項心靜體鬆、柔緩自然、連綿不斷、動靜結合、著重自我控制和意氣誘導的武術專案。如果把長拳比作一首剛健明快的奏鳴曲,那麼太極拳則是一首柔緩抒情的小夜曲,它柔和平穩、細膩委婉、感情的抒發、氣息的流暢、形體的自然圓活,達到了高度和諧統一。儘管太極拳存在各種流派,在力度、速度以及表現的含蓄程度上各有差異,但在基本特點上各種太極拳是一致的。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心靜意導、呼吸自然 各式太極拳皆要求思想專一、心理安靜,用意念引導動作,好象書法、繪畫要求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一樣,打太極拳也要求先在心,後在身,以意導靜,行意合一。

  太極拳家把精神鍛鍊和肢體鍛鍊看作同樣重要。在未動之前,就先要端正姿勢、呼吸自然、心靜氣和、情緒安寧、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一切安排就緒,自覺全身放鬆,心靜氣和,然後開始動作,在動作過程中,不斷用意來指導每一動作。
 

  例如:兩手按出,首先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欲沉氣,就要把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想象,意不停,動作也隨之不停。打拳時,不要因為運動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初學者更要保持自然呼吸,動作熟練後可根據個人體會,按照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的原理,使呼吸與動作自然配合。中正安舒、鬆柔連貫 太極拳要求力身中正安穩,姿勢鬆展圓滿,身體肌肉、關節不可緊張僵硬,一般來講,動作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動作如行雲流水,悠緩流暢,連綿不斷,常常是前一個動作的結束就是後一個動作的開始,沒有任何停頓。動作圓活、周身協調 太極拳動作大多走弧形成螺旋形,轉折圓潤和順,銜接自然,頭、眼、手、腳、軀幹要互相配合,整個身體要和諧地組成一個整體,不可顧此失彼,上下脫節,各行其是。輕靈沉著、剛柔相濟 太極拳動作“邁步如貓行,運勁似抽絲”,柔而不軟,剛而不硬,富於韌性、彈性。即使發力動作,也要做到剛中有柔,充滿彈性。太極拳古典拳論說:“處示安逸,內固精神,剛柔相濟,方為懂勁。”也有人形容太極拳動作如棉中裹鐵,在輕靈柔緩中表現出從容、鎮定、一觸即發之勢。

  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

  1、 頭部: 練拳時,頭正頸直,百會輕輕上提,又稱“虛領頂勁”。頭隨身體的轉動而轉動,眼隨身體的變化而變化,要上下連貫協調一致。面部表情自然端正,平靜從容,下頜向裡收回,口自然閉合,舌上卷添住上鄂,同時,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然後開始練拳。

  舉例:野馬分鬃時的眼神、動作攻防格鬥含意眼神:起勢——前方——右手——左手——定勢——左手,視線有張有弛,合理調節。頭部動作與身體協調,不能前伸,否則就回捱打。如果動作鬆弛,就破壞了太極拳的結構,失去攻的意義。

  2、軀幹部:胸背部腰脊部臀部胸背部:含胸拔背含胸,是指胸部不能外挺,要保持舒鬆自然狀態,拔背是指背部舒展開闊,不能理解為縮胸駝背,含胸拔背的關鍵在於自然舒展。一般要求:深呼氣。

  腰脊部:鬆腰正背腰是上下體轉動的關鍵,對全身的變化,重心的穩定,使勁達到肢體各部位起著主要作用。鬆腰,是指腰肌鬆活不可緊張,正背要求脊柱中正伸展。

  舉例:海底針下勢繃、捋、擠、按等臀部:縮髖斂臀太極拳大多保持屈腿半蹲姿態,要求髖關節向內收縮,臀部向內收斂,從而保持身體端正。

  3、肩臂部:沉肩、墜肘、坐腕 肩關節要保持鬆沉,不可聳、前扣、後張,肘關節要保持自然彎曲,並含有輕微垂墜的姿態,屈臂時保持弧形,掖下保持一定空隙,使動作圓活自然,出掌要坐腕,不要用拙力,手指要舒展。

  舉例:雲手主要是防守動作,對方連續進攻時我用手撥開對方的進攻,也可直接插入對方胸前作橫擊掌進攻。

  4、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進退的變換、發勁的根源、周身的穩定,主要在於腿部,為了保持姿勢中正平衡和動作質量,必須做到屈膝落胯,膝關節鬆活有力才能保證兩腿屈伸自由。扣足是指腳要踏實,防止腳外掀或拔跟。

  舉例:弓步上面列舉的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是貫穿在整套太極拳動作之中的,它們是彼此聯絡、互相制約的。為了便於大家學習,我將太極拳各部位姿勢的要求歸納為以下幾點:***1***心靜用意、身正體鬆***2***由鬆入柔、柔中欲剛 ***3***弧形螺旋、中正圓轉***4***源動腰脊、勁貫四稍***5***三尖六合、上下一線***6***虛領頂勁、氣沉丹田***7***含胸拔背、落胯正腰***8***沉肩垂肘、坐腕舒指***9***屈膝圓襠、骶骨有力***10***眼隨手轉、步隨身換***11***速度均勻、輕沉兼備***12***內動外發、呼吸協調***13***意動形隨、勢定意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