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講述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權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式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為,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麼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花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開啟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教學建議

  課文《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工作認真嚴謹的態度。

  一、日記匯入。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攝氏度,最低零下7攝氏度。”這日記是他在逝世的前一天用顫抖的筆寫下的。這是很感人的。在教學中,我通過日記的匯入,教師語言的渲染讓學生感受到這不好似一篇普通的日記,感受到這是竺可楨畢生的心血,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情意,……

  二、日記數量。

  在體會了竺可楨寫的最後一篇日記後,我又讓學生找一找這樣的日記還有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其他的幾篇日記,但學生卻忽略了兩個省略號,我利用這一點問,為什麼要連這用兩個省略號,讓學生明白兩個省略號說明日記很多很多。接下來,我又從句子“從1936年到……,他記了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共有近千萬字!”讓學生感受到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他把日記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三、讀懂日記。

  看到竺可楨的日記,我們會有更多的感受在裡面。於是,我設計了一個練習題:從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

  這個問題的提出,避免了一步一步地問,而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大問題自己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當然這個問題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四、日記情懷。

  竺可楨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的日記已出版,而且是第一個,可見日記不一般。所以,最後,我以竺可楨的日記作為結尾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特別容易接受。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教學札記

  咋看課題,還以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讀完之後,才知道是通過一個小故事,讚揚了我國著名的物候學家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1、要能引導學生通過這麼一個小故事,認識竺可楨爺爺,關鍵要抓住文章的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中關鍵要抓住“習慣”這個詞,通過對“習慣”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竺可楨爺爺一是習慣問,二是問的問題也有其獨特的習慣;第二次對話中,關鍵要抓住竺可楨爺爺的表現***竺爺爺頃刻間像是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的快步走到前院。***,從竺爺爺的得知第一朵杏花開花的時候那種興奮勁來體會他的一絲不苟。

  2、在教學中發現,讀讀對話很容易,對話分析好象也不難,但學生好象在教師的引導下,並沒有切入到體會竺爺爺對科學研究態度的一絲不苟上來。為此,可以採用如此的匯入:

  ***1***出示杏花圖: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幾乎都是回答杏花的顏色、形狀等等***

  ***2***粉紅的杏花把我們深深吸引了,此時,竺可楨爺爺也來看杏花了,他關注的是杏花的什麼呢?讀第一次對話。***這樣的設計,一下把學生帶入了竺可楨爺爺的世界,使學生體會到竺可楨爺爺看杏花,關注的焦點是我們常人是不同的,是跟他的工作緊密有關的。如此,孩子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習慣”,在此基礎上,對竺可楨爺爺第二年得知杏花開放的時間那興奮勁就容易理解了。那麼對課文的難點***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3***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有有關景物的描寫,尤其是第六自然段,個人認為不要在此進行擴散練習,以免沖淡主題。作為過渡的環節,讓學生美讀一下就可以了。