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螳螂拳的技擊原則與學習要領

  硬螳螂拳的形成發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眾多漢族武術流派之長而成,僅依拳譜所載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說,可以說硬螳螂拳是古代漢族武術文化的載體,研究這種拳術對於瞭解明清之際的武術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硬螳螂拳的技擊原則

  硬螳螂拳雖屬“象形拳”類,但從總體來講是“重意”不“重形”。硬螳螂拳氣勢要求緊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練要式快招連、一招三變,氣勢逼人而又變化莫測,處處表現出剛柔相濟、長短互用,勇猛潑辣,機智靈活,變化多端的風格。

  硬螳螂拳各種不同派別,在演練上有很大不同,比如六合螳螂就是取意的典型。少林螳螂對形體更加講究一些。這只是偏重的不同,事實上都是講求形意合一。形是載體,意是本質。

  硬螳螂拳譜

  拳打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倒不如將計就計,借力打巧,乘風行船,四兩打八千斤,學拳之道至此盡矣。

  總論歌訣

  螳螂七字化為成,看打採移不落空。 前步引進後步跟,五門六法變化生。

  摺疊五門六法

  五門:即軟、硬、斜、串、隨***亦稱五個門頭***是本拳功法、勁法配合的技擊方法的集中體現。

  六法:即鷹眼、猴手、狼盤、雷炸、龍形、狗腰。
 

  打手歌訣

  七星步奧妙出奇,八開步快馬難追,哪怕他人多詭計,只要我能精巧取。武花式叉步挎襠,轉環手虛實難當,如猿奔四面八方,打來人不慌不忙。中宮步練法罕有,學到家如彪如虎,倘對手若不遠走,若遲疑必敗之憂。裹合手法術精強,步跟步自然難防,飛騰跳躍式中藏,三法連環步跟上。伏虎式軟硬相隨,變化手進退如雷。

  鬥敵人,他不識高低;受擊打,一定錯迷。

  扒門靠式法變用,一見手馬到成功,借你力大千斤,難逃藝高壓人。

  鐵山靠裡外使用,身手步與眾不同,不知者大膽跟進,中一手立掃威風。裡插手快如神風,進退法不得停留,外插手式式雄固,指東打西真傳授。收掩結果技法稀,低進高取人不知,上下招法隨意變,由裡及外不空回。步法變化須輕快,由外及裡變化靈,轉環化手靠法跟,身動手進步不停。

  形如風擺楊柳,靜如山嶽,動如雷炸,手似車輪腰似軸,腳步好似卷地風,眼如鷹視不放鬆。手到步隨,力貴迅發,機貴神速。拳打烏明珠,棒打十指間。

  八剛

  泰山壓頂,迎面直通,順步雙掌,疊肘硬碰,貼門靠壁,硬崩伏底,左右雙捆,摔捋兩分。

  歌曰:有門則由徑以升堂,無門則破壁而入室。

  飛杵千斤,擊毫髮而莫損,荊軻匕首困於難使。

  青絲一線,擊虎臂而有餘,搏虎擒龍隨手而得。

  十二柔

  見剛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滾手,捆手而漏手,直統而勾手,採手而入手,摟手而進手,磕手而入手,撲手而進手,挑手而入手,開手而疊手,粘手而破手。

  硬螳螂拳的學習要領

  功力練習的方法,主要有幾種:

  1.抓鐵球練習。

  2.抓罈子練習。

  3.推磚或推啞鈴練習。

  4.擰千斤棒練習。

  5.拍打座沙袋練習。

  6.皮條練習。

  7.插小豆桶練習。

  8.打踢吊沙袋練習。

  9.舉石擔或舉啞鈴練習。

  以上各種練習是加強臂、拳、腕指的力度、硬度、強度。另有藥方,每次練習後洗燙以舒筋活血。

  學習硬螳螂拳的七長八短

  七長:鑽、劈、崩、 橧、掛、圈、漏

  1、拉鑽直捅謂一長 2、裡處翻牽謂二長

  3、崩捶側擊謂三長 4、插橧破打謂四長

  5、圈曲窩炮謂五長 6、斜圈泠橫謂六長

  7、勾漏纏鞭謂七長

  八短:頂、榜、枕、採、懇、隨、格、貼

  1、側後頂腆是一短 2、跛腿陽榜是二短

  3、跛腿枕肘是三短 4、進步採肘是四短

  5、入手懇肘是五短 6、隨肘護中是六短

  7、格肘遮身是七短 8、貼肘護肋是八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